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6|回复: 0

2018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2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需要。“十二五”时期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文章论述广西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http://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简介] 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区域文化,广西 南宁,530022;覃振锋,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广西 南宁,530022;过竹,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文化产业,广西 南宁,530022;王绍辉,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区域文化,广西 南宁,530022;李燕宁,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编译,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广西 南宁,530022;黄璐,广西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编辑,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文学理论,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11-0053-00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是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做出的高度概括。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尽快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广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对营造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及其构成
   (一)文化软实力的定义
   1.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由来
   文化软实力概念是与西方软实力理论和中国文化力理论紧密相关的。软实力(或译为软力量、软权力、软国力)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软实力理论进入美国学界的主流话语,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在软实力理论中,约瑟夫?奈视文化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源泉。较早将软实力理论介绍到中国的是王沪宁。他认为“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概念,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
   在文化软实力概念提出之前,中国学者提出了“文化力”的概念。关于“文化力”这个概念及其研究,国内较早涉及的是贾春峰。他在1995年出版的《文化力》一书中指出,在21世纪经济格局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他认为“文化力”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智力因素,包括教育和科技在内;二是精神力量,包括理想、道德、信仰、价值观、精神等;三是文化网络;四是传统文化 。
   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家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概念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
   如果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文化软实力属于一国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是软实力中文化的力量。
   2.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
   对于我们来说,今天所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不尽相同的话语体系与社会政治背景,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所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会的凝聚力、市场的吸引力、思想的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我们的着眼点是落在文化的基本层面上,我们更加注重的是主流文化自身的积极建构,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不是把文化仅仅作为一种实现经济与外交目的的次等手段来对待。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的确是迫在眉睫。任何文化精神的传播都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媒介形式才能够真正实现――不论这种媒介是书刊杂志、是网络影像、还是舞台表演,总而言之,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直接地转变成文化的软实力。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包括大力发展媒介在内的文化产业,正是要通过“生产”出丰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将我们的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将我们的文化魅力展现于世界。
   3.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
   通俗来说,硬实力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强制性、支配性能力自然而然地作为硬实力的构成要素而存在。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硬实力就是软实力有形的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无形的延伸。硬实力是对构成综合国力各个组成方面的物质力量的统称,而软实力则是能够统领硬实力、使其发挥特定功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影响力、吸引力、同化力的统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因素在国际权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地理、人口和原材料则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国家软实力在本质上是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因素,毫无疑问,其核心是价值观。只要稍作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当今世界软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领域内价值观的竞争。美国的好莱坞影片、法国的“文化外交”、韩国的《大长今》、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创意英国”活动及名目繁多的教育交流项目等无一不是以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交融与交锋。而且随着各个国家与地区对软实力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日渐深入,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然更加繁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产业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新生点和产业调整的新杠杆的今天,文化担当了时代的新使命,以新的文化能量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了越来越多的“硬”的要素,就这意义而言,可以认为,文化,它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
   (二)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和作用
   1.文化软实力的构成
   文化软实力的构成来自于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政治文化领域体现国家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其中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是在传统文化领域代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和谐”、“仁爱”、“自然”这些集中体现着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终极理想的文化价值观,它们既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的精神力量。
   三是在公共文化领域引领行业发展、体现国家指导方针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质量体系与评价标准。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纲领性的文艺政策。
   四是在主流文化领域体现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国家、民族形象的艺术作品。
   五是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普遍社会反响和市场效应的娱乐性、大众性文化产品。这些在文化消费领域具有娱乐因素的大众文化产品,尽管并没有直接表现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没有直接表现高层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但是,这些作品中所具有的劝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论对于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加强文化的心理吸引力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资源。
   六是国外文化中能够被吸收借鉴、为我所用的先进要素。
