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4|回复: 0

2018从“西学东渐”到东西互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8: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前后是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极其重要的100年,在艺术创作领域,“西学东渐”大潮带动西方文艺思潮在中国逐渐根植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也带动非西方艺术即多元艺术的崛起。
http://
  欧洲文化首先进入中国的形式依然是以宗教的方式。最先把西方绘画介绍到中国的是传教士利玛窦。他带来的欧洲油画和脸版印刷品作为他宣传基督教的手段,他把这些美术作品不仅献给当时的皇帝、贵族,同时也送给一些中国的艺术家。虽然有个别艺术家为此所感染,但画坛反应却仍然平平。明末金陵画家代表人物曾鲸的作品接受西洋画法的一些技巧,肖像作品烘染数十几层,生动通真,如同取形,当时被称作“写真派”。不过当时整体中国画坛仍然保持自己原有的风格。到了18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郎世宁、安德义;法国的王致诚、贺清寨等人来到中国并对中国宫廷艺术审美趣味持续影响了近半个世纪。当然这些西方绘画的到来影响仅限在宫廷之内,关于西方绘画艺术的技术和风格并未对当时清代画风有太大的波及。
  进入20世纪初期,中国的画坛由于内优外患的政治格局,一度进入沉闷的局面。在清朝末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大力推祟向西方学习,主张维新变法,在艺术绘画方面,康有为极力赞扬郎世宁,认为他画出自西洋,是当今中西合璧之大家,并主张中国画改良,如守旧不变,则中国画会走向灭亡之路。实际上,中国近代的绘画潮流,也正是缓慢吸收西方艺术而向前发展的。
  在维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家对于西洋艺术已不是初期看到它的时候那种新奇、排斥的态度了。加之民族危机感和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青年一代画家对清末画坛的衰落和僵化而不满。继而有又不少有志之士东渡日本,远走欧洲学习西洋绘画艺术。有光绪年间到日本学习西画的李叔同,陈抱一等;之后民国初年到法国的李朝士、吴法鼎。民国初年刘海栗创办了第一所以西画为主的美术学校;之后林风眠在杭州国立艺专开始聘请外籍画家讲授西画,至此中国开始真正接受西方绘画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留学法国归来的徐悲鸿等人的倡导下,中国绘画艺术不断地汲取西方绘画要素,徐主张“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未发展中国绘画艺术,包括解放后同苏联的政治关系而导致整个画坛出现全面苏派的局面。苏派的艺术和徐悲鸿的主张在今天看来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确实把西方绘画现实主义技巧引进到中国并普及,并且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对于写实技巧的补充。
  “文革”结束后,中国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开始改革开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画坛通过苏联继续借鉴西方古典艺术技法,在此期间80年代初期出现了伤痕艺术、唯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潮流。与此同时,唯美画风在追求形式美、反对主题先行的旗帜下开始了对美术形式因素的张扬回归。吴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谊的人体、人物油画使美术语言形式因素得到极度的突出。其间伴随着“抽象”、“形式美”和“艺术本体”的理论探讨,为新时期的美术形式和语言研究确立了地位。除此之外,还出现借鉴西方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例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在短短两三年内,当代美术演练了西方美术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所有的语言方式。虽然这期间也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过于浮躁的情况,但是这些语言探索一开始就不是单纯地模仿西方要求的结果,而是为了更大地区别于“文革美术”也有别于新时期美术的内在的情感现实和精神指向。
  新千年过后,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和逐渐成熟,金钱的作用开始渗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不觉惊呼消费时代的到来,新的物质生活方式快速成长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精神生活方式。许多新的观念因素悄悄然出现,逐渐侵蚀、改变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内涵和面目。同时物质力量的迅速扩张挤压侵占了精神在人们生活中原有的位置和空间,同西方社会交流所带来的哲学观、道德观影响着中国的每个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展开,在大量西方的经济技术与科技力量涌入国门的同时,各种西方的价值学说和思想观念也侵入原本单一的传统文化观,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格局产生了颠覆性的深远影响。经济交流的频繁疏通了通向世界的渠道,也为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中法文化交流年、中俄文化交流年等的举办使更多的艺术家有互相交流的机会:更多的国内美术家有机会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的美术馆研究了解西方艺术;更多的国际艺展中开始出现中国艺术家的身影和声音……这种畅通的交流给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互鉴搭上了一个便捷的桥梁。
  而同样在西方,各种大型展览对亚洲艺术的关注,尤其对中国艺术家的关注,在暗示多元主义文化时代降临的同时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并带动非西方艺术即多元艺术的崛起,原先严格区分所谓“中心与边缘”的文化版图逐渐被溶解。当代意大利艺术史家与批评家奥利瓦在筹划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曾在自己的展览纲领文章中写道:“我们不仅看到了现代主义的危机,也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危机,一种文化的活力不是来自其自身,而是来自其对抗的力量,西方文化的出走和文化的游牧就是要从异质文化中汲取新的活力,与早期现代主义和原始主义不同,当代的文化多元主义否定单一的文化价值与中心。艺术的眼光还要放到西方文化以外的文化……”
  一个国家的经济强盛也同样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而经济水平在商品社会中也直接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模式。尤其在全球信息交流日益发达的今天,若要求一个民族艺术洁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艺术丝奄影响实在太难;如果要求艺术家在艺术荟萃的大花园中只采摘本民族艺术之花而对其他民族艺术的奇花异草毫不动心,这也是无法做到的。毕竟借鉴与融汇是对自身文化的促进和发展,也是重新构建文化大国的开始。
  ――摘自《戏剧文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