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市场机制和国家用人制度的变化,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就业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本文分析由于新疆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的较大差距对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疆区域经济增长 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 就业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近几年出现了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而作为中国西北边睡的新疆,由于经济不发达,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显突出,并且其中还有一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不容忽视。众所周知,新疆位于我国西北,无论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较内地落后,并且作为一特殊地域,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新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解决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和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产品与服务总产出量的增加,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量。本文选取南北疆各一个地区,即乌昌地区和和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1.1总量差异 对比2002、和2007年2年乌昌地区、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表1),可以发现新疆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特征非常明显。从整体上说,乌昌地区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和田地区与乌昌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2002年,乌昌地区以占全疆17.2%人口创造了全疆GDP总额的31.4%;和田地区占全疆9%的人口,而所创造的GDP为全疆的2。1%。经过5年多的发展,到了2007年,这两大区域在GDP上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乌昌地区的人口数量为全疆的17.5%,创造的GDP份额上升为32.2%;和田地区的人口数量占全疆的9%,而创造的GDP下降为全疆的1.8%。
1.2人均水平差异2002年乌昌地区和和田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5292元和1977元,乌昌地区是和田地区的7.7倍。到2007年,乌昌地区和和田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30912元和3405元,乌昌地区是和田地区的9倍,人均水平差异呈日益扩大趋势。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2、2007),乌昌地区的数据由作者计算得出。
(二)新疆区域内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新疆高校1998年开始扩招之后,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平均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在增长,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就业率逐渐走低。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来,新疆高校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20%左右,而且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还在不断下降。
2.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
由于新疆经济欠发达,南北疆经济发展又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差距悬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学科存在着失衡现象,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失衡:(1)地区性失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基本上留在新疆境内,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服务,由于新疆在全国来说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又由于新疆北疆的经济较南疆发达,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选择北疆就业相对南疆较多。(2)行业性失衡。由于各个行业的利益分配不均衡,社会保障不一致,使得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多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于那些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是瞻前顾后,不愿长期在那里工作,只看做是临时的工作。
3.就业观念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就业的理解不够。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在企业工作,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2)就业期望值过高。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数追求高薪和高层次岗位。
二、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对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分析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呈正相关关系。通常人们引入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分析二者关系。而所谓就业弹性,即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比,它反映了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就业弹性由作者计算得出。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1-1995年,新疆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1.8%,社会从业人员就业总量年均增速为1.8%,就业弹性系数为0.153。“九五”时期,新疆经济总量持续下降,年均增速仅为7.7%,社会从业人员就业总量年均增速也下降为0.5%,就业弹性系数也下降为0.065。“九五”时期(期间国有企业大量裁员)出现了经济的下滑,同时带来就业总量下降的现象。进入“十五”时期,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新疆经济总量出现了回升,年均增速为10.1%,社会从业人员就业总量年均增速为2.7%,就业弹性系数为0.267,在这一时期,虽然新疆经济总量年均增速低于“八五”时期1.7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政府相关就业政策的实施,社会从业人员就业总量增速远远高于“八五”时期0.9个百分点。
三、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对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原因分析
1.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在东部沿海地区,一般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二者几乎是同步的。而城市化的发展又极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能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所以截至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即近年都在62—64%左右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区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第三产业增长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目前我区工业化水平已达到中期阶段,而城市化率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仅为 37.7%。由于城市化推进缓慢,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削弱了第三产业在其结构推移过程中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2.人才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目前我区人才市场供求状况看,无技能和低技能的劳动力严重过剩,中高技能或中高层的管理人才明显不足。据人事厅2008年第二季度对全区16个地州人才市场的调查显示,人才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工人或中、高层管理人才供不应求。人才市场的这一现象,集中暴露出我区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素质不能满足需求,不少岗位空缺。
3.中小企业发展相对缓慢,并且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根据专业调查机构对新疆部分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有6%的企业已经有与高校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联合培养的合作意向,有36%的企业表示可以考虑合作。中小企业,历来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北疆地区无论从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方面,还是从劳动力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比例看,都与南疆地区相差太大。目前南疆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中小企业,在发展环境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包括一些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投资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