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8|回复: 0

2018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形式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群体。在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大众传播理念,创设契合受众特点的多元的大众传播范式,打造富有现代气息的传播条件平台,建设素质过硬的传播队伍。
http://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3-0276-03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课程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突出,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政治认知能力的形成和价值选择具有基础、指导和引领性的作用,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
   一、构建大众传播理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内容与指向对象看,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直接、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从单一灌输到全方位、多元渗透的理念更新,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中心,以理论热点问题为牵引,以实践基地为支撑,以教会学生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主旨,用“一面旗帜”凝聚大学生,“一条道路”引领大学生,“一个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正确认知、感情上真诚认同、政治上坚定信仰、行动上自觉运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一)以理论阐释为牵引,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工夫
   没有理论高度,体现不了实践深度。判断理论的魅力和吸引力,关键要看理论对社会的发展究竟是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无论是解释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种理论如果没有相应的内涵,不可能掌握大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 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看理论本身的内涵魅力。理论体系内蕴的真理本质与大众需求的契合,是其掌握大众并转化为大众认同的精神支柱的决定因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这是其成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利益认同的精神纽带和价值理念支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根本体现。
   推动理论的大众化,即使其掌握大众,需要根据接受群体的情况来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高校发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功能,必须与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应、相契合,要在回答现实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认识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要依据课程特点,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不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找准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透彻的说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打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以理论实证为支撑,在引导学生真诚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工夫
   理论的生命在于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的课堂灌输模式直接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大众的效果。实践概括作为理论的话语方式,是理论魅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理论产生吸引力的不可或缺的要件。没有实践深度,提炼不出理论高度。恩格斯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这段话作为马克思的墓志铭,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精辟写照。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有清晰认知,是决定学生能否对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正确认知和评价、决定学生对理论态度的要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推动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开辟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基地,以实践基地为支撑,以实践感悟理论为主旨,让学生在鲜活实践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强大实践功能。反之,如果单纯靠课堂理论灌输而实践概括缺位,就会使理论因缺乏实践全真话语方式而变得生硬。因此,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空间,把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基地教学有机结合,在加深学生对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上下工夫,就要在课堂理论深入分析,透彻说理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只是简单的组织学员参观、写体会、讨论等形式,进行实践感悟式教学,使抽象的、平面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立体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鲜活的实践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使青年学生在政治上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理论转化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主旨,在坚定政治信仰、行动上自觉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工夫
   恩格斯有一段名言:“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 任何有效的教育,都是教育与自我教育两个内在统一的过程,需要完成从思想认同到实践认同的转化,这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并使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就要以培养政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在坚定学生政治信仰、行动上自觉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工夫。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课程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状态,运用“学教并重”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拓展理论视野,养成交流与协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提高综合能力和快乐学习中,感受理论的威力,增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践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使学生学习的重心由接受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转变,形成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意识、参与精神和理想追求。
   二、创设大众传播范式,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范式决定认同效果,任何思想或理论的有效传播,传播范式的选择和利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创新传播范式,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一)从统一灌输范式向多元传播范式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必须以创新为灵魂,坚持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用贴近大学生习惯的方式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避免不契合大学生生活的空谈和寻章摘句的枯燥说教,使学生因感觉不到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乐趣而产生厌烦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使大学生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靠理论内容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强大的传播能力,这就要求理论传播的范式要由统一的课堂灌输范式向多元传播范式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思潮涌入国内,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中来,也会反映到课堂上来。理论传播的范式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紧密结合,提高理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理论观点问题化,理论传播过程互动化,通过多元传播范式,构建和生成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
   (二)建立对话型、交流型、探讨型的多元传播范式
   用生动活泼、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范式,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对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形式的选择上,行之有效的主要有理论阐释范式、研究范式、实践感悟范式、辩论范式、案例范式、知识竞赛范式等。
   理论阐释范式:主要是由教师讲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难点和现实中遇到的热点问题。这一范式的运用,要求教师要实现话语转换,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理论话语转换成大众化的平实语言,在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采取依事论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研究范式: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凝练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思想性的题目,把问题提出。由学生自行组成研究小组,选择题目,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小组研究后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展示、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做这种需要学生自己琢磨的题目,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又由于要讲授,要制作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践感悟范式: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形成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直至上升为理性认识。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特点,列出实践基地教学安排计划,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参加统一现场教学,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中去找答案,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并将实践的内容、体会向其他学生进行感悟教学,达到多元实践、宽辐射的效果。案例范式:根据各门课程特点,精选案例,让学生思考案例,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讨论,再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论说服力。
   辩论范式。根据课程要求,选择若干可辩的题目,辩题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按照辩论赛规则和要求,将学生分为正、反方和点评嘉宾,比学生在辩论中掌握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真谛。
   知识竞赛范式。由学生组成团队,自行制作知识竞赛软件操作系统、抢答器,在快乐中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过运用多种传播范式,激发学生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习惯,使学生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意识,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身品行。
   三、打造现代传播条件平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是理论表达的重要路径。伴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媒体和通讯技术的出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表达方式的拓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受众的文化程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的现代化要求较高。依靠科技的力量,运用现代技术创新,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立体互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传播平台,通过荷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息的媒介与大学生见面,回应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现代化手段诉求并对其实施影响,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创新,反映在高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创新上,就是要关照社会现实问题,关照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关照学生的需要,突出便捷性。
   (一)提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有效平台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发网络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资源,形成层次多样、功能齐全、环境运行良好、使用高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条件平台。该平台既具备网络教学的显性功能,也具备隐性环境影响功能;既要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也要为学生通过该平台获取相关资源,全面了解和把握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视频、音像背景资料和现实社会发展动态提供支持;既要使学生学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也要在网络教学、及时更新平台资源方面具有良好的环境支撑和技术保障。
   (二)构建立体化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
   基于网络传播平台的开放性、扩充性和全面性,以资源的选编、信息量、制作可以满足高校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学需要为要务,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为师生在课堂内外即时利用传播平台资源学习提供适时帮助。
   (三)运用传播平台建立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教材变化和联系实际的重点变化,通过提供授课教案,课程导学,课堂实录,音像资料、综合模拟试题等,形成层次多样、功能齐全、交互便捷的网络课程,供教师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和课后学习。实现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统一;课堂理论讲授与多媒体与网络、视频教学相统一;理论灌输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相统一。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具体化,深入到学生心里,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观念、意识、素养,真正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四、建设素质过硬的传播队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队伍的优劣,是决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专业传播队伍,建设一支真学、真懂、真信的素质过硬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是衡量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的重要尺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研究和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为动力,坚持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相结合:坚持走出去与本职教学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一支具有学习、研究和传播能力的师资队伍。
   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当开辟学校宣传部门、学生社团和学校媒体三块传播阵地,使它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理论传播上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G]//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 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42.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Form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s Promoting the Popular of Marxism.
  
  ZHUO Ai-ping
  (Army Officer Academy,PLA,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success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y are also an important group of promot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Achieve Marxism popul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ild the concept of mass communication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Create the diverse mass communication paradigm.Create a modern communication platform.Build an communications team with excellent quality.
  Key words:university and college;Marxism;popular;form of realization
  [责任编辑 魏 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