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8|回复: 0

2018略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4 2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我国刑法所说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或者称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它被不少犯罪学家称之为“社会痼疾”,是继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无论是任何国家,大都面临少年犯罪增长,犯罪率日益攀升的问题。联合国自1995年迄今为止已召开了七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犯罪待遇问题大会,该问题每次都是重要议题之一,并且对完善由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实际上,与未成年人犯罪做斗争,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和刑事理论都报为重要的课题。围绕这个中心,就未成年人审判、预防、矫治等方面内容,简要谈谈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
; 一、少年司法制度内涵及法律依据
; 所谓少年司法制度,就是对规定少年不良行为和保护处分以及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检控、审理、处罚、矫治、教育的原则,以及程序、方法等的总称。具体到我国包括到社会、家庭、学校依据法律规定,实行综合治理,配合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少年犯罪案件,教育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制度。
; 二、根本方略和方针基本原则
  (一)综合治理是根活少年犯罪的根本方略。
; 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治安和风气根本好转的战略方针,是解决我国犯罪问题,特别是少年犯罪问题的基本对策。
  (二)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预防法》第44条和《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挽救、惩罚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教育——感化、挽救是一个紧密相连、互为依存的有机整体。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是一个紧密相关、互为依存的有机整体。
; 三、少年司法体系
  《保护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并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 四、审判方式及诉讼权利的保障
  (一)“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注重疏导方式启发式的特殊审判方法
; 1、制作“社会综合调查报告”。
; 2、营造良好的法庭氛围。
; 3、少年审判与成年人审判最大的区别在于程序上增加了法庭教育阶段。
  (二)保障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中有别于成年人的特殊权利
; 1、审判未成年少年犯罪案件时应当通知被告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到场。
; 2、少年案件不公开审理。对此,《刑诉法》第152条有明确规定。
; 3、有获得辨护的权利。少年犯罪案件的辨护包括以下内容:①少年被告人有自行辨护的权利。②少年法庭必须保障少年被告人获得辨护。③少年犯罪案件一般应由律师担任辨护人④名誉权受保护。
; 五、适用刑罚处罚措施
  (一)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其内容即包括在量刑幅度内的从轻处罚,又包括在量刑幅度以下的减轻处罚。
;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就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无期徒刑。
; 2、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应从轻处罚。
  (二)不适用死刑
; 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刑法》规定对少年犯罪者不适用死刑是由我国刑罚的目的和少年犯罪者自力的特点决定的。
  (三)扩大适用缓刑
; 缓刑是我国《刑法》对罪行较轻,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人,不由于予关押,放在社会上进行监督改造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四)尽可能适用管制刑
; 管制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轻的主刑。
  (五)少适用财产刑和资格刑
; 财产刑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是一种从经济上剥夺犯罪分子犯罪能力的刑罚方法。
  (六)减刑、假释适度放宽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规定;“对犯罪时未成年的犯罪减刑、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人犯罪依法适度放宽。
; 六、矫治设施及手段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需要关押的送少年犯管教所教育改造。
  (二)已满16周岁的有严重违法行为的送劳动教养。
  (三)已满14周岁还不满16周岁依法不予以刑事处罚的送收容教养。
  (四)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边缘少年送工读学校。
  (五)社会帮教
; 社会帮教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中创造的一种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对违法和轻微犯罪以及缓刑、假释少年进行帮助教育,便之改正不良习性,健康成长的社会性管理措施。
; 我国刑法所说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或者称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且有共同性的问题,它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称之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是继环境污染和吸毒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面临未成年人犯罪增长。犯罪率日益攀升的问题。联合国自1995年迄今为止已召开了七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犯罪待遇大会,未成年人犯罪每次都是重要议题之一,并且对完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实际上,与未成年人犯罪作斗争,已成为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都极为重要的课题,作者围绕少年刑事审判这个中心,就未成年人审判,少年犯罪预防,矫治等内容,简要谈谈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
; 一、少年司法制度内涵及法律依据。
; 所谓少年司法制度,就是对规定少年不良行为和保护处分及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检控、审理、处罚、矫治、教育的原则,以及程序,大法等的总称。具体到我国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依据法律规定,实行综合治理,配合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少年犯罪案件,教育与保护未成健康成长的制度。
