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高校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持探究
返回列表
查看:
266
|
回复:
0
2018高校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持探究
[复制链接]
3518191
3518191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6 2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高校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持探究
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很旺盛,但往往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通常会出现用人单位无人可招而毕业生又难于就业的尴尬状态。究其根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市场的人才需求不对接。如何解决,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一、制订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们传统理念中IT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企业实际用人中的期待和考察的关键素质有所差异。求职者普遍认为企业对研发人员(软件工程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形成这样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看到众多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都会要求笔试完成大量的逻辑思维能力题目。但通过与我院合作的多家企业(哈尔滨英立科技、达内科技、阿里巴巴、海康软件公司、北京联通)的反馈,企业认为研发人员具有的优秀素质中排在前三位的实际上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学习能力。IT职业、岗位核心素质如下页图1所示。12项职业核心素质根据重要性和提及率平均数指标依次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大局观。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外包项目多和人才外派量大的业务支持为依托,整合人才资源特色,塑造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开发与运营人员,实现真正的需求对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二、搞好课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和体系构建是其中应当首先重点解决的问题。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应遵循有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通过我们对现行课程教学的调研,发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专业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面向行业需求,构筑应用型教育课程体系。一是面向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相结合;二是面向企业生产需求设置课程,学校基本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能力训练结合;三是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与工程化能力训练并重的理念,校企共同参与构建开放型、多层次、工程化创新教育体系,将理论、技术及应用结合起来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式仍处于两头小、中间大即所谓的橄榄式培养模式,而实际社会需要的是金字塔式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较为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大体上有四种:订单式、三明治式、项目合作式、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式。不同培养模式有各自的优势及劣势,如订单式的优势是满足企业短期经济效益要求、大幅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就业便捷;而其劣势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以及淡化了学校的教育属性。三明治式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与市场需要联系紧密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教、做、学三合一的目标;劣势在于学校和企业独立于某个阶段单独培养,资源整合程度偏低、培养时间有限,效果不明显、学生角色转换多,培养难度大。项目合作式的优势在于校企的资源整合程度高、企业获利明显,积极性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劣势在于项目合作不能实现持续培养、项目类型具有随机性和局限性、培养人数受限于项目规模。
我院自2009年至今一直与企业合作采取3+1模式订单式培养人才,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结合其他培养模式的优势,可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项目式教学以及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拓宽专业合作领域。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学院建立并实施了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教师进企业,即每年安排2~3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参与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提高和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实施经验。目前,本专业青年教师分别进入了海康公司、英立公司进行项目开发实践。工程师进课堂,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实践课目的再培训;二是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SSH框架技术等课程,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大部分来自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聘请现场工程师参与指导。教师在参与合作教育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多与实际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得科研课题的选择更加面向实际,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研究教师的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教师,并具有独立完成项目的实践经验,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与企业接轨,使教师能参与企业的项目实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同提高。学院建立并实施了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教师进企业,即每年安排2~3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参与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提高和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实施。工程师进课堂则是指每学期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校讲解企业文化、企业市场需求、前沿技术等。
五、结语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农业产区,生态屏障,地方高校为其培养所需人才责无旁贷,更是高校办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技能性、工具性较强的专业更应发挥其专业特长,多角度、多方位培养综合性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企业及地方经济更好更稳步地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