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2|回复: 0

2018论我国法治环境下平等权的实现途径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4 10: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法治环境下对实质平等的追求必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任务,如何实现人之为人的平等则仍将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文章从制度研究和比较研究入手,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说明不平等存在的原因,以及它与我国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促成社会构成基础由利益向权利的转变以及改变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来实现人的机会上的和人格尊严上的平等。  【关键词】法治;公民;平等权;途径  一、我国传统文化上平等权的缺失  儒家强调尊卑有别、主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这里,儒家已经把贵贱上下、人天生的不平等观视为天经地义。法家的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种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确认并维护一部分人的特权,法律只有刑与罚的意义,只是规定人们不许做什么,而不规定人们享有何种权利,这与具有普遍平等内涵的西方自然法和现代法律有着质的不同。在先秦,道家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平等成分,在道家那里,上帝、鬼神等一类的主宰没有什么权威,其突出人的个体价值;老子是第一个说明人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的,但在统治者看来,道家思想从来都是一股逆流,他们采取逃避现实和冷漠的不合作态度;对道家来说,他们保有的只能是思想上的权利,追求的也只能是精神上的平等,而不是实质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上的平等,因而它只能是一种平等意识,寄托着人们对平等权利的向往。墨子主张每个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于儒家的爱有差等不同,墨子提出的兼爱是爱无差等,同时墨子提出尚贤主张,认为各级官吏乃至天子都不能世袭,而应由人民择贤,在择贤面前人人平等。墨子的这种民主平等思想表达了下层人民要求政治平等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平等观念同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为实质内容的宗法制度不相容,它与正统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另一个可能的方向①。  在这种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知识还不足以进行理性的独立思考,做为人本质的欲望往往受到压制而变得顺从,追求优越性承认只在较小的社会组织中才有可能,例如家庭和宗族部落,而在整个社会中,人被严格的按照等级进行划分,根本上不可能产生平等权及其系统的理论。  二、现代法治社会的平等权  (一)现代西方社会对平等权的共识  把平等作为一项人的权利提出来,并从理论上加以阐发,还是开始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阶段。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提出了天赋平等和自然平等的理论,而明确提出平等权的思想家则是英国的洛克和德国的启蒙主义者,洛克指出:每一个人和其他最微贱的人都平等地受制于那些他自己做为立法机关的一部分所订立的法律,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公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此后,各国都相继接受并认可了平等权,从而使平等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宪法权利。  在实践上,国外学者更加关注平等权对国家机关的拘束,如果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实行差别对待的话,必须提供合理理由或提供正当性证明。  (二)我国法治环境下的平等权  平等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在法治社会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法律价值的公平和正义可言。平等权要求国家机关遵循同样情况相同对待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原则,没有合适的理由不得实施歧视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公民不因民族、种族、肤色、性别、语言、职业、政治或其他观点、宗教信仰、财产、居住地点、户籍、家庭和其他身份等差异而遭到歧视或不合理的差别对待。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说:法的事物本质不应该去迁就法律;恰恰相反,法律倒应该去适应法的事物本质。即法律应该符合做为立法、执法行为主体的人的本质要求,体现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在这一点上,平等应作为法律内涵的应有之义。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应该包括宪法,所有的立法主体所制定的规则,都要服从宪法所确立的平等原则和价值,都不得侵犯宪法所确认和保障的平等秩序,都要接受以宪法为基础的合宪性审查。宪法规定的平等权不仅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而且包括所有的国家组织、个人在法律面前不受任何差别对待;不仅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同样包括立法行为的平等。新的平等观念对立法者和执法者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包括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代表机关的立法行为;此外,我国公民的平等权还应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等内容,它应体现公正法律的要求:即能够保障每个人最大限度的同等自由和权利,并逐步将法的精神内部化。  同时,平等权不仅体现在机会上的平等,还是人的尊严和平等价值的普遍认同,它来源于柏拉图所揭示的人的灵魂部分获得承认的普遍性欲求,以平等的普遍承认代替优越的承认,但它的实现以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物质基础为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