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回复: 0

2018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82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82
发表于 2018-7-16 23: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民俗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陕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为陕北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 探讨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主要可开发内容, 分析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 重点研究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关键词: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开发模式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1]。以民俗为文化资源,展开民俗文化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目前,民俗旅游已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3-4]。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陕北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类型划分,分析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着重探讨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民俗文化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相一致,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形成受社会、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多种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民族风情、民族建筑、社会风尚、传统节庆、特种工艺等内容。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考察,可以解读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文化特征,亦即地域异质性或区域性赋予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独特的吸引力。
  陕北是一个地域范畴,位于黄土高原之上的陕西北部,包括延安、榆林两市25个县(区)。陕北在历史上一直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造就了陕北浓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热情奔放的陕北秧歌、高雅别致的榆林小曲、唱腔委婉的陕北道情、独具特色的陕北说书,以及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泥塑、剪纸、绘画等,形成了陕北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体系,革命传统文化、黄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陕北剪纸已多次在国内外艺术节展览,“延安五鼓”已经参加了多项社会重大活动,陕北民歌王享誉全国。陕北民俗文化资源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外延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并通过心理的、语言的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5]。经过详细的田野调查,根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本文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并分析了各类民俗旅游资源主要的可开发内容(表1)。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为陕北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一) 民间艺术博大精深
  陕北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芳香的泥土味。最著名的就是陕北民歌,其中信天游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歌唱形式。陕北民歌粗犷质朴,《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等都名扬四海。陕北秧歌、唢呐、腰鼓、二人台、山曲、酒歌等各具特色,石雕、柳编、剪纸、泥塑、纸扎、刺绣、布堆画、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最原始的图腾与最美好的希冀。陕北剪纸以其艺术特色和古文化价值被誉为“群芳之母,民族之魂”,有“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之称。专家们已有定论,陕北是中国黄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之一,它的民间文化释放出黄土风情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 窑洞文化独具魅力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各省、自治区的土地上,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多达4 000多万,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窑洞建筑在陕北存在历史悠久,2004 年在陕北吴堡县发现的两座原始社会龙山文化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史前人类聚落遗址“后寨子峁遗址”,证明在4 500 年以前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窑洞[6]。陕北窑洞在各地样式略有差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就用料而言大体分四种:土窑、石窑、砖窑和接口窑。窑洞上可以行人走马,可以走载重大车,古人有“车马还从屋上过”的诗句。随着陕北旅游业的发展,“游大漠风情,住窑洞宾馆”已成为游客们旅游的目的之一。
   (三) 饮食服饰独具特色
  陕北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烹调经验,有许多佐餐佳品受人喜爱,逐步形成了诸多的地方风味小吃。陕北饮食的多样性最富盛名的是一料多做和多料多做,不仅所有的五谷杂粮都可加工食用,而且各种蔬菜甚至野菜也都可炮制成食品。经过炮制成的陕北小吃特别多,如油糕、米酒、碗砣、剁荞面、饸饹、烩菜、肉勾鸡、炖羊肉、羊杂碎、拼三鲜等,无不色香味美,吊人味口。许多味道独特、醇香可口的地方小吃和民间传说,形成了具有陕北风情的饮食文化,颇受人们欢迎。陕北人喜欢穿光板羊皮袄和白颜色的服饰,头包白羊肚手巾成了陕北男人的突出特征。
  (四) 岁时节令丰富多彩
  陕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五元宵节。此外还有正月十六“燎百病”、二月二龙抬头、五月端五、六月六、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十一月冬至 “熬冬”、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等传统节日,在陕北都是异常热闹,保存着一些古朴的风俗。特别是陕北人过春节十分隆重,节前十多天,人们就忙着购年货,做年夜饭,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将窑洞装饰一新,窗户、门扇要贴上窗花和对联。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模式是事物的程式化,是对同类事物有共同效应的一种抽象。民俗旅游资源的共同特征导致了旅游开发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同(或类同)的措施,通过共同的途径加以解决。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共同问题、共同措施、共同途径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即可抽象出具有一般性的程式化的事物——民俗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和区域开发模式。
  (一) 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1. 集锦荟萃,发展演绎。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它提供给旅游者的不仅是那里的物质建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旅游者获得愉悦感受和文化体验的条件,成功的例子如云南民族村、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中华民族园等。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荟翠精华、有所取舍”的指导原则,很好地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8-9],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将各地民俗文化集中在一起向旅游者作集中展示,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满足了旅游者领略多姿多采的民俗文化的需要,让游客在较短时间、较少路程内就可领略到原本需很多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在这种民俗文化村里,从业人员接受过专项的培训,能较好地展示民俗风情,旅游者也不会干扰到居民的生活。其缺点是缺乏真实的环境感应,过多的虚拟和移植,降低了旅游者的出游满意度。陕北可依托延安、榆林等大中城市,选择较好的区位,建立 “黄土文化民俗村”、“陕北文化民俗村”等大型主题公园,作为综合性民俗文化展示平台,集中呈现陕北各地民俗精华。内容以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饮食习俗、居住民俗等为主,对游客进行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设计,让游客参与体会其中乐趣。开发过程中注意对民俗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做到“继发性真实”。
  2. 复古再现,文化沿革。对现以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搜索、整理、建设、再现,还原或部分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或传说中的状态,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如美国利用所掌握的民俗资料,在波士顿附近办了一个“活人博物馆”,仿照当年格式兴建房舍、棚圈、碉堡、菜园等,再现了300多年前移民村中欧洲移民的生活,现已成为著名的世界旅游点。香港九龙荔园,耗资千万,修建了一座“宋城”,生动反映了我国宋代都市的风土人情,引起了中外游客的极大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