   今天中国,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我们既要强化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在求同存异中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先进要素;我们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文化资源,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加快对外来先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们应增强文化的“资源意识”,着力开发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政治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应淡化对主流文化生硬和空洞的宣传,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主流文化大众化进程;应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时代价值意蕴,重视群体文化的巨大作用,加强对各种流行文化的监督和引导。此外,我们还应调整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文化资源,将涵育政治文化、推广主流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取舍群体文化、引导流行文化、迎纳外来文化相结合,优化各种文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2.文化软实力在国家或地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一是与硬实力相补充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二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间和谐稳固的交流与发展。三是提升国家外交形象。近年我国政府陆续举办中国年、国际艺术节、国际音乐节、国际文化论坛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显示出我国促进国际间文化的沟通与交融提升和平发展的外交形象。四是塑造人格,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次,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城市发展中也占有的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城市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文化核心价值是文化软实力的内核。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可以是多样的,但核心价值只能是一元的。一个城市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对该城市文化取向、城市的产业更迭取向、城市的创新理念、城市的开放交流氛围的诚信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软实力能够主导和影响区域城市的发展的作用,还体现在改革大潮中形成的文化管理机制和理念对城市发展所起到的规范性、现代性作用上。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实质是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的历史,每一次的体制机制变革都会促使社会的发展。相形之下,一个地区的先进与落后,根本性的原因是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差距,是行政管理文化水平的差距。按照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而推进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旨在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到“增加投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在文化产业上,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产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经营和重组。
   文化软实力能够主导和影响区域城市的发展的作用,还体现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以文化人”育新人立新风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最终体现在该城市的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体现在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超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而人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生活面貌等“文化”成分的高低则取决于人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把文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城市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南宁市全面推进五象新区建设,提出了文化立城、文化造城、文化强城的最新时代理念,借助现代传媒,彰显了国际化大都市跨越发展的实践特色。文化力在其间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广西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状态
   1.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构成
   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和灵魂。
   (2)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广西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悠久、丰富多姿、特色鲜明,包含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最具广西本土文化特征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广西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创造民族未来的重要纽带和持久动力,是广西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和鲜明亮点。
   (3)文学艺术精品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形象代表。能够展现广西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是广西文化软实力中的标志性、形象性要素。这些作品中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强、奋发向上、和谐向善的精神力量,不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和文化的凝聚力以及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文化产业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新力量。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物质基础。
   (6)文化人才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动力。当前,广西各级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桂战略,各高校和文化单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为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2.“十五”、“十一五”时期广西文化发展情况分析
   (1)“十五”时期。“十五”时期广西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全区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十五”时期广西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文化产业产值稳步增长。
   (2)“十一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文化发展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十五”和“十一五”广西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好成绩,构成了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健康品质和强大动能,为“十二五”时期广西的文化发展及其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1.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发展的意识还不强,文化认识不到位,文化发展不平衡。思想观念滞后,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不相适应,对文化活动功能的认识尚不全面,缺乏自主意识,对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文化硬件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的文化设施陈旧落后,残缺不全,农村文化活动萧条冷落、枯燥单调。在公共投入和设施方面,城乡二元机制使我国公共文化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广大农村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稀缺。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文化管理体制不畅,制约文化发展。
   四是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领域缺乏众多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领军人才。
   五是文化能力薄弱,文化优秀产品还不多,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广西的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诸多文化产品的传播,仍停留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不多。
   六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比,民众整体文明素质不容乐观。
   2. 原因分析
   上述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实状况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涉及到多个方面。
   一是文化体制机制性问题突出。文化的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够适应发展形势,文化管理存在职能不明晰、管理不到位、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文化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队伍存在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基层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三是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迟缓,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品品种不够丰富,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全区合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的共识还需增强,推进力度还不够大,政府、市场、社会的联动关系还不够紧密。
