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2|回复: 0

2018司法独立话语在当代中国的变迁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4 18: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bstract:TheleadershipofthePartyisoneofthebasiclinesof
  thejudicialwork,butinternallogicofthejudiciaryrequiresjudicial
  independence.Thus,therehasbeenalastingandtoughstruggle
  concerningissueslikewhetherthejudgmentshouldbeindependent;is
  independenttrialagainsttheleadershipoftheParty;oristheleadership
  ofthePartyagainsttheindependenttrial;isjudiciaryindependencethe
  independenttrial;doesindependenttrialdemandindependenceofthe
  courtorindependenceofjudges.Thispaperinvestigatesthechangesin
  discourseandpracticebetweenjudiciaryindependenceandleadership
  ofthePartysince1949,andalsoanalyzesthestrategyandthecauseof
  changeofjudiciaryindependenceintheconnectionwithjudiciaryand
  knowledgeproductionsystem.
   
  Keywords:JudicialIndependence,ContemporaryChina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法院进行了各种司法改革的尝试,有关诉讼法的修改和审判方式的改革对法院的地位和角色又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有关"司法独立"的话语在悄无声息地蔓延着。在法学界,关于司法独立的文献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长。学者们使用不同的词语--"司法独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来言说这个西方舶来的观念。这似乎像萨义德(Said)所说的"理论旅行":"司法独立"这个资产阶级的理论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半个世纪的旅程所展现的景观一定引人入胜。
   
  问题是,不同话语文本中的"司法独立"就是西方含义上的judicialindependence吗?它们的含义相同的吗?它们的区别何在,又为什么造成了含义上的区别?审判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和司法独立是什么关系?50年来的司法独立话语在中国是如何展开的?正式法律中关于司法独立的规定有什么变化?司法独立的含义变迁的背后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参与对"司法独立"观念的重写的?
   
  对司法独立的多舛命运,有学者这样总结到:
   
  建国之初,"司法独立"原则被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旧法思想"、"旧法观念",首选为涤荡之列;后是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凡有"司法独立"言论者均以"反对党的领导"获罪而戴上"右派"帽子,因此以后再也无人敢提此原则。即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法制建设春天来临之际,许多人怀着对惨痛历史教训的记忆,对此仍噤若寒蝉。随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制约"、"人权"、"法治"等一个个被贴上资产阶级封条的珍贵文明成果得以重新甄别、重见光明后,"司法独立"还是被作为"禁区中的禁区"而无人问津。
   
  有意义的问题是,"禁区中的禁区"是如何突破的?"禁区"何以变成了法学界和法律人的热门话题?进而言之,热门话题的讨论有没有禁忌?或者说,禁区真的被突破了吗?"司法独立"话语展开的同时,司法独立是如何实践的?话语和实践是如何渗透的?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断裂?我们由此必须深入到话语的内部,分析其丰富的话语策略,并且在不同文本之间寻找其映照、对峙的关系,我们还要深入到话语的背后,寻觅其若隐若现的权力关系。
   
  一司法独立:基于文献量的分析
   
  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关于法院的话语有一种相关关系;在一段时期的话语总量中,法院的话语比例以及对法院的具体言说可以大略反映出法院在政治实践中的地位。在复杂多变的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话语总量"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些是瞬间即逝的,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对话,有些附着在各种媒介之上,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度而被后来者看到或听到。有口是心非的,有千篇一律的,有难以琢磨的;不过这些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及意识形态。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来自《人民日报》的话语是相当典型、引人注目的。它不但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而且是中国政治情况的晴雨表。它所透露的信息极其丰富,它的社论往往是指导各项运动和各种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文化大革命中它的社论就等于、甚至高于法律。它的理论文章是权威的理论;它的报道具有指引性:要么是正面样板,要么是反面典型。关于司法的报道用什么样的字眼,也反映了当时的集体认知。我将利用"人民日报索引光盘(1946-1995)"来分析法院、法官、审判员在整体话语中的位置,及其反映出来的在政治中的位置;并且试图证实/证否这样一些假设:关于法院的文献量和报道量的多少与法院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成相关关系;因为司法体制的缘故,法院整体的形象压制了审判员个人的形象,同时随着司法的变迁,审判员个体的形象会渐渐鲜明起来;"审判员"的用法在一定时期被"法官"的用法所超过。
   