; 少年司法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治理与预防少年违法犯罪的一种专门的司法制度,它包括少年司法实践,法律体系,专门的司法机构及专业的司法人员等内容。客观的说目前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仍存在许多缺陷及不完善的方面,尚未形式完备少年法律体系,也就是说没有自成体系的不同于成年人的案件处理的程序法,实体法和外置法,特别是对未成的犯罪,定罪刑罚适用的是同一部《刑法》,侦查,起诉及审理程序也规定在同一部《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法中》)中,这里不得不说是我国少年刑事法律规定的缺陷,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和1995年分别制定下发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物若干规定》和《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规定》及《解释》)是对我国刑事诉讼刑法在审法少年刑事案件程序和实体处罚上的补充弥补了有关规定上的不足。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保护法与犯罪法先后制定与实施,初步形成了以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1999年11月1日施行的预防法这不仅是我国少年立法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法律制度的建设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走向全面发展时期。
; 这两部法律,堪称姐妹篇,制定保护法的目的是从保护角度出发“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品行,智力,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把它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制定预防法的目的,是人预防犯罪角度出发,”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质,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一部法律明文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后一部法律明文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自我防范,以及时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两部法律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狠抓少年犯罪这个犯罪源头,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实行教育,预防,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实行教育,预防,挽救,矫治。
; 二、根本方略,方法和基本原则。
; (一)综合治理是根治少年犯罪的根本方略
   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战略与外,是解决我是犯罪问题,特别是少年犯罪问题的基本对策。它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过去同刑事犯罪斗争的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伟大创造。综合治理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互相配合,采取各种手段,从各个方面来教育,保护少年人健康成长,保障少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依法严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教育挽救失足少年,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目的。
; (二)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铺的原则。
; 《预防法》第44条和《保护法》第38条均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惩罚、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铺的原则,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是一个紧密相关,互为依存的有机整体。教育是指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法制教育,因人施教,晓之以理,感化是指运用尊重人,关心人,启发人的感情与态度,满腔热情地进行帮助与教育,动之以情,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家庭婚姻等实际困难,挽救是指治病救人为根本目的眼点,立足于拉而不是推、帮助他们从濒临深渊或者陷入泥潭之中解救出来,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医生对待病人,教师对待学生那样,帮助他们。未成年人尚未完全进入社会,他们还有一个较长的社会化过程。如果在他们所行为刚刚偏离社会这个关键时期不将他们教育,挽救过来,使他们由坏变好,服从正常的社会规范。否则,不仅他们自身今后还会继续违法犯罪,而且还会腐蚀其他未成年人,带坏许多人,况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自幼溺爱,娇惯,放纵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从家庭父母心愿来看,一般都希望国家能教育,挽救过来这些有过错的未成年人,以解除未成年人的忧虑,惩罚实为矫治的一种措施,当他们已经染了社会恶疾,实行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且依法应受惩罚时,给其以适应度的刑事处罚,并投放列适合少年身心成长的矫治场所,有针对性地完成监管教育和适度劳动,以用造的方法对其进行矫治,使其脱胎换骨”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相同的地方,即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未成年人犯罪主体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又使他们与成年人犯罪有明显不同之处,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不同于一般的地痞、流氓、恶棍和其他作恶多端的刑事犯罪分子,他们的违法犯罪主观恶习不深,往往是因为自已的不成熟,而一时失足造成的,他们既是害人者又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他们对违法犯罪后悔莫及,有要求重新做人愿望,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大,思想尚未定型易于教育,感化和挽救。
; 当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但是,惩罚为辅并不意味着不要惩罚,对那些罪行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屡教不改的也应辅以惩罚,才能使他们受到的震动,改恶从善,重新做人。
  三、少年司法体系。
; 《保护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并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第6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建设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或者由专人负责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应当设立少年法庭指导小组,指导少年法庭工作,总结推广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聘清特邀陪审员的联合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也作了相应的规定《预防法》第45条第一款更加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人民陪审员的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