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需要,更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指标体系描述,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内容,并结合国际上成功的规划,分析了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宜居体系。
http://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设计 环境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not only meet the increasing survival needs, mor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design of index system description, probes into the contents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uccess of planning, analyzes how to establish 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city livable system.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desig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概述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需要,更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是唯一的将城市视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出发点的,在此基础上或从系统的结构、功能人手;或从系统的组成人手,即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人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作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维持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使之适合人类居住,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改善生态环境规划、绿化系统的规划等。
(1)人口容量规划
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综合运用人均粮食指标法、人均耗水量指标法等,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相关的经验和指标,确定城区人口的最佳适宜容量。
(2)改善生态环境规划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城区内要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并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沿岸搞好绿化配置。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对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泄洪排涝,还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基本建设投资。
(3)绿化系统的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中的城市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减噪降尘,更新空气等。规划由公园、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农田、防风林、山林形成的郊野基质,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其次,在植物配置时,还应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树冠间距等方面统一考虑和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1)调查生态要素
该工作主要是通过实地取证、测试与遥感技术应用等方法调查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等方面的资料,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便于以后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会指导城市规划方向的发展。因为,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统称,通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等,在参考和借鉴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具体城市的生态系统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长期目标与近、远期目标,同时,要使相应的年限同城市总体规划的近、远期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将形成一个协调、同步、互补的规划体系与方目标。
(3)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将整个城市划分许多为不同类型的小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及其承载能力等情况,进而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依据。区划的方法一般采用数值聚类法等,操作过程中,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综合分析与功能分区。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的布局将直接影响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所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中都必须结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的布局。同时,还要对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并按照城市的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4)进行与人口相适应的规划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分析探究,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只有分析人口分布、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以及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进而确定近、远期的与人口状况相适应的生态城市规划,才能科学地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措施与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和把握生态人口规划的方向。
(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出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例如对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等,并通过数学模型来定位生态城市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6)规划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
从调查分析可知,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随处可见,同时,掠夺式的开发将会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所以,生态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具体城市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现状,制定出相应对大气、水、土地资源、动植物物种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措施,进而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7)规划生态城市的绿化带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必须放在重要的地位,将治理污染与绿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城市中的生态区域,并根据城市的地质特征、气候、河湖等情况,科学地规划城市绿地,给城市各类绿地制定出相应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体系的布局形式,还要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合理布置物种结构,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进而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4结合国际上的成功案例
有了好的规划还要注重实施,目前我国几乎没有什么成型的经验。不过,国际上有些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全球有4个公认的“生态城市”,其中之一就是德国的弗莱堡。从弗莱堡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要实施生态规划,以下几方面工作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适用的法规体系;二是城市管理者的生态意识和表率行为;三是应该聚集一批合适的、先锋性的研究机构;四是交流学习的机制;五是市民参与运动;六是绿色产业经济形态;七是保护城市的资源;八是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九是交通规划;十是城市园林,还有能源更新规划。
5规划生态宜居环境的有效途径
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作为规划设计人员,应该向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思考和努力:
(1)紧凑的有效的土地利用
土地或许是人类最重要的有限的资源,目前的土地开发模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例如北京,核心地区功能布置过密,城市设施与环境达不到世界城市的标准,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发展占用的土地将进一步呈现不可避免的扩张趋势。因此要实现大北京地区的土地整体利用,就应该综合平衡,保护生态绿地、水源保护地等生态敏感区,保护基本农田、淡水养殖区等,强化生态建设。最有效的利用土地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改造旧城区,提高旧城区的绿地率,使之更加安全、宜人居住。二环路周边城市公园建设,就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的生活环境。二是保留农业用地、生态居住区和公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关心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改变,更重要的是关心人与土地关系的改变,尊重土地自身的价值,重新审视人与所栖居的土地的关系。
(2)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污染和浪费
重视能量和材料在人类社会的流动。能源的节省和材料的再利用是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如使用节能灯管、节约用水等。建筑节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总之要改变一次性消费能源的状态,尽量采取措施促进能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例如卡尔索普设计的马林太阳村,80%的室内保温和热水供应能量都取自太阳能,30%的食物由当地生产,50%的用水是通过采集雨水和重新利用废水而获得。日本北九州市按照建筑节能的标准建设了一栋环境生态高层住宅,该住宅的电力由风车提供,温热水由太阳能提供,每户都有可将生活垃圾变成植物肥料的垃圾处理机。大楼外面的地面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可使雨水渗入地下。
(3)恢复自然系统
城市区域中几乎完全是由人工制造的,充满了人行道、建筑,广场中也通常没有当地的植被,但是在很多地方,原始的生态因素还是被挖掘出来。这样的因素能够增加城市的“宜居性”,促进区域的生态健康。在美国,很多大坝被拆除,溪流恢复,野生动物重新出现,人们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重要的商贸城市海尔布隆市(Heilbornn)在原来的砖瓦厂旧址,修建了一座对如何处理工业废弃地影响巨大的―――砖瓦厂公园。停产至建公园前的7年闲置期,该地段生态系统有所恢复,部分昆虫和鸟类回到这里栖息。公园的设计师充分保留原址原貌,保留湖泊、湿地和水生植物,保留自然的记忆。现在该公园成为受不同阶层喜爱的自然景观和市民公园。
(4)健康的社会生态
社会生态比自然生态更难以把握。有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街头流浪汉;而有些是问题则是隐形的:例如城市移民问题。这些都会降低社区整体的居住性。促进健康的社会生态意味着赋予每一个社区居民以平等的权利,尤其是考虑到那些弱势群体的权利。特别是在公共政策方面需要给与保证。
(5)保留地域文化
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地人与人之间、人与土地之间独特的社会关系。充分利用地域文脉,使人居环境具有地方的活力,使人们乐于去居住。地域的历史、文化增加了可持续性,地域文化的精华应当予以保护。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传统手工业、地方语言、宗教文化、建筑技术来保护地域文化,更要保护当地的农田和资源储备,把本国的建筑和材料应用于当地的发展中。例如北京菊儿胡同住宅建筑群,延续北京从故宫到民居四合院的合院体系,尊重严谨的城市肌理,是在保留地域文化基础上的对“类四合院”、“新住宅体系”的一种尝试。而对大北京的发展规划研究中,强调要继承和发扬首都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加强对旧城核心区保护,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及其格局。
结 论
如果把我国生态城市建在自然传承的基础上,把城市的文脉、城市的景观作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当代人传承与创造的建筑有可能成为未来不朽的、世世代代可以永续发展的街道、景观、建筑和整个城市独特的风貌。这些风貌是体现城市人工建造物与大自然融合的优美的符号,这种空间符号产生的景观效应构成了可持续的资源。同时我们在城市的更新发展、规划建设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当我们为本地人创造幸福的时候,也为全人类创造了同等的幸福,为下一代预留了发展的空间。我国的生态城市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吴兴中.浅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2]游根生.生态节能型居住区规划方法与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