   五是广西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财力的严重不足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
   六是文明水平和文化整体素质不高。民众的文明礼仪、道德素养,特别是公德意识明显滞后。
  三、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树立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规范。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加强对青少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需要文化要素的参与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文化要素的参与。
   1.文化与经济结合,将为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价值导向和现代人力资源
   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系统中,文化起着导向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文化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导航。这种精神支撑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支撑,这种先进的文化反映现代工业文明精神,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文化素质,同时也提升人们的价值观念。
   2.文化与科技结合,提升经济发展的技术手段和能力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三网合一”,极大地开拓了文化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工作的新形态。同时,文化工作的新形态又催生了一系列新兴的文化业态,成为当今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预示了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改变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
   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结构升级中,文化创意产业将发生革命性的作用。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转变我国发展模式的客观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将改变原始产业依赖资源、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的负面影响,改变资源高消耗、经济低效益、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浪费型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经济高效、环境安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以生态型经济和创意型经济为中心的产业模式,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模式、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一样,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力量,文化创意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含量和内在品质,同时也就提高了价值含量;不仅如此,文化创意是我们由传统工业化道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根本性的路径。
   (三)广西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需要文化力的推动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为尽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广西首先必须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增强文化自觉。着力解决统筹谋划问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靠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激发热情,依靠文化给力生活、给力发展、给力社会和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广西的文化品牌,实施广西品牌“走出去”战略。逐步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和广西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
   (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文化软实力做支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对策思路
   (一)实现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团结奋斗共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区文化核心竞争力和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文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文化事业活力显著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进,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文化产业实力有所增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5 %以上,成为支柱产业;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建立,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在文化领域全面实现文化强区总目标,文化事业兴旺繁荣,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以上;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文化软实力在实现文化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使广西成为西部地区充满活力、富于魅力、凝聚动力、安宁和谐的民族文化强区。
   (二)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路
   1.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核心位置,引导各级干部和高级社会科学学者积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包括基本理论、核心内容、具体形态、作用与意义,研究与时代发展趋势和广西区情相关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制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方式、方法,包括宣讲学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创作、群众文化、学校教育、道德风俗,等等,检验其作用和成效。要根据广西的区情,制定和实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计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进厂、进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和谐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传播开去,使其在整个社会形成和谐文化氛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国家和广西社会生态的核心成分和主导氛围,发挥出引导社会思潮和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
      2.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激发文化创造力
   文化研究和社会实践表明,文化力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力、创造力。哲学社会科学在其间发挥重要作用。文化创新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作支撑,社会实践中的文化创新也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升华,才能成为稳定的强大的文化力。哲学社会科学力量作为社会发展的智库,能够在党委、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增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力量,是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必须做好增加发展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建设,改进政策和管理体制等工作。这是全面促进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实力提升的重要举措。要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有关我区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应用性转化,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结合广西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区域特色、民族风格、南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进一步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建设一批与民族地区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优势的思想库,如中国―东盟问题研究、民族区域发展与民族团结和谐研究、北部湾区域发展研究、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进一步壮大社会科学队伍和力量,逐步在全区各市建立市级社会科学院,大力培养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全面加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在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激发文化创造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物质力
   当今时代,文化力既是精神力,也是物质力。文化产业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领域里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是:
