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4|回复: 0

2018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名镇魏家湾经济与文化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2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名镇魏家湾经济与文化研究
1  导语
  明清时期的魏家湾属于临清州下辖的清平县管理,因其位于京杭运河与马颊河沿岸,具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号称漯阳之名镇[1]。靠着国家漕运的刺激,魏家湾不但有中央政府设立的钞关、驿站、水次仓、巡检司衙门,而且商铺林立、货物山积、人口众多,粮食、食盐、布匹、药材等行业相当发达,为山东运河流域著名的商业城镇。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的兴盛,明清魏家湾不但出现了诸多的庙宇、寺观,有一步踏三庙,十里看百帆之称,而且教育也相当发达,出现了诸多的进士、举人、太学生、贡生、岁贡等,成为一方文化之胜地。清末因黄河北徙、运河淤塞、战乱频兴,魏家湾商人离散,经济一蹶不振,逐渐走向没落。
  2  交通枢纽,河工重地
  明清两朝,魏家湾位于京杭运河与马颊河沿岸,水路交通便利,同时临近临清、济宁、聊城、德州等商业名城,陆路交通也颇为发达,良好的区位优势使魏家湾成为南近曹州,北通岱岳的一方之胜地[1] 。而明清中央政府为保障漕运在该地设置的河道部门,施行的水利工程,又进一步提高了魏家湾的政治与交通地位,使其成为山东运河沿岸重要的河工要地。
  明清时期魏家湾位于临清州、茌平县、东昌府的交界地带,流经其境的马颊河因地势低于运河,所以常常作为运河的减河,通过闸座将运河多余之水泄入马颊河,然后入海,所以明清两朝在魏家湾的河工多为筑堤、建闸、分洪、保运等,是完全围绕保障国家漕运而开展的。明初,会通河为元转漕故道,岸狭水浅,元末已废不用,黑洋山决口后,其道遂淹 [2],永乐十年(1412)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及与北方蒙元残余势力作战军需的日益庞大,朝廷派工部尚书宋礼疏浚会通河,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 [3],《行水金鉴》亦载,尚书宋礼疏浚会通河,用老人白英计,改从南旺分水,遏汶北合漳、卫,遏泗南入沂、淮,其北道魏家湾与土河相连,开二小河以泄之,[4]可见明初魏家湾是极为重要的河工要地。
  永乐后,随着京杭运河的贯通,国家漕运量逐年提高,黄河对山东运道的侵害也日益严重,导致魏家湾等地河工频兴。据《续修清平县志》载:县境运河在魏家湾,离城三十里,南接博平县界田家口起,北至二十里铺,直接临清州界止,计长三十九里,东西两岸计长七千一百二十丈,内东岸官堤七段,长一千零二丈,主簿承修;防风三段,长一百一十七丈,上河通判管修[5]。成化元年(1465)建水闸二,曰魏家湾,曰李家口,东岸浅铺八,曰朱家、曰张家、曰十里井、曰赵官屯、曰戴家、曰陈官屯、曰赵家、曰潘家桥;西岸浅铺六,曰张家,曰李家,曰李官屯、曰王官屯、曰丁家屯、曰魏家湾[6],其中魏家湾为减水闸,作用是将运河洪水泄入其他河流,以减轻运河压力,浅铺则为疏浚河道的组织,以防止泥沙淤塞,保障漕船顺利航行。《大明会典》载清平县戴家湾闸夫三十名,魏家湾等浅铺九,老人九名,夫八十一名,今存四十五名,捞浅夫一百三十二名,今存六十六名[7]。老人为基层社会管理夫役的头领,主要负责河工人员的分工与协调。除减水闸与浅铺外,魏家湾以南大坝下旧有引河一道,水势情形应行挑浚,有利民生运道[8],引河不但可以用来泄洪,还可以在运河淤塞时用于通航,具有重要的功能。另有滚水坝一座,水多则开闸放出,下游则乐陵、海丰一带入海[9]。魏家湾段运河弯曲较多,也是利用三湾抵一闸的原理,若津道径直,缓缓而行,则水浮沙沉,随路淀积,疏之不胜疏矣。今多用弯曲,使之左撞右激,自生波澜,鼓动其水而不使之稍宁,则沙亦带之而去,无复停顿[10],这样不但减少了置闸筑坝的耗费,而且利用河流的自然流动原理使运道通畅,具有科学性。
  入清后,中央政府依然视漕粮为天庾正供,运河为国家命脉,所以对黄淮运的治理有增无减。顺治二年(1645)七月,决流通集,一趋曹、单及南阳入运,一趋塔儿湾、魏家湾,侵淤运道,下流徐、邳、淮阳亦多冲决。是年孟县海子村至渡口村河清二日,诏封河神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命河臣致使祭[11]。清初因战乱未息,国家财力有限,加之明末清初兵燹导致运道损坏严重,所以只能通过祈求神灵保佑黄运安澜。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何国宗与山东巡抚陈世琯勘察山东水利,东昌府城南七里河下归徒骇河,城北魏家湾河下归马颊河,德州四女寺减水闸下归老黄河,皆运河东岸泄水入海故道,年久淤塞,应行疏浚[2]。雍正五年(1727)又动银筑堤,由博平魏家湾减水闸泄运,经东昌卫、博平、高唐、夏津、恩县、平原、德州至德平,曲折七十余里达乐陵,直省庆云,于海丰大沽入海[12]。雍正年间对魏家湾运河的疏浚,不但改善了运道环境,降低了水患发生的频率,而且对于国家漕运的正常运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乾隆三十二年(1767)因运河连年漫溢,朝廷派大员与河臣一起治水,山东八里庙添建滚水坝,并将徒骇河头之龙湾,马颊河头之魏湾,老黄河头之四女寺各建坝,落低七尺,以导其北注,开伊家河以畅其南流[13]。乾隆三十八年(1773)河臣奏马颊河下游由东岸魏家湾水坝入口,经博平、清平、高唐、夏津、恩县等一百六十余里,河身宽窄深浅不等,只能泄运河异涨之水,若运河西岸上游开通,添闸宣泄,运河必将涨满,亦应导其去路[2],建议排泄多余之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