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回复: 0

2018用户间合作与参赛者在线创新绩效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5: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创新竞赛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产品创新,基于社区的在线创新竞赛提供给参赛者参与互动合作的机会,可以使企业更快地接触到多样化的创新源,并通过外部创新者的参与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科沃斯”在线创新竞赛社区中192位参赛者的数据为样本,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用户间合作对参赛者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参赛者合作倾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均对参赛者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参赛者合作倾向对信息支持与参赛者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合作倾向在情感支持和参赛者创新绩效间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http://
  关键词:在线创新竞赛;用户间合作;参赛者合作倾向;参赛者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8)02-0025-05
  目前,在线创新竞赛①成为许多企业乐于采取的方式(Gebauer等,2013;Leimeister等,2009),通过举办在线创新竞赛可以使企业更加容易地接触到有着丰富知识背景的外部创新者,大量有潜能的外部创新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具潜力的创意或方案。参与在线创新竞赛的参赛者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使其能够在争取获胜奖励的同时接收他人对其作品的评价和建议(Hutter等,2011),这种互动是用户间合作特征的体现(Bullinger等,2010)。因此,企业希望通过用户间合作的方式促进参赛者生成更好的创新作品,参赛者也希望通过与其他用户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视角探究在线创新竞赛中用户间合作对于参赛者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参赛者的合作倾向对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以期在参赛者提升自身创新绩效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作品。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情感支持对参赛者创新绩效的影响
  在参与在线创新竞赛的过程中,社区中的个体用户(参赛者和非参赛者)组成了临时的群体,情感支持是体现用户间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标。参赛者获得的情感支持主要指其他用户对其作品表达的支持、鼓励和期待等积极情感。Madjar等(2002)、Madjar(2008)的研究认为情感支持与创新情境有紧密联系,情感支持有助于促成有利的环境氛围和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助于提升创新的动机和创造力水平。TMX理论认为高质量的组间互动有助于个体的创新行为,而高质量的组间互动就包括他人对个体潜能的认知和肯定(Seers等,1995)。也就是说个体用户获得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对创新支持氛围的感知,从而有助于其创新行为。如果群体成员之间有着高度的信任和相互的尊重,则个体用户会感到高度的创新支持,从而间接有利于其创新(Scott和Bruce,1994)。因此,提出假设:
  H1:在线创新竞赛中参赛者获得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
  (二)信息支持对参赛者创新绩效的影响
  头脑风暴的研究指出接触他人多样化的想法有利于提高创意生成的数量和质量,即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创新绩效(Dugosh等,2000)。个体创造力的相关研究也表明群体互动是个体创造力的重要前因变量,同多?踊?人群的互动和沟通将激发新的灵感,有助于创造性见解的产生(Perry-Smith和Shalley,2003)。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能够提升个体对领域知识的理解,并促进其生成具备可行性和独创性的想法(Perry-Smith,2006)。基于社区的创新竞赛虽然创新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但仍有大量用户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活动,参赛者不仅可以收到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建议,还可以查看其他竞争者的作品,并给予评论。参赛者在与其他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多样化的信息支持,这些信息可供参赛者进行加工和参考,以便不断改进自身的作品。因此,提出假设:
  H2:在线创新竞赛中参赛者获得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
  (三)用户合作倾向对社会支持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创新竞赛中,参赛者的个体合作倾向是指其建立的能够整合、协调、跨越不同参赛作品的联系倾向,高合作倾向的用户能够积极建立参赛作品间的联系,而低合作倾向指用户专注于自身的创造性活动,这类参赛者将创新竞赛视作纯竞争性活动(Bullinger等,2010)。拥有高合作倾向的用户呈现出较高的主动性人格特质,他们会主动与创新竞赛社区中的其他用户(包括参赛者和非参赛者)进行交流,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和沟通机制。积极的用户能够通过与他人的沟通积累信息性资源,他们也会主动发展或培养有利于进行冒险性创新活动的社会支持环境(Gong等,2012)。由于人格特征能够影响社会情境对用户创造力的作用(Madjar等,2002),具有较高主动性人格的用户更有利于培养与他人的信任关系和从事创新活动的心理安全感(张振刚等,2014;Gong等,2012)。因此,针对相同的情感支持度而言,具有高合作倾向的参赛者对待环境有更为积极的看法和态度,其针对创新拥有的心理安全感会高于低合作倾向的参赛者,在情感支持度相同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更积极的创新性行为。另外,拥有主动性人格特质的用户会更加积极的搜寻有助于实现个体绩效目标的信息和知识,热衷于对其他群体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群体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张振刚等,2014,2016);同时,拥有主动性人格的用户有动力去学习新事物并发展他们的才能(Kim等,2009;Major等,2006)。因此,参赛者在获得相同信息支持的情况下,具有高合作倾向的参赛者会更加重视其他用户的建议,积极地吸收其他用户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库,提升创造力,从而更有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在线创新竞赛中,用户合作倾向正向调节情感支持与参赛者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H3b:在线创新竞赛中,用户合作倾向正向调节信息支持与参赛者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一)数据来源
