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0

2018探讨雄州西路三期雨水提升泵站沉井下沉施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7: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阐述了雄州西路三期雨水提升泵站沉井下沉方案,仅供参考。
http://
  关键词:泵站沉井;下沉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雄州西路三期雨水提升泵站工程地处雄州西路与宁连高速的交汇处,旭光河南端。泵站设计流量为2.0m3/s,属立交雨水泵站。泵房内设置4台潜水混流泵。泵站为Ⅳ级,小(1)型泵站,主要建筑物级别为四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泵房单体下部结构为沉井,主体长19.6米、宽10.3米、高度为11.3米(底高-3.00米)封底混凝土采用C20,垫层采用C15,沉井采用C25P6。
  2 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现场地质情况如下:
   ①1素填土(Qml):灰褐色,松散,人工堆积成因,主要由粉土构成,表面夹有少量植物根茎,结构紊乱,土质不均匀,填龄3~5年,层底标高6.07~7.13m,层厚0.50~2.60m;
   ①2淤泥(Qml):灰黑色,流塑状态,夹有大量腐植物,有嗅味,主要分布在水塘底部,层底标高4.82m;
   ②1粉土(Qal+1):灰黄色,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含氧化铁,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底标高4.47~5.04m,层厚1.50~2.50m;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Qal+1):灰色,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粉土薄层,层底标高-17.55~-15.83m,层厚20.30~22.20m;
   ②3粉质粘土(Q4al+1):灰色,软塑(局部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顶深度24.00~25.00m,该层未揭穿。
   场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主要由上部素填土、②1层粉土及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的孔隙水构成潜水含水层组。沉井位置主要的土层为:①层素填土结构松散,孔隙较大,透水性较强,层厚0.5~2.6米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及②3粉质粘土含水量较大,但透水性较弱。
  3 施工方案
   沉井下沉的方案原施工图设计要求采用不排水下沉法,但由于沉井被分成五部分,下沉过程中能见度很差,潜水员操作会很困难,特别是前池部分,尺寸只有4000*1700,空间非常狭窄。因此若采用不排水下沉法,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且会较难进行纠正。为此,经多方调查、走访周围其它工程施工现场,并经多方面论证,决定采用管井降水,沉井采用排水下沉法进行下沉,原因如下:
   (1)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施工范围内土质以粉土为主,从勘察报告来看,粉土的渗水系数很小,淤泥质粉土的水平渗透系数标准值为4.38*10-6cm/s,竖向渗透系数标准值为5.87*10-6cm/s;
   (2)宁连公路建成已近20年,沉降已基本稳定;
   (3)通过对管井降水影响范围的计算,管井的影响半径R=2S√KH=10.5米,管井距离宁连公路边沟最近为25米,故基本不会对宁连公路造成影响
   (4)增设了两口回灌井,及时进行补水;
   (5)分两阶段降水,控制降水水位,尽量缩小影响面。
   (6)管井降水后可保证坑底无水影响封底砼的浇筑
   管井深度根据下式确定:
  
   式中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Hw1=10;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Hw2=0.50;
   Hw3――基坑内水位与井内水位差(m)=ir0,Hw3=3m;
   Hw4――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m),Hw4=0m;
   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Hw5=1m;
   Hw6――沉砂管长度(m),Hw6=3m;
   依此确定降水井深18m,孔径为600mm,井径300mm,滤水管采用水泥无砂砼管, 根据含水层粒径,管外滤料选用3-5mm砾石。
   单井出水能力计算:
  =86.4m3/d
   式中 q'――单井出水能力(m3/d);
   d ――过滤器外径(360mm);
   L ――过滤器浸没长度(),L=1m;
   a'――与含水层k值有关的经验系数(100);
   按照潜水含水层完整井计算基坑涌水量:
  
   式中 Q ――基坑总涌水量(m3/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按照10m考虑;
   K ――渗透系数(m/d),按照0.08m/d考虑;
   R ――影响半径(m);根据R=10.5m;
   r0 ――基坑有效圆半径(m),根据r0=8m;
   s――水位降深(m),按照10.0m考虑;
   经计算,基坑总涌水量为20m3/d 。
   基坑涌水量为20m3/d?86.4 m3/d出水能力。
   考虑管井的影响半径,及淤泥质粉土的渗水性能,在基坑周围共布降水管井6个,井间距10m以内。
   管井布置:在沉井预制及初沉面标高,距沉井边缘线外2.5米处,均匀布设6个管井,布置如下图:
  