  法律学者们关于司法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都说了什么?在分析具体的话语之前,我要考察不同时期以这些主题出现的文献量的多少及其变化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是比较权威的分类收集各种文献的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光盘(1978-2000)"是我将利用的另一个光盘。而此前的关于"司法独立"的话语,我将另行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几乎所有提到司法独立的文章都是批判性质,二是因为数量有限,三是因为没有可利用的现成的光盘。关于"人大报刊资料"需要说明的是,象任何信息收集一样,它不可能把某一段时期的同主题文献收集完全,在分类上也不大可能是完美无误的,但是它仍然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文献的变化趋势或对比关系。因为主题之间的误差率,或年度之间的误差率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
   
  1949年到1995年,《人民日报》关于"法院"的报道共有2127篇,见下表。
   
  除了文革期间,关于法院的话语几乎销声匿迹之外(1966-1976年的20条报道中,涉及中国法院的只有5条),对法院的报道一直在增长,而在1990年代增长尤为迅速。可能的原因有两个:法院的地位在上升,对法院的关注在增多。这两个因素中的一个就可以导致文献数量的上升,而从理论上讲,对法院关注的提高未必意味着法院地位的上升,而且可能意味着法院地位的下降(比如1952-1953年的司法改革运动)。不过联系中国1980年代以后的法制实践,可以大致说,对法院报道的增加与法院地位的提高、与人们对法院的期待和关注的提高都成正比关系。
   
  年份文章数年平均文章数
  1949-196561236.0
  1966-1976201.8
  1977-198330042.9
  1984-198952287.0
  1990-1995673112.2
  总计212745.3
   
  表一:1949年-1995年《人民日报》关于"法院"的文章数量,标题词:法院。检索限制:法律-中国。
   
  而同样的47年中,关于"审判员"的报道共有32篇,见下表:
   
  年份文章数年平均文章数
  1949-1955101.4
  1956-195941.0
  1960-198000
  1981-198310.3
  1984-198662
  1987-198910.3
  1990-199282.7
  1993-199520.7
  总计320.7
   
  表二:1949年-1995年《人民日报》关于"审判员"的文章数量。标题词:审判员。
   
  同时期关于"法庭"的报道量有485条,和法院与法庭的话语相比,"审判员"是沉默无语的。47年间平均每年关于法院的报道是审判员的近65倍。审判员个体的形象在法院集体的笼罩之下,考虑到审判员一词往往也是一个集体的称谓,这个特点就更加明显。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没有一篇以审判员为题的文章登上这个党中央的机关报。
   
  1949年到1995年,《人民日报》关于"法官"的报道共有215篇,其中中国的有84篇。见下表:
  年份文章数其中称谓中国
  法官的文章数年平均文章数
  1949-195520-
  1956-1958130-
  1959-196550-
  1966-197980-
  1980-19811010.5
  1982-19831231.5
  1984-19851842.0
  1986-19871831.5
  1988-198928115.5
  1990-199128189.0
  1992-1993422010.0
  1994-1995462713.5
  总计21587-
   
  表三:1949年-1995年《人民日报》关于"法官"的文章数量。标题词:法官。
   
  在1981年以前,提到的法官皆为外国的或香港的法官。有意思的是,第一篇涉及中国"法官"的报道,出现在1980年,不过那说的是丹东市的一位民警。这也许反映出人们公检法的看法,反正都是穿制服、戴大沿帽,是"政府的人"。真正用法官来称谓中国审判员的第一篇报道是,1981年国际妇女节那天的报道:《女法官女检察官在成长》,在1988年以前关于中国的法官仍然屈指可数。1988年的一篇报道的题目中同时出现了"法官"和"审判员"的字样,这或许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某些特点,1988年8月20日报道说,我国正在起草法官法,此后称呼"法官"应该名正言顺了。虽然《法官法》在1995年颁布,但直到今天仍然是两种称呼并用。之所以说"名正言顺",是与"法官"的词义变化有关的。翻开1978年修订的《辞海(政治法律分册)》,在"法官"条目下说的是:"旧社会对司法官吏的通称。如旧法院的院长、推事、承审员等都称法官。"也就是说,至少直到1978年,"法官"仍然是"旧社会"的,而十年后就着手起草"法官法"了。1995年颁布法官法,终于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法官"的称谓。
   
