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9|回复: 0

2018建立反“内部人控制”法律制度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4 18: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管理层和政府公职人员借助权力,利用公司资源,侵害投资者权利的"内部人控制"行为已开始成为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成为国有资产流失和职务犯罪的根源。本文作者杨文博士原供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并专事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研究。本文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的反"内部人控制"问题作了多层面的分析,并提出建立我国反"内部人控制"法律制度的具体思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编者
   
  1."内部人控制"缺乏明确界定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对内部人控制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利用企业的资源和信息谋取私利的内部人控制行为的界定,无论是其指导思想还是立法技术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就内部人控制的界定而言,主要涉及内部人控制的定义和具体的构成要件。归纳而言之,这些不足主要有两点:
   
  (1)缺乏对"内部人"的明确界定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企业负责人管理"中,对企业负责人的内涵没有完整的说明,仅仅在第17条中提及出资或独资企业中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长、副董事、董事等企业负责人(内部人之一),事实上企业内部人的内涵要广得多,很多企业设有总经济师、总经理助理、董事会主席、董事会秘书、主管、项目经理等很多其他职位,这些职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往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并没有包含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对内部人控制几乎没有涉及,有关内部人的内涵仅局限于第四章的"厂长","企业领导干部",范围宽泛,对象不明,可以认为是"魔术条款"。
   
  (2)关于"内部人"范围缺乏周延性
   
  主要表现在:其一,对内部人的亲属未包含在其中。从我国的企业内部人控制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内部人控制很多通过其亲属或朋友来实现。对此情形,有关法规未作反映。其二,对企业之外的内部人未包含其中。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权力在经济生活中仍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我国特设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对国有资产采取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国家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对国有资产监管、处置的管理活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证监会、财政审计部门、银行保险部门、税务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它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职权、职位或执法者的身份,从企业中谋取到自己的私利,表现为内部人控制的特征。但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税法》、《工商法》、《审计法》中未将其考虑为企业内部人控制的行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38条对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干预所出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利用工作职务,在企业实施内部人控制行为,却没有涉及,从而为反内部人控制法律制度留下了漏洞。
   
  2.预防制度设计方面的欠缺
   
  预防是反内部人控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完善反内部人控制法律的最终主旨。我国现行规章和党纪部门纪律对预防制度的设计,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公司经营管理信息披露的不足
   
  向股东和公司员工披露公司经营管理信息是对内部人控制最彻底的预防之一。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企业缺乏对投资者和员工披露经营管理信息的强制性要求,虽然《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公司法》、《工会法》、《证券法》规定对企业经营管理中重大问题股东和公司员工有权知晓,但并未作出明确的强制性披露规定;其二,信息披露的方式、标准不明确,尽管有财务审计报告的披露要求,也只有《证券法》简单地规定上市公司在指定的报刊上公开上市公司信息,而对于非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的披露方式、标准却未有条文规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