   (1)强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工作,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合力。其次,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政策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职能。第三,应当加快文化立法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各种形式的侵权盗版行为,切实保护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市场秩序。第四,尽快落实广西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时做好年度数据统计工作;落实文化发展的项目政策、投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技术政策、公共文化消费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整体推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
   (2)大幅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建设。文化产业既然是产业,同样需要投资的推动,凭借大投入达到大产出是重要举措之一。文化产业是产出效益好的产业,加大投入,有利于广西GDP总量的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5%。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大大超过GDP的增速。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广西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文化资产,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产业”,而不仅仅是“文化”。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投入,像办工业、建高速路那样作为广西经济的新增长点去培植和促进,文化产业增加值可以在“十二五”末达到或接近千亿元、占广西GDP5%的目标,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所说的投资,不仅仅是政府一方加大对国有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还要积极引导民营和外资文化企业资金投入,银行信贷放宽对文化企业的限制,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大型文化企业上市面向社会集资等。
   (3)以发展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建设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广西文化产业中大型成熟的文化产业企业只有不多的几个(如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等),因此,必须以发展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建设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应继续开展以广西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公司为基础组建广西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广西各专业剧团组建广西演艺集团等国有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用三五年时间,建设四五个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推动其上市融资,使大型文化企业在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4)积极扶植民营和外资文化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广西民营文化产业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要从政策、税收、金融贷款、市场准入、出口贸易等多方面帮助它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使其成为发展广西文化产业的重要生力军。
   (5)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打造文化经济新形态。我们要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根本理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重点包括基于三网融合和三屏合一的数字内容产业、新媒体产业等,通过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使二产三产化、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推动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和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与发展。同时,增强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并为传统产业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核心竞争力。
   4.持续抓好国民文化科技素质教育,提高文化孵化力
   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建设要靠教育。人的文化之初由识字起。要不断保持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必须持续抓好教育普及,尽快提高国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5.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文化“走出去”,扩张文化影响力
   广西比邻东盟,地缘相连,文化相近,交往历史长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广西与东盟国家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相互合作与学习借鉴的习惯与传统,因此,在积极吸收借鉴欧美、日韩等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广西会更多地注意吸收借鉴东盟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2005年8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区域组织签署的第一个有关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官方文件。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这就从法律上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合作提供了保障。在新形势下,广西要积极组织力量调研东盟文化和社会发展经验和特点,进一步拓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的渠道,建设好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等重大项目,并筹建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与交流(培训)基地,扩宽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广西在2004~2011年里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既是中国与东盟的商贸平台,更是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广西应很好地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时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文化交流合作中扩大中华文化和广西文化的影响,增强广西的文化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广西文化走向世界。
   6.奋力发掘人力资源,壮大文化生产力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增强文化软实力,人才的作用尤其重要。必须大力发掘人力资源,加快壮大广西的文化生产力。
   五、文化软实力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途径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引领社会思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文精神基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始终。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在基本价值层面上倡导普遍的社会公德,即为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之中,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全体各族人民在政治思想上与实践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广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和谐相处,共同建设起祖国南疆一片美好的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把广西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省区。在新的历史时期,5000万广西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动力,一定能建造起更为和谐幸福的家园。
   (二)强化社会生产力的科技水平和能力素质
   当今社会,科技水平和能力素质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最为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能力素质的竞争。
   强化社会生产力的科技水平和能力素质,首先是思想素质。要大力培育劳动者的主人翁思想,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集体观念,要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每一个人都用心为社会添好自己的那一块砖,出好自己的那一分力,尽好自己的那一份责,共创美好的未来。其次是知识素质。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高低,影响着物质生产力的状况。在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时代,社会急剧变化,知识迅速更新,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必须首先提高劳动者的知识素质。知识素质所要求的不仅仅是需要劳动者有一技之长,更需要他们能够做到思想道德、知识结构、人文素养等全面提升,协调发展。要把提高劳动者的知识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无论是政府还是劳动者个人,为此都要有投入,有动作,出成效。再次是能力素质。第一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是培养操作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熟练的操作能力,能既快又好地完成具体任务。第三是培养分析能力,使他们生产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是培养应变能力,使他们在碰到一些预料不到的突发性事件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积极响应,及时地合理地处置。第四是学习素质。第五是身体素质。劳动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他们必须注意锻炼身体,始终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条件。
