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预应力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也暴露出很多预应力的技术问题。本文主要对预应力技术在路桥工程施工中的缺陷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http://
关键词:路桥工程;预应力;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目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相对较复杂,要求预应力结构施工的专业性强,而在实际施工中,有的施工队伍经验不够丰富,加之有的设计方案考虑欠妥,引发桥梁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损失过大、空心板梁张拉后梁端项底板中间部位出现纵向裂缝、工字梁梁体扭曲变形、梁端底部混凝土破碎等诸多质量缺陷。
1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的缺陷及原因
1.1 先张法
先张法施工的缺陷及原因:先张法施工的空心梁板在梁端放张后项底板中部附近出现自两端向跨中延伸的1~2.5m长的纵向裂缝的现象较为常见。经考证,主要为放张作业不规范造成,有的采取单侧放张,还有的是采用乙炔~氧气切割放张,而且还是非对称、相互交错切割,使梁体单侧受力,导致梁端中部产生自梁端向跨中延伸的纵向裂缝。
1.2 后张法
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的缺陷及原因: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梁端也有出现类似先张法的纵向裂缝,甚至有的在张拉时发生梁端底板混凝土压裂破碎等现象。分析其原因:①设计上对张拉时梁端混凝土局部应力集中考虑不周;②张拉时,张拉顺序不当,张拉速度过快:③ 梁体混凝土质量低劣、或张拉时间过早,以及锚垫板附近的混凝土不密实,导致梁端混凝土在张拉后出现碎裂。
2 工字梁张拉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2.1梁体产生侧向扭曲的原因
一般来说,工字梁腹板厚度仅为18~30cm,而马蹄宽度约为40~60cm,马蹄部位预应力筋一般上下布置2排,每排水平布置2孔;第一孔张拉时,张拉侧向施加了预应力而受压,另一侧梁体必然受拉,加之工字梁梁长、腹板厚度薄、侧向自由度大,如果张拉时采取一次张拉到位,则导致梁体侧向扭曲。
2.2 工字梁(或T梁)张拉后梁端底部混凝土破碎的原因
工字梁(或T梁)张拉后,梁体因预应力的作用产生反拱,粱端底部一方面承受因梁体反拱而产生的水平摩擦力,一方面承受梁体的全部自重,导致梁端混凝土在压应力作用下破碎。
3 预应力损失过大的原因
3.1预应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不严
管道位置偏差过大,或梁体浇筑过程中管道存在漏浆现象,致使预应力损失,超过原估算值。
3.2 张拉龄期过早
现今梁的预制多采用早强剂或提高混凝土配置蛆度,梁体浇筑后4~5d混凝士强度就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龄期也末作明确要求,结果梁体混凝土浇筑4~5d后即开始张拉。在此龄期内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并未完成,随着龄期的增加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过大,且会导致张拉后粱体反拱度过大。
3.3砂的级配不规范
先张法施工采用砂箱法放张工艺时,如选用砂的级配不好,砂的空隙率大,张拉后砂箱的压缩引起预应力损失偏大。
4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4.1先张法施工中克服其存在缺陷的对策
均匀放张,多根整批预应力筋放张,宜采用砂箱法或干斤顶法。用砂箱放张时,放张速度应均匀一 致;用千斤顶放张时,放张宜分数次完成;单根钢筋采用拧松螺母的方法放张时,宜先两侧后中间,而不能一次将一根力筋松到位。严禁切割放张。
4.2 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克服存在缺陷的对策
根据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原因,应采取如下策略:① 梁端布筋没计应充分考虑张拉时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增加横向分布铡筋数量或螺旋筋,适当增加封锚端和梁端混凝士的几何尺寸。②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宜采取分次、逐级对称张拉。张拉时,均匀加载,不宜过快,以尽可能减小张拉过程出现局部应力集中。③ 严格梁(板)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控制,确保梁(板)混凝土浇筑质量,特别要加强对锚垫板后的混凝上振捣。张拉前,应对梁体进行检验,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以不低于设计强度值的95%为宜。
