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高校师德问题浅析
返回列表
查看:
347
|
回复:
0
2018高校师德问题浅析
[复制链接]
637127
63712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6 19: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摘 要: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但高校教师在民主观念和平等意识、育人意识和敬业精神、政治素养和师表作用等师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完善师德考核体系以及加强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等方面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有效的途径。
http://
关键词:高校师德;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3-0315-02
一、师德的内涵和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007 年 8 月,胡锦涛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时对全国广大人民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希望成为新时期教师师德的新内涵。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师德建设决定着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所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有利于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和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师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在引领大学生道德实践过程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谐校园需要强化师德,只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才能提高教师的整体协作精神,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增强师生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师德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教师的道德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所以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有利于净化社会不良风气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民主观念不强,平等意识有待加强。高校教育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但是传统的教育因素仍然存在于现实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中,中国古代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教师被推崇到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由于长期深受这种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难以放下教师的架子,学生本身又对教师存着敬畏的心理,这就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有真正的民主观念和平等意识。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大多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的过程又过多地依赖于课堂秩序的维护,仅仅把师生之间的关系仅限于一间教室之内,没有平等沟通的良好氛围,没有沟通的畅通渠道,更没有沟通的实质内涵。换句话说,部分高校教师不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的主体来对待,不能够和学生以心换心,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如何增强高校教师的民主观念和平等意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有待提高。“教书育人”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为人处事的指点与教化。但一部分高校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教书与育人脱节,只是把工作局限于课堂上,满足于课堂教学,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缺乏关爱,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管不问,缺乏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更有甚者歧视或者漠视个别同学,缺乏作为高校教师应有的育人意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爱生敬业四个字上。”少数高校教师,爱岗敬业意识淡漠,身在其位,不谋其职,无心施教,备课不认真,教学不努力,上课照本宣科,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消极对待、精力涣散、对教学投入不够,下课后,学生难以见到教师等现象,说明了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起码的敬业精神。
3.政治素养不高,师表作用有待增强。教师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由于高校教师身处的位置,有强烈的典范性和鲜明的示范性,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对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在道德要求上要更高、更严格。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却放松和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政治觉悟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和进步。更有甚者,在课堂上随意发表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观点,甚至是过激和错误的政治观点,不仅给自己的形象抹黑,更给整个高校教师群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轻政治、不注意师表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师德建设体制的不健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衡量教师师德的标准,表现在职称评审和人才评选中,一般只注重高校教师的科研和学历等可见因素,而难以在政治素质和师德方面进行比较,这种导向的偏差,导致了高校教师不去关注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1.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高校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改变以往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教师处于主导主体地位的特点,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付出更多努力,高校教师要切实做到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的主体来对待,去除霸权、支配关系等不平等思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彼此的交往,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信任、激励、赞赏自己的学生,跟学生以心换心,和学生在精神领域达到真正和谐相处。为此,高校有必要把师生关系的好坏作为评价高校教师师德的一个标准。
2.加强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加强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是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最直接的途径。高校教师要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加强教师职业纪律的学习,例如加强高校教师对《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规条文的学习,同时增强高校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只有具有教育责任感后,才能够竭尽全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教育事业,大学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这种高层次的教育必然要求高业务素质的高校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自己要先接受更多的教育,使自身的思想觉悟、专业水平、治学精神、科研水平和创新意识尽快提高到较高的层次。
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教育,首先,应从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抓起,努力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知识不断更新的速度,以便游刃有余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是对敬业精神的最起码要求。其次,要增强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使高校教师了解、清楚自己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增强对其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工作的认同感,认同自己教育岗位的价值所在,是尊重和忠实于教师职业工作的基础。没有认同感,敬业精神就无从谈起。最后,在加强高校教师敬业精神的同时,要引导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方向性,即要注重对高校教师育人意识的提高,时刻提醒高校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讲究道德教育的渗透。
3.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完善师德考核体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特征,又是教育教学过程对高校教师的一种必然要求。高校教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即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特别要注重政治素养的提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不仅仅对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对重大理论问题要有正确认识,对涉社会热点问题要及时了解和密切关注,体现出高校教师应具有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正面影响。
在对高校教师的日常管理中,对师德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体系,考评指标的设置上不合理,相应的师德监督体系也不健全。健全和完善高校师德考核和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师德的提高和巩固,能很好地杜绝高校教师发表不良的言论,杜绝败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失德行为的发生。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高校教师师德考核评估标准,就要把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作为必备的条件和重要的考察内容,就是要将上述表现作为高校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于师德考核优良的教师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规劝;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按照有关程序,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权”,终止聘任。
参考文献:
[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8/31/content_6638950.htm.
[2] 石国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引[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4.
[3]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4] 郁静.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责任编辑 魏 杰]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