   (三)为经济社会发展建造“智库”
   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时代,文化软实力逐渐凸显其价值,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发展建造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工厂”――智库。
   首先,适应时代变革,需要人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作为改革开放的引导者的党委和政府领导,同样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虚心听取不同观点与意见,切实转变“我是老子”的工作作风。营造智库生存与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始终保持谦逊的姿态听取来自智库的客观、中肯、独立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保持科学客观地了解世界和判断形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其次,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咨询专家库。咨询专家库应做到信息全面、准确,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包括及时收集新的有关专家的情况等。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矩阵组织,其人员精干、结构合理、任务明确、责权具体。该委员会组织机构采取“紧密-松散”的模式运作。所谓紧密,委员会秘书处是常设机构,负责组织联络各方面专家学者。所谓松散,专家咨询团没有固定人员,以项目组或课题组的形式组合,完成报告既可解散,再根据下一个项目或课题重新组合。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团)的结构,使咨询委员会(团)成员在年龄、专业、智能和区域等方面做到长短互补。(2)用制度规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的活动方式,保证各项咨询活动积极、有效、有序地进行。(3)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其成员要进行实时培训,不断增强咨询人员的政治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咨询业务能力。(4)把专家咨询委员会各成员专家所作出的贡献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并向社会公布,以增强专家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和社会。
   (四)辅助党委政府决策
   实现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既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实现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就在于充分发挥专家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
   首先,既要充分依靠专家而又不过度依赖专家。决策者必须深刻认识专家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要有强烈的专家咨询意识,充分依靠专家、发挥专家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在充分尊重专家咨询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主体依靠专家不能变成依赖专家,随专家左右,丧失自身在决策中的主体作用、决定作用。
   其次,建立和健全专家辅助决策机制。这是充分发挥专家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的根本。(1)将专家咨询纳入决策程序。要进一步用制度明确规定,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在拟定决策方案过程中,抑或选择决策方案之前必须经过专家咨询这一环节,做到重大决策先咨询后决策,从决策程序上确保专家咨询落到实处。(2)建立和健全决策风险责任机制,明确规定各类决策的主体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并制定相应的责任保证和追究措施,同时,还要建立和健全决策者离任后的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避免出了重大责任问题异地为官的现象。(3)建立和健全专家咨询立项机制。为促使专家能够不断如期作出质量好、水平高、价值大的咨询研究成果,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和健全专家咨询立项制度,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党委、政府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指南,明确课题研究的数量、质量、指标、时限、经费、条件及责任。(4)建立和健全专家咨询成果购买机制。对于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疑难问题,或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咨询报告,要按质论价,政府进行购买。
   再次,着力抓好专家咨询成果的利用和转化。这是充分发挥专家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的突破口。(1)要防止和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把专家咨询成果搁置一边,装门面、做样子,为咨询而咨询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照搬照抄专家咨询成果,把专家咨询成果当作决策本身,成为专家咨询成果的“收发室”的教条主义。(2)要审定专家咨询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质是要审定专家咨询方案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这是利用和转化专家咨询成果的首要环节。(3)要评价专家咨询方案的有用性。实质是对咨询方案作决策价值评价。这是利用和转化专家咨询成果的非常重要的一环。(4)要把专家咨询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有用性统一起来。咨询方案的选择,既要以咨询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为基础,使决策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又要以咨询方案的有用性为基础、使决策满足决策主体的需要。
      (五)创新文化经济形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创新文化经济形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首先,解放思想,转变各级党委、政府的观念,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创新文化经济形态是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树立发展“大文化”的经济观念,把文化经济真正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作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把加快文化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纳入任期目标,作为评价地方发展水平、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其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建立健全文化经济统筹协调机制,激发文化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广西现阶段文化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和保障。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完善的文化经济宏观管理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为各类文化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积极推进文化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把隐性的服务转化为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培育出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
   再次,探索建立适应文化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文化经济的投资规模,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行的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在资金投入、立项、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社会保障等政策方面支持其发展,引导文化产业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的集聚和发展。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发展文化投资风险基金,探求适应文化经济发展特点的融资方式,要研究探索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三是在投资方式上,建立适应现代文化经济发展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打破所有制限制,降低门槛、放宽准入,形成文化经济发展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体制办文化产业的新格局,真正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