  
   为防止降水过多、过快造成对周边的影响,在沉井制作初期以及沉井制作过程中,就进行管井的降水工作,但对地下水位的高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即控制在沉井砂垫层下1.5米左右,这种水位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同时也便于沉井的制作。等到沉井制作完成后,具备下沉条件时,再提前10~15天进行降排水,确保沉井下沉顺利进行。
  4 施工工序
  4.1 沉井预制:
   连续降排水7天,然后在地基上铺设砂垫层50?M,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且分二次洒水夯实、找平,砂垫层密实度控制以砂的干容重为准,对中砂可取1.60t/m3,粗砂应适当提高。使砂垫层(或地基土)达到一定的承载力,便于素砼垫层(厚度100?L)浇筑。
  并在砂垫层与素砼垫层之间铺木方,增强基础承载能力。
   n=G/(L×F×250)
   n=1050×10/(51×0.1×2.8×250)=0.29
   n ―― 每米内垫木根数(根);
   G ―― 第一节沉井的单位长度的重力(1050×10kN/m);
   F―― 每根垫木与地基(或砂垫层)的接触面积(平方米)0.1×2.8;
   l――木方长度2.8m;
   L――沉井周长51m;
   共51/0.29=176根
   砼垫层标号采用C15,浇筑时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厚度100?L与宽度2640?L。
  
  
   沉井分三节制作,一次下沉。第一节制作高度从刃脚踏面算起为3.9m,第一节沉井的制作内容包括刃脚、墙壁。第二、三次浇筑井身,每次浇筑高度分别为3.4m、3.4m。混凝土材料采用强度等级为C25,抗渗标号为S6。每节间留有施工缝,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片,浇筑时先铺上与混凝土内砂浆成份相同的砂浆一层,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仔细振捣,确保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
  4.2 沉井下沉
   最后一批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沉井下沉。先进行刃脚下砼垫层拆除,拆除分区域、按次序、均衡对称同步进行,并需注意沉井四周下沉是否均匀,地梁处砼垫层先拆除,短边支点处的砼最后拆除。沉井井顶周围设防护栏杆。井内的水泵、水力机械管道等施工设施,均架设牢固,以防止坠落。
   沉井下沉采用水枪冲刷泥浆泵外排的办法,沉井下沉时间约为20天,每天下沉50厘米左右。在降水下沉的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对宁连高速公路的影响,布置沉降观测点,4小时观察一次。
      (1)下沉速度的控制,根据土质情况,采用高压水枪冲土,取土采用从中间开始向四周逐渐冲刷,并始终均衡对称地进行,每层挖土厚度为 0.4~1.5m.刃脚处留1.2~1.5m宽土垅,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当土垅挡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破土下沉。
   (2)沉井取土下沉图示:
  
  
   (3)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避免发生倾斜,尤其在开始下沉 5m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在离设计深度50cm 左右停止取土,依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4)下沉观测沉井位置的控制是在井外地面设置纵横十字控制桩、水准基点。下沉时,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四侧设水平点。于壁外侧用红油漆画出标尺,以测沉降,井内中心线与垂直度的观测系在井内壁四边标出垂直轴线,设吊垂球一个,对准下部标志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离墨线边达50mm 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立即纠正,沉井下沉过程中,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当发现倾斜、位移、扭转时,及时通知值班队长,指挥操作工人纠正,使允许偏差范围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沉井在下沉过程中,最大沉降差均控制在250mm以内。当沉至离设计标高2m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应加强观测,以防超沉。
  4.3 助沉纠偏(1)沉井纠偏应根据测量资料随偏随纠,当沉井偏斜达到允许值的1/4时便要纠偏,沉井下沉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纠,援纠。(2)沉井初沉阶段要根据“沉多则少挖,沉少则多挖”的原则在开挖中纠偏,刃脚下挖土要逐步扩大,不能一次过量掏挖,不要通过大量挖土来纠偏.(3)当沉井下沉过快时,在沉井外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筒外的土夯实,加大摩阻力。
  4.4 封底
   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及时进行沉井封底,封底采取干封,砼一次性浇筑,为防止有地下水上涌,我们准备了一些自来水管插入砼中让其集中排水,待封底砼成型后,对水管进行封堵。
  4.5 监测措施:
   沉井下沉过程进行了监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题下,以防对宁连路的影响。
   (1)在宁连公路的路肩及坡脚处各布设3点,对宁连公路的高程及位移情况进行监测。
   (2)监测回灌井的水位变化情况。
   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因管井需要正常降排水。故每天从早晨6时开始,每隔4小时用全站仪、水准仪,对宁连路边木桩的坐标、高程测量一次,回灌井的水位检查,从数据来看,点位的坐标值、高程只有1~2mm的偏差,回灌井的水位在下沉过程中基本没有变化。
  参考资料:
  1 雄州西三期雨水提升泵站施工图设计
  2 雄州西路三期雨水提升泵站地质勘察报告
  3《基础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