5 工字梁张拉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5.1梁体产生侧向扭曲的对策
工字梁张拉过程梁体产生侧向扭曲宜采用分次逐级对称张拉,第一次张拉时,逐孔预应力施加至50%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张拉顺序第一次为左右侧对角线交叉进行,因马蹄宽度小,位置不够,只能逐孔张拉。第一孔张拉至50%的σcon后拆下千斤顶,移至第二孔张拉,以次类推;第二次张拉时按第一次张拉顺序逐孔张拉到80%σcon;第三次张拉时按前二次张拉顺序逐孔张拉到100%σcon。有的项目采取这种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工字梁侧向扭曲的问题。
5.2工字梁(或T梁J张拉后梁端底部混凝土破碎的对策
根据T字梁(或T梁)张托后梁端底部混凝土破碎的原因分析,应采耳义如下对策措施:①在梁体预制的底模端部设置一块约lm、厚约2~3cm的橡胶板,梁体张拉后,橡胶板受压变形,受压面积增大,梁端混凝土承受的集中压应力随之减小,梁端底部混凝土完整不破碎;②梁体预制时在梁端底部设置粱长方向约20cm、竖向约10cm的倒角,有效地增大了张拉后梁端底部的受压面积。
6 预应力损失过大的对策
(1)加强预应力材料检验和各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组织施工,避免因预应力材料不合格或施工行为不规范而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
(2)严格控制梁体混凝土龄期。粱体张拉前,除对梁体混凝土强度有要求外,对龄期也应进行控制,避免过早张拉。在设计时就规定龄期须达到10d以上方可张拉,以便减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和梁体反拱度过大。最后,采用级配良好的石英砂。先张法施工采用砂箱法放张工艺时,宜采用级配良好的石英砂,预应力施加后砂箱的压缩值不应大于0.5mm,装砂量为砂箱长度的l/3~2/5。
7预应力施工值得注意的其它方面
7.1伸长量的计算
理论伸长量和实际伸长量计算时,应考虑千斤顶的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张拉过程中千斤项的工具锚锚住预应力筋使其伸长,量测到的伸长量实际包括了千斤顶内工作长度部分的伸长量;有些技术人员在计算理论伸长量时疏忽了千斤顶内工作长度的伸长量,而在实际量测的伸长量数值中,却已经包括了工作长度的伸长量,导致计算的伸长量误差超过+6%;相反,若计算理论伸长量时考虑了工作长度的伸长量,而在灾际量测伸长量时没有包括工作长度的伸长量,则可能导致伸长量误差超出-6%。另外,计算实际量测总伸长量时不应扣除预应力筋锚固阶段的回缩量。
7.2 张拉记录换算
有些施工人员概念不清,张拉施工记录时将油压表读数与张拉力混为一谈。没有依据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校正校验报告给定的相应参数,而进行内插法换算。
7.3 张拉记录初应力的伸长值推算
目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张拉施工人员对初应力的伸长值计算大致有四种方法:第一种为直接量测法,初应力的伸长量为凭经验感觉预应力筋刚好拉紧后到张拉至初应力σ0时量测到的预应力筋的伸长量;第二种为直接计算法,初应力σ0的伸长量为(σ0/σcon)×△L(△L为理论计算伸长量);第三种为间接计算法,张拉过程量测初应力σ0至张拉到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伸长量(△L/),初应力σ0的伸长量取值为[σ0/(σcon-σ0)]×△L/(mm);第四种方法为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例如初应力σ0为10%σcon时,其伸长值采用由10%张拉到20%的伸长值。((1)初张拉:先对千斤顶主缸充油,使孔道、锚具、千斤顶三者轴线相吻合,注意使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当钢绞线达到初应力0.1σcon时,做伸长量标记,此时记录伸长量L1并观察有无滑丝情况发生。(2)张拉钢绞线束至20%σcon时记录伸长量L2,计算10%σcon至20%σcon之间的伸长值L2-L1,以此作为10%σcon伸长值并与L1进行对比。)第一种方法显然错误,不应采用;第二、三种方法不够规范、准确,不能完全反映张拉至初应力σ0的实际工况,不宜采用;第四种方法,比较科学、准确、合理、规范,值得推广采用。
8 结束语
在桥梁工程的建设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制安装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桥梁质量、使用寿命和营运安全,务必引起广大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桥梁梁板预制安装工程的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