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8|回复: 0

2018实际政治权力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影响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21: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际政治权力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影响
尽管中国各地区都接受统一正式政治制度的管辖,但由于地方官员受到的政治激励存在差异,使得各个地区落实不同的经济政策,从而在经济增长方面,各地区都有所差异。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受惠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革命战争历史也是一重要影响因素。受中国革命战争的影响,各地区所形成的实际政治权力结构有所差异,因此,在统一的名义整治制度下,地方官员表现出的经济行为有所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由此产生。
  一、从中国革命战争中探窥实际政治权力的度量
  从非正式政治角度来讲,受中国革命战争的影响,地方实际政治权力结构是由本地干部比例来度量的;而中央高层实际政治权力强弱是由政治强人比重来度量的。
  (一)解放后第一届省委的本地干部比例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省各地区也相继召开了省委会,第一届省委常委由此产生。在自抗日战争爆发到解放前一年的这个时间段内,有地方工作经历的省委委员称为本地干部,本地干部可看作是地区实际政治权力结构的度量衡,这是因为第一届省委常委既是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政治力量的反映窗,又是新中国政治格局变化的垫脚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解放战争及抗日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第一届省委常委中本地干部的比例。比如抗战期间在一些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那么该地区往往会拥有较高的本地干部比例。第一届省委常委实际上是中国解放后各界政治力量在经历长期博弈后产生的最终结果,本地干部占据的比例越高,就说明其实际政治权力结构是倾向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
  (二)中央委员会中政治强人的比重
  中央委员若拥有文武兼具的工作经历,其可称为政治强人。一般来讲,政治强人的实际政治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中央实际政治权力会随着政治强人比重的增大而增强。中国革命战争历史同样可以从政治强人不断变化的比重中有所反映,1955年,中央委员会中政治强人比重达历史最高点,直至中共八大的召开,比重出现轻微下降,之后一直保持稳定状态。究其原因,中央委员会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被大量工农兵代表及领导干部所替换,由于后者没有任何军事经历,加之中央对文职与武职交叉的限制,导致政治强人比重下降。
  二、实际政治权力与地方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源泉来自于产权保护制度,而一些革命战争历史因素往往会通过调配政治权力结构塑造出不同的地方经济制度,从而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影响。实际政治权力与制度没有任何关联,主要取决于群体的集体行动力、财力及武力。实际政治权力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定经济政策、配置经济资源这两方面。
  (一)名义政治制度下的地方经济
  名义政治制度也称作正式政治制度。研究表明,建国初期地方经济与本地干部比例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建国初期,名义政治制度较强,直至改革开放后,名义政治制度大幅度削弱,地方实际政治权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地方经济得到显著增长。一般来讲,将政治权力最大化是任何一位地方官员都想达成的目的,政治权力可分为名义政治权力及实际政治权力,这两者共同作用激励于地方官员,当然,实际政治权力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在于名义政治制度的弱化。因为在较强的名义政治制度环境下,主要是由中央来调配省级官员政治权力,因而省级官员基本不会采取措施来寻求地方基层官员的支持。此时,基层官员虽渴望大力支持有利的地方经济政策,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激励,特别是相悖于中央政策时,基层官员为了自身政治生存,往往会拒绝该政策的落实。
  一般来讲,在名义政治方面,中国各地区官员接受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统一的;在实际政治方面,各地区经历的革命战争不同,因而政治权力结构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激励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地干部比例大,那些有助于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策就易被落实;第二,基层干部与群众拥有较强的实际政治权力时,省级官员为了寻求来源于基层的支持,加强自身的政治基础,将政治权力最大化,往往会制定并落实一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的政策;第三,基层与升级官员利益一体化,有助于维护地方政治的稳定性,增强经济政策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中央委员会中政治强人占据较高的比重时,说明中央拥有较强的实际政治权力,也就是说此时名义政治制度有很高的权威性,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地方经济增长与本地干部比例之间不会产生显著的关联;当中央政治强人比重小、而本地干部比例大时,该地区的经济会获得快速增长。
  (二)地方实际政治权力与中央政治资源下的地方经济
  在实际政治权力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研究探讨中,引入晋升锦标竞赛机制,所谓晋升锦标竞赛机制即地方官员在中央名义政治权力的激励作用下,发展地方经济。纵观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不难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央政策重心,80年代末才建立起地方官员经济绩效考核机制。但研究结果显示,地方实际政治权力在19691978年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显然这并不是晋升锦标竞赛的成果;此外,如果将经济绩效作为晋升的关键标准,中央政治权力则不会对地方官员的晋升产生直接影响,或者中央官员通过增大地方官员的实际政治权力,使其在晋升锦标赛中的取胜概率大大增加,从而激励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地区中央政治权力较大的情况下,经济绩效基本不会受到地方实际政治权力的影响;当中央政治资源受到控制时,经济增长会明显受到地方实际政治权力的影响;中央政治资源对地方政治权力下经济的发展往往表现出明显的限制性而非促进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制度共经历了六次变化,研究表明,中央正式制度的变迁会使实际政治权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分权对地方官员的激励作用十分显著,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看来,中央正式制度的权威程度决定了地方实际政治权力作用的发挥,继而引发后续的地方经济发展效应。
  三、结语
  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功能作用不可小觑,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目前学界仍存在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激励来源。受中国革命战争的影响,政治权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政权结构,从非正式政治视角出发,度量中央政治资源及实际政治权力结构,有助于判断经济绩效受实际政治权力结构影响的程度。当然,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会逐步影响到地方实际政治权力结构,促使一些新生力量(如企业家)融入其中,改变地方实际政治权力结构。总之,中国革命战争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中国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现象,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以及非正式与正式政治的联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