  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清洁电器制造商之一,其经营范围包括家庭服务机器人,商用机器人,清洁小家电等。本文收集了2016年(第三届)科沃斯机器人创新大赛中的参赛作品数据,收集的信息包括参赛作品的作者信息(回帖数、主题数、积分)及在该作品下所有的用户留言和回帖信息,在剔除了无效数据后共获得包含192名参赛者在内的个人信息数据及相关的留言和回帖数据。
  (二)变量测量与描述
  本文的因变量是参赛者的创新绩效,由于在创新竞赛中会有专业评委对参赛者的作品进行打分,最终根据参赛者的作品总分确定名次,因而采用参赛者作品的最终得分作为参赛者创新绩效的替代变量。本文的自变量是参赛者获得的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情感支持指参赛者的作品留言区中其他用户对该作品表达的拥护和支持等鼓励性留言的数量,信息支持指参赛者的作品留言区中与作品相关的包含有信息传递的留言数量,其中包括对现有作品的改进建议、经验的分享等有助于思路拓展的定性反馈(Kathan等,2015)。本文的调节变量是参赛者的个体合作倾向,一是参赛者在自己作品留言?^下的回帖情况,体现参赛者的反应式互动情况;二是参赛者在其他参赛者的作品下主动进行的留言,体现参赛者的主动式互动情况。
  此外,本文将对参赛者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参赛者的回帖数、主题数、积分。其中,回帖数指参赛者参与回复的帖子数量,体现了参赛者积极参与产品话题讨论和互动的程度;主题数指参赛者发表的主题数量,其中涵盖了与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体现了参赛者主动发起产品话题讨论和交流的程度;回帖数和主题数反映了参赛者在社区中的活跃程度,活跃度较高的参赛者对社区用户产品需求的了解程度更高,更会影响参赛者的创新绩效;积分是指参赛者登录社区、参与投票、发表回复和主题等活动所获得的奖励得分。积分反映了参赛者拥有的社区经验和产品知识的差异,积分较高的参赛者拥有较为丰富的社区经验,因而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表1展示出变量的名称和测量的方法。
  STD[STD(回复比率)+STD(给予的社会支持)]控制变量回帖数参赛者发表的回帖数量主题数参赛者发表的主题数量积分
  参赛者登录社区、参与投票、发表回复、发表主题等所获得的总积分三、假设检验与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系数值如表2所示,通过共线性诊断发现模型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在允许范围内,表明回归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模型估计
  由于模型变量方差的差异较大,本文使用对数模型对其进行修正。模型1包括合作倾向、主题数、回帖数等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考察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与合作倾向的交互项以考察合作倾向的调节作用,具体模型如下:
  模型1:
  Log(创新绩效)=β0+β1合作倾向+β2Log(控制变量)+ε
  模型2:
  Log(创新绩效)=β0+β1Log(情感支持)+β2Log(信息支持)+β3合作倾向+β4Log(控制变量)+ε
  模型3:
  Log(创新绩效)=β0+β1Log(情感支持)+β2Log(信息支持)+β3合作倾向+β4合作倾向* Log(情感支持)+β5合作倾向*Log(信息支持)+β6Log(控制变量)+ε
  (三)结果分析
  实证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情感支持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93,p01),合作倾向对情感支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假设H3a不成立。这表明合作倾向并没有增强情感支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可能是由于具有合作倾向的人自身较为主动,他们对创新环境的安全感较强,他们会主动与他人交流以寻求创新安全感,对创新氛围的感知更加良好,情感支持对其作用可能不再明显。
  四、研究结论与局限
  (一)研究讨论
  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视角探究了在线创新竞赛中用户间合作对参赛者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参赛者合作倾向对用户间合作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线创新竞赛中参赛者获得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2)在线创新竞赛中参赛者获得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3)在线创新竞赛中参赛者的合作倾向正向调节信息支持与参赛者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线创新竞赛中参赛者获得的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情感支持有利于提高参赛者参与创新的心理安全感,为创新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其他用户给予的情感支持有利于激发参赛者实施创新的冒险精神和内在动机,有助于其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信息支持能够给参赛者进行创新带来更多的创新线索,与其他用户的信息互动能够使参赛者突破局限思维,促使其产生更多的高质量创意。另外,参赛者的个体合作倾向对信息支持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具有高合作倾向的参赛者更加重视与其他用户在创新产品方面的互动;对于相同的信息支持而言,这样的用户可以更好地吸收来自其他用户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有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     (二)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主要探讨了用户间合作(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对参赛者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参赛者合作倾向的调节作用,虽然对参赛者经验进行了控制,但对于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参赛者而言,用户获得的社会支持、合作倾向可能会对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未来研究也可深入探讨社会支持、合作倾向与其他用户特征,如知识背景等对于参赛者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二是本文采用的是截面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的是各变量间的相关性,今后的研究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来验证用户间合作与创新绩效间的因果关系。
  注释:
  ①在线创新竞赛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创新者间的比赛,创新者利用他们的技能、经验和创造力,为组织者设定的竞赛挑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Adamczyk等,2012;Ebner等,2009)。创新竞赛以竞赛的形式鼓励用户参与开放式的创新过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提高创意方案的质量(Piller和Walcher,2006)。
