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回复: 0

201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探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6: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时代背景意义,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对村庄建设规划中关于空间职能结构、规模等级结构以及新农村的建设标准出发,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下,借鉴相关城市群结构组织理论、中心地理论与城市社区等城市发展理论,研究新农村规划建设,初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http://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规划 城乡统筹
  【 Abstract 】 According to China's socialist new rural background in the The Tim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rban and rural villages in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on space functional structure, scale level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standard based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relevant urban agglomeration structure organization theory, regional center theory and city community and other cities develop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study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planning.
  【 key Words 】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s a whole
  
  
  中图分类号:F540.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于以往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城市支持农村的新背景下提出,体现了统筹城乡的思想;其次,明确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三,对于解决我国村庄建设的难题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和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其新农村建设内容、重点、模式、方式、方法和目标上都应该有所不同。2006年,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围绕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建设途径、基本思路等方面,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了初探,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系农村的要求包括: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其基本思路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和统筹重点
  1、城乡发展规划统筹要先行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即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分阶段安排,使之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使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①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即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规划,找准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途径。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即通过农村的交通、通讯、饮水、用电、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的规划和建设,为农村发展打好物质基础。③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即通过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④村社环境治理规划:即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⑤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即通过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现代化文明的生活理念。⑥政治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乡村管理体制及民主制度的规划和建设,发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
  2、城乡产业发展统筹是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粮食与其它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协调农业与非农业的关系,实现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3、城乡资金投入统筹是关键
   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体制造成了城乡之问的巨大差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明显滞后。近些年来,党中央进行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200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这就昭示着今后我国的建设资金投资重点将从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将会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可以说,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资金投资结构的重大转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4、城乡体制调整统筹是保证
   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使农民向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有序流动。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其核心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流向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已占到外出农民工的2/3。可见,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根本出路,因而必须敞开农民进城的大门,疏通农民进城渠道,由限制农民进城转向主动吸纳农民进城。。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2004年,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县域经济范围内吸纳了65?,其中,乡镇企业和县域中小型企业吸纳了80?。从城镇化的要求看,我国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还不少,不可能都进入大城市,相当一部分要在县及县以下城镇生活和就业。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因此,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努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是坚持推进城乡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体制性障碍。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人口变动特征就是农民进城务工后变为工人和市民。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现农民虽已进城务工,但身份却没改变,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农民工现象。必须看到,大量农民工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不被城市接纳乃至受到歧视或伤害,融入不了城市社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将会导致农民工对城市普遍怀有一种疏远感和责任匮乏心态,如处理不好,还可能形成重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把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键措施,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创新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要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工商农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后,应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城市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动员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尊重群众、注重实效,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地方财力和群众的承受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要注意帮助落后村、贫困村、民族地区乡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统筹考虑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作出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三
  结语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以其时代意义、要求、目标、特点、基本思路、根本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坚持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按不同模式科学规划和设计新农村,明确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的领域,科学规划中心村,合理考虑环境保护,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农民自建住宅,实施密集型的规划和设计,美化村庄建设,完善公益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杜受祜.城乡一体化:统筹是关键协调发展是目标【J】.农村经济,2005,(12).
  【2】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人民时报,2005―11一04.
  【3】孔祥敏.城乡统筹发展:障碍及对策【J】.农业经济导刊,2005,(02).
  【4】李强.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J】.经济界,2006,(01).
  【5】魏杰,谭伟.基尼系数理论与中国实现的碰撞【N】.光明日报,2006―02―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