  尽管"法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且"法官"的数量超过了"审判员"的数量,但是仍然远不及"法院"和"人民法庭"的零头。这也可以与下面分析的"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的文献量相互参照。
   
  在"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类光盘1978-2000"中,以"司法独立"为标题的文章(而不是涉及"司法独立"主题的,因为后者的范围远比前者要宽),检索结果如下:
   
  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2-198519861987-1989
  文章数014012
  备注讲历史上的司法独立讲外国的司法独立讲历史上的司法独立
  文章数12131712
  备注译文
  表四: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类光盘1978-2000检索结果,标题:司法独立。
   
  在1978年到1988年,人们说到司法独立时还只能讲外国的以及历史上的司法独立,可见这还是一个理论上的禁区,或者话语上的禁忌(容后述)。最早的文章是署名林千的《司法独立的起源》,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提到司法独立时既不褒、也不贬;也没有提到中国是否有司法独立或是否应该有司法独立。这也许透露了一个信息,反映了对司法独立的某种态度的微小变化。因为在1950年代或1960年代,谈到司法独立时必须表明某种深恶痛绝的态度,至少要揭露其"反人民性"和"虚伪性"。
   
  关于司法独立的话语在增加,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司法独立的文献则有迅速的增长,这和"依法治国"、"司法改革"的政治策略有关,同时也与法学学术的逐步成熟、法律报刊以及法律教育的发展有关。
   
  1978年到2000年,题名含有"独立审判"的文章有24篇,见下表:
   
  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41985
  文章数192311
  (续)
  年份19891991199419951999总计
  文章数1112224
  表五: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类光盘1978-2000检索结果,标题:独立审判。
  未列年份的文章数为0。
   
  1970年代的最后两年,法制初兴,步履维艰,思想上的禁锢仍然很深。类似《"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何错之有》的文章起到了向过去的极左思想和极左做法挑战的作用。在中央"64号文件"废除党委审批案件的做法前后,出现了相当多的文献探讨独立审判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见后文)
   
  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类(1978-2000)光盘中,题名含有"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的分别有12篇和11篇,如下表:
  年份197919811984198619881994199519961998总计
  文章数11111411112
  表六: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类光盘1978-2000检索结果,标题:法院独立。
  未列年份的文章数为0。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总计
  文章数1205311
  表七: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类光盘1978-2000检索结果,标题:法官独立。
   
  按照这个数据,1995年以前没有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出现"法官独立",而且"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的文献总量也很有限。恰好在1995年中国颁布了法官法,要求法官独立的声音开始增长,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一、这不意味着论述法院独立的文章有所下降;二、尽管1996-2000年标题含有"法官独立"的文献量超过了法院独立,但并不意味着涉及法官独立的论文超过了涉及法院独立的论文。因为题名检索无法涵盖同主题的所有文献。
   
  而按照主题检索,在"CGRS全文检索系统(1995--2001年)"得到的结果如下: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审判独立14520171413
  法院独立13171829231823
  法官独立66716181223
  司法独立22244857637159
  表八:CGRS全文检索系统(1995--2001年)的检索结果,主题:审判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司法独立。
   
  注:同一年的文献量无法相加,因为很多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比如出现"法院独立审判"字样的,既在"法院独立"的检索结果中出现,也在"审判独立"的检索结果中出现。
   
  从文献量的增长以及不同主题的相互对比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1)关于司法独立的不同话语呈现比较快的增长趋势;(2)"法官独立"的增长速度比"法院独立"要快;(3)尽管如此,在每一年里,"法官独立"的文献都少于"法院独立"的文献。这也反映了我国司法独立的现实状况:人们对司法独立有越来越多的渴望和关注,关于法官独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人们要求的首先是法院的独立,法律保障的也是法院的独立;而在法院没有独立之前,法官又是不可能独立的。法院系统取得起码的独立地位以后,影响法官独立的因素,审判委员会、审判庭、院长、庭长对法官的干涉才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以上从数字角度大致描述了法院、法官在当代中国的地位与角色以及可能的变迁,分析了司法独立的话语的变化过程。但是要深入了解具体的话语策略、丰富的内涵与命运攸关的冲突,还要在具体的文本和现实的权力运作中寻找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