  参考文献:
  [1]张振刚, 李云健, 余传鹏. 员工的主?有匀烁裼氪葱滦形?关系研究――心理安全感与知识分享能力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35(7):171-180.
  [2]张振刚,余传鹏,李云健. 主动性人格,知识分享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6,28(4):123-133.
  [3]Adamczyk S,Bullinger A C,Mslein K M. Innovation contests:A review,classification and outlook[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2,21(4):335-360.
  [4]Bayus B L. Crowdsourcing new product ideas over time:An analysis of the Dell IdeaStorm community[J].Management Science,2013,59(1):226-244.
  [5]Hutter K, Hautz J, Füller J, et al. Communitition: The tension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community-based design contests[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1,20 (1): 3-21.
  [6]Bullinger A C,Neyer A K,Rass M,et al. Community-based innovation contests:Where competition meets cooperation[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19(3):290-303.
  [7]Scott S G, Bruce R A.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37 (3): 580-607.
  [8]Dugosh K L,Paulus P B,Roland E J,et al. Cognitive stimulation in brainstorm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9(5):722-735.
  [9]Ebner W,Leimeister J M,Krcmar H. Community engineering for innovations:the ideas competition as a method to nurture a virtual community for innovations[J].R&d Management,2009,39(4):342-356.
  [10]Gebauer J,Füller J,Pezzei R. The dark and the bright side of co-creation:Triggers of member behavior in online innovation commun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9):1516-1527.
  [11]Gong Y,Cheung S-Y,Wang M,et al. Unfolding the proactive process for creativity:Integration of the employee proactivity,information exchange,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38(5):1611-1633.
  [12]Kathan W, Hutter K, Füller J, et al. Reciprocity vs. Free?\Riding in Innovation Contest Communities[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5,24(3): 537-549.
  [13]Kim T-Y,Hon A H,Crant J M. Proactive personality,employee creativity,and newcomer outcomes: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2009,24(1):93-103.     [14]Leimeister J M,Huber M,Bretschneider U,et al. Leveraging crowdsourcing:activation-supporting components for IT-based ideas competi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9,26(1):197-224.
  [15]Madjar N,Oldham G R,Pratt M G.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The contributions of work and nonwork creativity support to employees′ creative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4):757-767.
  [16]Madjar N. Emotional and informational support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employee creativity[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8,81(1):83-100.
  [17]Major D A, Turner J E, Fletcher T D.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the Big Five to motivation to learn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91(4): 927-935.
  [18]Perry-Smith J E,Shalley C E. The social side of creativity:A static and dynamic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1):89-106.
  [19]Perry-Smith J E. Social yet creative: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facilitat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1):85-101.
  [20]Piller F T,Walcher D. Toolkits for idea competitions:a novel method to integrate user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R&d Management,2006,36(3):307-318.
  [21]Seers A,Petty M,Cashman J F. Team-member exchange under team and traditional management:A naturally occurring quasi-experiment[J].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1995,20(1):18-38.
  [22]Simula H,Ahola T. A network perspective on idea and innovation crowdsourcing in industrial firm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4,43(3):400-4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