   第四,积极推进文化经济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带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要根据广西不同城市和区域特点,按照政府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引导支持有意向、有能力的机构、企业和社会中介参与文化经济园区建设。把文化经济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促进和推动全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以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领域为重点,以大型文化企业为主体,以区域文化品牌为依托,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进文化产业资源集聚和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推动文化内容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使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全区每个地级市都要根据自身实际建设一个文化经济园区(基地)、培育一个优秀企业、打造一个优秀文化产品、举办一个文化展会活动,从而形成文化品牌。同时,协调好不同的文化经济园区间的有机联动,形成文化与旅游、信息、体育等相关行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和良性环境,形成产业园区龙头和合力的效应。
   第五,加快构建文化经济服务体系,引导和培育文化消费。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迈入小康生活门槛的人们将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心理上的需要。这就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提出新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挖掘利用好各地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开发新的文化消费项目,促进消费结构的换代升级,以满足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本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六,全面实施人才战略,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文化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文化人才是文化经济的重要资源和发展动力,能否拥有既懂文化又懂市场运作的人才群体是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文化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广西文化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大力引进各种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要重点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为文化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要创新文化经济人才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能力;要创新用人机制,以优良的工作条件、优厚的报酬和良好的环境,有计划地吸引、聚集国内外一大批高层次文化经济人才和文化名人入桂、驻桂。同时,在广西重点高校开设文化经济专业,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为文化经济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整体提升广西文化经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文化产业构成经济发展的新一极
   文化产业以其巨大产值和高速发展的趋势,正在构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000亿元规模,占GDP比重为2.75%。广西从2010年开始实施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计划在5年内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千亿元。为此,将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对外文化产业工程,推出一批文化品牌、产品,构建有广西气派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项目集群,使广西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军、生力军。 因而文化产业本身已构成经济中的重要部分,成为硬实力。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广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总量的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推动文化产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广电和电信产业稳步推进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等等。广西文化产业要在这黄金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把握好发展趋势,借势发展广西文化产业,促使文化产业构成广西经济发展的新一极。
   首先,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国有文化企业要通过战略性重组和资源整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民营企业要通过专业化、企业并购,以迅速成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必须深刻领会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的生产,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创意。重点做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当代文化的经典化和大众文化的时代化工作,使科学与艺术、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体、主流文化与草根文化、公共服务与市场消费的有机融合。
   再次,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将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趋势。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将形成主流,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将在文化产业结构的数字化提升中得到根本性改变。广西要在此次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主动参与各类“数字标准”的竞争,以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第四,主动寻求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构筑文化产业新构架,形成与变动中的文化消费取向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产业动态结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开发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等等十分值得借鉴。
   2015年,广西文化产业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不仅在文化建设上增加了文化产品,扩大了文化总量,也以扎实的经济数据,为文化软实力融入了“硬”的元素。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时期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深刻理解我们正处于的时代和肩负的责任,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发挥出文化本身的凝聚力、引导力和感染力的同时,发掘出文化中蕴含着的巨大的物质力,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使广西的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快速的提升,成为广西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有效促进“十二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为此将加倍努力,更快地前行,奔向建设文化强国和民族文化强区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中国艺术报,2011-10-26.
  [2]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6-11-11.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韩振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N].中国改革报,2008-04-02.
  [5]约瑟夫?奈. 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7]贾春峰.文化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贾春峰.“文化力”论[J].东岳论丛,1998,(6).
  [9]朱建婷,张晓红.从对外传播视角解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0]贾海涛.文化软实力:概念考辨与理论探源[J].红旗文稿,2008,(3).
  [11]杨武.广西文化产业品牌打造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8).
  [12]有英.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J].求是,2008,(2).
  [13]王殿华,余钰琪.提升文化软实力 塑造广西新形象[J].传承,2008,(2).
  [14]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N].光明日报,2008-01-09.
  [15]凌宏彬,等.文化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EB/OL].中安在线,2011-02-14.
  [16]王文章,推动文化发展新引擎 正确认识发展文化与运用科技关系[EB/OL].中国文明网,www.wenming.cn ,2010-06-22.
  [17]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和途径[EB/OL].光明日报?理论网,http://www.gmw.cn ,2011-11-20 .
  [18]李京文,李建平.文化力与文化产业[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
  [19]李建平.以文化软实力促进广西“十二五”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8).
  [20]李建平.2011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21]覃振锋.广西文化产业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22]李彩霞.发展文化产业与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5).
  [23]韩美群.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及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9,(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