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土地整理是中国土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中扬饭鹏等村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宿迁市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39-02
一、引言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1]。目前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 300多万,每年净减少耕地333万hm2,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目前中国人均耕地0.08hm2,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 3,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重要性日趋显现。
近年来,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从由1995年的10.31%增至2005年的39.4%,同时也伴随着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效率低、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差等问题[2]。
二、宿迁市城乡用地现状
1997—2005年宿迁市城乡用地面积从92 287.14hm2增加到96 443.19 hm2,年均增加514.33 hm2。可见城乡用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逐年增加,独立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在减少[2]。独立工矿用地由1997年的3 539.09hm2减少到2005年的3 282.86 hm2;居民点用地从1997年的83 073.08 hm2减少到2005年的70 305.30hm2,减少了12 767.78hm2。2005年宿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用地总面积的72.90%。人均居民点用地221.16 m2,远高于国家人均最高标准150 m2/人,仅从土地整理的分支农村居民点整理来看就有很大的潜力[2]。 代写论文 http://
三、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整理目标
该项目区位于宿城区南部中扬镇境内,该区濒临洪泽湖,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0′31″~118°33′32″,北纬33°40′41″~33°43′08″。全镇总面积9 315公顷,总人口49 680,其中农业人口39 336,总耕地3 937.4667公顷,人均耕地1.18亩,全镇年总经济收入29 391万元,国名经济总值16 793万元,人均年收入3 113元。项目区南枕十四号中沟,北邻付庙村,西依中扬村,东与饲养接壤。涉及宿城区中扬镇饭鹏、熊楼两村。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一般地面高程15.4M~17.1M。区内零散分布有农田水利废弛地、根据实地调查,现有废弃沟渠淤积严重,杂草丛生,已失去了灌排功能,废塘断河纵横交错,居民点零散分布,地块面积较小,田块零散,不能很好满足机械化生产需要,另外水利设施体系不配套,道路建设滞后,难以形成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土地利用率低下,耕地质量和区域环境状况较差。
四、土地整理的内容
由于历史原因,项目区内废沟、坑塘、苇地等面积较大、道路不畅,机械耕作条件差,村庄零散,人均居住面积大,通过对坑塘睡眠、废沟渠、零散道路、农田水利用地、苇地等进行整理,可实现净增耕地61.6975公顷(925.5亩),新增耕地率为7.66%项目实施后,区内耕地总量达到286.3267公顷(4 294.7亩)。 论文代写 http://
项目区中的30.7733公顷坑塘,大部分为高速公路边取土的坑塘水面,平均深度在1.8米左右,由于缺少回填土源,乡镇资金短缺,土地整理的资金主要用于坑塘水面的回填以及农村道路和沟渠整治。经调查研究,废弃农田水利用地可整理新增耕地24.4117公顷,农村道路可以整理新增耕地6.3616公顷,共计30.7733公顷。项目通过土地整平、沟塘、苇地、农田水利配套,水土流失整理和道路林网建设,除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外,还可以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加速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