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职技能人才培养中遇到文化门槛的问题,如职业院校毕业生与员工在工业文化素养方面差距较大。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合作,积极吸收工业文化;融入工业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将工业文化引进校园:借鉴企业先进管理文化;实习实训渗透工业文化;制定学生工业文化素养行为标准;强化教师工业文化素养,以帮助转型期学生跨越多重工业文化门槛。
http://
[关键词] 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工业文化;文化素养
[作者简介] 邓雪梅,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广西 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11-0114-0002
一、高职技能人才培养中遇到文化门槛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当今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培养模式能使培养的毕业生在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更快地与企业实际需要接轨,主动适应市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尚处于探索阶段,遇到诸多难题,包括文化门槛的问题,如职业院校毕业生与员工在工业文化素养方面差距较大,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工业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与探讨: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合作,积极吸收工业文化;融入工业文化;转型期学生需要跨越多重工业文化门槛。
二、工业文化进校园的途径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
工业文化是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 ,起始于公元1500年前后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7世纪的近代工业出现,发展于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成熟于19世纪。工业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群体化、标准化 、同步化、集中化、大型化的特点。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研究员认为,工业文化的内涵包括 :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等。
(二)工业文化进校园,跨越工业文化门槛
工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尊重一切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这与学校建设中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理念是一致的。国家所提出的职业教育“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也为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笔者认为,实现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可以从文化的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1.借鉴企业先进管理文化
作为营利型的组织,企业常常因为有完善的文化而财源滚滚、兴旺发达。比如海尔文化中的一句精华:“真诚到永远”,让海尔在发展历程中如鱼得水,为其创建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饭店业,从 “时刻关心您”的凯悦到 “给您体贴入微服务”的香格里拉饭店文化 ,无一不造就了成功的饭店。美国康拉佳――希尔顿 (Conrad Hilton)有三件法宝:“勤奋、自信、微笑”。这就是希尔顿的精神,希尔顿的文化,他要求每间希尔顿所有服务员都这样做,因而创造了希尔顿这一世界饭店大王的品牌。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它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不同, 它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体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 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着百年不衰。这些杰出的公司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价值观始终遵循如一。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企业先进管理文化来管理教育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引导高职院校去培养学生、去管理学生。在日常管理中高职院校要开设一些与工业文化精神将对接的模块课程使学生理解这些主题:健康与自然和谐;真理与智慧;爱心与同情;创造;和平与公正;可持续发展;国家团结、全球稳定;全球精神,真正学会做事。如下表1:
2.实习实训渗透工业文化
在实施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日常活动都在企业,思想上就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学校,忽视了自己学生的角色,从而在行为上放松自己,在学习上只是参加企业生产而忽略了专业理论以及工业文化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要日积月累,文化意识的建立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也要循序渐进。这就是“文化育人”。 工业文化要靠春雨入夜细无声般地渗透。
(1)按照优秀企业的做法建设实习实训室
高职教育所追求的“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室建设方面就应该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建设。如汽车实训室的高度、宽度、通风通气设施,应该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建设。
(2)顶岗实习中训练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是工业文化人生实践课。学生完成好顶岗实习,就是真正地经历了工业文化无声地滋润与熏陶。在实习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职业素养比技能更重要。职业素养可以用十六字概括:安全、高效、优质、低耗、文明、环保、合作、勤劳。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要求,如对于学机械的学生,机械专业职业素养训练法有:限时训练――培养效率意识;限料训练――培养成本意识;质量评比――培养质量意识;卫生评分――培养环境意识;事故案例――培养安全意识。
3.制定学生工业文化素养行为标准
优秀企业的文化制度也应成为职业院校的管理制度。在学生管理方面,应制定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要求与制度。高职院校可以引进现代企业的 “5S”文化 、“直角管理文化”作为师生行为的统一标准 ,使全体师生做到 “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沈会超:2010)。还可以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制度,建立校内学生实习过程的打卡考勤制度、着装制度等,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能够体会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企业文化氛围,起到引领和示范优秀工业文化的作用。
(四)强化教师工业文化素养
要培养有工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工业文化素养。职业教育教书育人关键在教师工业文化素养。从院校领导的观念来看,必须要立足于校企合作、立足于深入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素质,而不可关起校门解决问题。学校要制定专业教师定期下工厂和企业的制度,要求教师把公司先进文化理念带回校园和课堂。要在学校建立企业工作室,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室。要让教师熟悉本专业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本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工作情况,要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熟悉知名企业用人标准、大公司大企业文化制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受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人们(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劳动者)没有养成工业文化所要求的时间观念、创新精神,义务制教育体系中也缺乏对学生工业文化的教育。要想使高职毕业生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适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工业文化引进校园,并将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才能跨越工业文化门槛。
[参考文献]
[1]沈会超.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10,(12).
[2]余祖光.工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会议资料)[Z].成都,20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