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4|回复: 0

2018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5: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应本着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对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科学整合,通过特设课程突出职业技能养成.课程设置改革是适应时代进步的必需.我们通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和科学地效果检测,用事实验证了改革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view-384829.htm
  关键词:师专;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数学教育的目标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数学教育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而数学素质是指学习者对客观世界中形和数的认识,由直观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提高到内涵更深、外延更广的抽象数学结构和空间概念,以及处理其相应关系的悟性和潜能的一种素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教育目标,从教育的主体上看,其灵魂正是数学素质。从教师教育特性来考虑,这种数学素质的外延应该适当扩大,还应包括学生从事数学教学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广义的数学素质目标,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子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教学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自然而然的需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这一载体来完成。本文中,笔者结合我校近年来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谈谈我们的体会和成效。
  
  一、以基本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应致力于使所培养的数学师资获得适应未来数学教育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涵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高等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应用能力。从下述宏观意义上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
  1.极限思想。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思想的实质、是不同于初等数学的主要体现。有了极限理论作为基础,才有高等数学的蓬勃发展。
  2.符号化和变元思想。使用符号化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是高等数学高度抽象的要求,它能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简明、直观、形象、准确,更易于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极大简化和加速思维过程。主干课程应注重体现符号化和变元思想。
  3.函数和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思想,也可以说是一个集合到一个集合的一种映射思想.方程思想则是变量与变量相互制约的条件,它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概率统计思想。未来信息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应能够阅读和解释复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信息,增强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意识和方法,数学师资当然应该首先具备这种能力和相关科学知识,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对这一方面有所体现。
  5.逻辑推理思想。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使人变聪明的科学,原因就在于学习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习性.对抽象的数学对象借助符号和逻辑系统进行严格的推理和论证,是数学研究的一种良好习性,也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方法。课程设置也要处处体现和强调这一点。
  6.数学史思想。数学史本身就是数学的一部分,是一部数学概念的发展史,是历史上的数学。我们的课程体现数学史,不仅可以将同一概念在古代和在现代的情况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借以展现数学发展演变的过程,启发学习数学的思路,而且可以通过数学家的事迹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将人文精神教育、德育育人教育在数学课程中自然而然地顺利贯彻。
  除明确提出的上述六条高等数学思想方法外,在课程体系中还应该渗透优化思想、集合思想、数学实验思想以及计算机数值应用的意识,满足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
  
  二、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设置专业特设课程
  长期以来,当我们在确定数学课程体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总觉得这门课程必须学,那门课程也很重要;这个内容很有用,那个内容也不能少。结果给学生简单“堆积”了不少看似确实“应该学”的知识,过重的增加了纯粹地知识学习课时,削弱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课时。我们也感觉到不对,但课程的内容就是减不下来,原因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地把握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特性,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遗留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即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多学,恨不得把他们今后可能要用到知识全部教给他们,这种观念有时甚至是冠冕堂皇的。这就是典型的职前终身教育观念。但是,可以明确的讲,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把他们终身需要的知识学完。事实上,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很有可能是前人从未遇到的,更不可能是书本上已经有的;更何况,知识是无穷的,无论怎样学也学不完,多学一两门课和少学一两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总之,职前终身教育是不现实的,培养数学素质才是永恒的。这样一来,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就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毫不犹豫的丢掉瓶瓶罐罐,以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为出发点,本着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把那些陈旧的、次要的而又不影响课程的思想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内容坚决的取消掉,把空出来的教学时数去安排那些和中学实际教学有紧密联系的、学后可快速适应中学教学的实用性特设课程。
  
  三、新旧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旧专业课程设置(1998年前)。专业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高等几何、普通物理;专业特设课程:初中数学教材教法、初中数学(代数)专题研究、初中数学(几何)专题研究;教育科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电化教学与课件制作、教师口语、书法;教育实践:第六学期学生到中学顶岗实习4周。新专业课程设置(1998年后)。专业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普通物理;专业特设课程:竞赛数学、平面几何基本图形分析法、数学史、初等数论、中学数学新课程教法;教育科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电化教学与课件制作;专业选修棵:数学教育心理学、flash课件制作、数学写作、教师口语、书法、健康教育;教育实践:第五学期学生到中学顶岗实习一个学期(16周)。
  比较新旧专业课程设置,新设置按照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调整,去掉原来开设的复变函数、高等几何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把常微分方程并入数学分析课程中;调整并增加了专业特设课程,这些特设课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从而可以缩短学生从教不应期;教育科学知识课程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能力。加强了教学实践环节,这一环节着重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训练,从第四学期开始,就将学生分组实施技能培训,安排教师包组辅导,锻炼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实践由旧设置的4周增加到16周,这一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际教学和见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完整了解一个学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更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效果检测
  为了能够客观验证课程设置改革前后的实际效果,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旧、新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中各抽取40人组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采取诸如领导和同行评议、走访调查、听课、个人汇报、座谈、问卷调查、教育教学和科研获奖统计等方法和途径,依据制订的“初中数学教师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素质检测指标体系”和“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检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多次检测,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果:试验组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三项指标上差异极其显著,对照组在这三项指标上差异均不显著,从而说明新专业课程设置效果明显。
  
  五、结论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一,了解数学科学,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专业知识,养成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能够适度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活动。第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适当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从人才的培养层次上来说主要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资,其所应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不应该是本科专业课程的简单删减,而应是在保证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科学的整合。从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来考虑,传统的职前终身教育体系不再适合时代和个体发展,应当适当地把职后继续教育纳入职前培养阶段中,突出职业技能养成。而大多数专科数学专业往往忽视了这两方面。因此,专科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必需的,是大势所趋,是适应时代进步的。
  我们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本着被培养对象应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从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教学能力两方面入手来设置课程,科学整合,合理设计,是完全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要的优秀数学师资.我们自1998年施行新课程设置以来,从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的发展业绩统计情况,通过科学的效果检测和大量数据,用事实验证了新课程设置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期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优秀数学师资,能够充分体现专科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值得同类院校借鉴和推广。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萧树铁,谭泽光等.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1,3:67-68.
  [2]李树臣.关于发展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三个核心问题[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2,5:29-30.
  [3]田长生.试论数学素质[J].高等数学研究,2007,1:89-90.
  [4]曾良友.西南大学数学系课程设置及启示[J].高等数学研究,2007,1:39-40.
  [5]贾长虹,叶留青.初中数学教师教育一体化试验研究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21:41-4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