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阐述了我国生态旅游具备的资源优势,分析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和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存在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360-01
生态旅游是全球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而内涵丰富的旅游活动体系。由于这一旅游活动系统尚在完善过程中,旅游学术界对其涵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仍然没有统一。首次给生态旅游作出定义的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的界定,他指出,生态旅游是“游客位于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1]。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该概念被正式确认,并得到世界各国重视。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2],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使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享受旅游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同等机会,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我国具有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截至目前,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总数已达660处,规划经营面积达1 105万hm2,全国各类森林公园数量达到1 928处,成为世界上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建立了一批具重要观光价值的自然保护区,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 531个,总面积150万km2,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其中有四川省的卧龙和九寨沟、湖北省的神龙架等28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21块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在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方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经达到187处,占国土面积的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57处;24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和地貌景观多样,一些地方还同时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迹相融的区域,这些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 代写论文 http://
我国的生态旅游大多由旅游部门负责规划、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很少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的专业人员参与。导致在思想上将生态旅游仅仅作为一种产品,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在旅游收入中,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比例较低。
2.2 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生态旅游依托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而发展,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干扰自我调节范围。但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重产出、轻保护观念下的发展模式无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近10多年来,随着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建设性的破坏。再加上旅游旺季期间游人的大量涌入,超过了景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以及由于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景区内不仅景点被破坏,野生动物流失,同时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严重的再也无法恢复。
2.3环境污染较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代写论文 http://
3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过多的游客会对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应建立相应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3.1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并通过生态旅游专项法规
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生态旅游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使生态旅游开发有法可依,生态旅游活动有章可循。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
积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行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使之更加完善[3,4]。
3.2做好生态旅游统一规划,实行有序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环境的开发行动。 http://
3.3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生态旅游自身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是生态旅游生存及发展的根本。但是,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产生矛盾,引起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环境问题。另外,我国森林公园大都是在国有林区、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经营方式的转变,这就带来了一个更新观念和提高对森林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再认识问题。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国论文联盟整理
4参考文献
[1] 卢云亭.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 DAVID W.生态旅游[M].杨桂华,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 郑北鹰.破坏森林犯罪行为仍很严重[N].光明日报,1999-01-15.
[4] 李丹.风景名胜区警惕建设性破坏[N].光明日报,1999-0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