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4|回复: 0

2018探寻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农业之路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7 0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乐山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乐山整体的经济发展,这些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乐山民族地区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但是目前还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林业资源未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民族地区应在突出本地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情况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结构
  
  乐山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峨边、马边两个彝族自治县和享有民族地区政策待遇的金口河区即“两县一区”。民族地区农业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课题组到乐山市民族地区所辖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征求乐山市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形成了本课题报告。
  
  一、乐山市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有所发展
  民族地区幅员面积5 376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41.91%;耕地统计面积45.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99亩,高于全市人均0.88亩的水平。民族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2007年末的播种面积为67.2万亩,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为10.45万吨。
  经济作物则主要以茶叶、竹笋、蚕桑、花椒、水果、中药材等为主。近年来,形成了一批规模农产品种养基地和加工企业,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马边县已获认证的无公害生态茶园9 485亩、A级绿色食品茶园15 500亩、有机茶园3 268亩,另有5 000亩无公害生态茶园正在进行有机茶园转化。涌现出“森林雪”、“荞坝贡茶”、“边河玉叶”、“文彬绿雪”等茶叶知名品牌;峨边先后建成了沙坪生态农业园区以及茶叶、藤椒、中药材、野生天麻、山葵基地。竹笋、鲜辣酱、藤椒油三大产品年产量达到7 000吨。二期工程正在动工兴建,建成后产量将达到2.8万吨,年产值3亿元。金口河区已建无公害花椒基地面积5 100亩;乌天麻种源基地30亩,商品乌天麻种植面积2.4万平方米,正宗川牛膝基地5 000亩,红豆杉基地5 300亩,营造速生丰产林竹7万亩,银杏基地6 280亩,优质茶园10 000亩,珍稀食用菌基地3个,种植250万袋。
  总地来说,种植业以自给粮食生产为主,除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外,很少有多余的粮食出售。经济作物种植较为分散,基地的规模化程度较低,科技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养殖业成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
  民族地区的畜牧养殖主要是猪、牛、羊和家禽。两县一区常年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山高林茂又远离污染,良好的生态决定了肉类品质的优良。民族地区所产的肉类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但由于交通的闭塞和运输成本的高昂直接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2007年末民族地区的猪、牛、羊和家禽存栏数分别为比33.4万头、6.5万头、28.2万头和115.1万只。标准化的养殖场数量不多,规模也有限。农业内部畜牧业目前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成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达到规模养殖的寥寥无几,农民一般养殖的数量少,喂养主要依靠自己种植的粮食,出栏周期长,利润很小。
  (三)林业资源丰富
  民族地区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高。截至2007年12月底,民族地区共有林地63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77%。目前,少数民族三县(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0.1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29.48万亩。配套封山育林4.00 万亩。但是和所拥有的但是和所拥有的林地资源相比,林业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
  近两年的收入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收入在逐步提高,但和乐山全市的差距很大,并有继续拉大的趋势。若不加快发展,将难以弥补他们之间的差距。
  
  二、乐山市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
  民族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占该地区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相比之下,林业对农民的收入贡献不是很大。丰富的林地资源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很低,目前林业的总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1%。随着退耕还林补贴的到期,如何盘活林业资源成为目前摆在民族地区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对农户带动作用有限
  一是民族地区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很少。
  目前农业加工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管理粗放,生产能力有限。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能力弱。多数企业从事的是简单的产品分拣、包装或者初级加工。以马边的茶叶为例,该县的茶叶种植面积为 亩,现有的四个茶叶加工厂的年加工能力难以及时消化该县产出的鲜叶,外来客商进入该地区收购的数量有限。因而导致茶农的茶叶销售渠道不稳,价格波动明显,甚至因为找不到加工厂收购鲜叶而囤积不能处理。茶叶作为马边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只占20%。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是产业链联系薄弱。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市场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基本上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联合松散,未形成规模大,渠道稳的交易。农民被排除在加工、销售两环节的获益范围之外,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缺乏适应市场的信用机制,一些诸如契约、合同、订单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经营方式,得不到有效施行既影响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又使农民存在后顾之忧。
  三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制约了基地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马边的茶叶基地,峨边的蔬菜基地和规模化养猪场,金口河的天麻养殖基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养殖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户,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和市内其他地方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作为企业原料重要来源之一的基地发展滞后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盘活林业资源意识不强,林地流转困难
  民族地区林业普遍存在重初期建设、轻后期管理,对巩固退耕成效、防止反弹复耕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自然条件差,林业资源未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体林主体法律意识不明晰,林地界址不清,导致山林权属不明。林木处置权落实不到位,导致收益权无保障。有的集体林在承包给农户时,没有有效合法的林地权属证明。
  在流转方面,一是许多林农只对自己承包或转让的林地进行公正,不在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林地流转手续和进行林权变更登记,林权流转协议无有效的法律合同文本参照。二是林权证的颁证、换证、发证严重滞后,影响了林地的流转。三是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林权交易市场。产权一般在就近流转和无偿流转的多,有偿流转的少,而且绝大多数是农户之间流转,流向大户的或其他地方的比例只占15%左右,且80%以上是以口头约定为主。如何加快林地流转,增加农民收益,成为当前林业的重点。
 
  (四)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