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0|回复: 0

2018辽宁“五点一线”区域发展的营销战略定位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4: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十一五”期间辽宁确定了“五点一线”区域发展的战略,将加快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以港口城市为骨干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三大区域板块。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许多营销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营销战略定位问题。
/2/view-384558.htm
  关键词:“五点一线”;营销战略;定位
  
  一、“五点一线”战略定位解析
  
  “五点一线”营销战略定位中的互动思想应首先贯彻于“五点”发展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要坚决摒弃“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单干思想,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意识,统筹规划“五点”的产业布局,科学定位“五点”的功能属性,积极探索“五点”初创阶段的互动机制,为全面建立“五点一线”互动机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融洽的制度条件。
  第一,坚持点与城市的整体布局。“五点”的经济发展应具有强外部性,是盘活所在区域经济存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初创阶段,“五点”的产业布局应从长计议,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结合临近城市的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坚持点与城市的整体布局,形成“五点”在与临近城市的互动中求发展,临近城市在与“五点”的互动中求改良的双向促进局面,最终将“五点”与各自临近城市培育成具有区域特征的产业增长极。可以考虑将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培育成以临港工业为主的新兴良港,作为大连港核心功能拓展区,进一步巩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能力;将花园口工业区同庄河市整合培育成以生态和高科技为特征的区域;将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同营口市整合培育成我国沿海重要工业口岸;将西海工业区、北港工业区同锦州市、葫芦岛市整合培育成沿海重工业基地;将丹东产业园区同丹东市整合培育成以边贸和轻工为主的新兴贸易口岸。
  第二,明确“五点”与“一线”的协作格局。“五点”发展的整体关联在于即将建成的滨海大道,“五点”的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未来滨海大道的关联作用,基于当地产业的比较优势,按照由西向东“重化工、轻工、高科技、船舶工业、边境贸易”的大致特征,制定整体规划,明确“五点”与“一线”的协作格局,形成“五点”之间的良性竞争和专业协作,促进沿海发展区域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沿海区域发展的整体优势。
  第三,争做优势产业的发展龙头。“五点”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势产业的集聚,根据“五点”所在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优势不尽相同的现状,基于“五点”之间未来资源整合、协调发展的需求,“五点”的产业引进与布局应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旧理念,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新理念,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挖掘周边产业发展基础的比较优势,倾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开拓优势产业链条,使优势产业做精、做强、做大,形成围绕该产业发展的集聚经济,争做该产业的发展龙头。
  第四,促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五点”产业集聚经济与所依托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应各自独立,应以激活所在区域的潜在优势为目标,力争取得“五点”产业集聚与临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实现这种区域内的互动,要求“五点”在产业布局与发展上要“因情而论、有序可寻”,要坚定工业园区与临近城市整体布局的思想,避免产业资源的恶性竞争,以巩固区域产业优势和延长产业链条为方向,加强工业园区发展与临近城市的资源整合、产业链接,循序形成工业园区与所依托城市互补的产业布局。
  第五,强调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五点一线”战略区域性强、政策性强,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至关重要。只强调工业园区的发展,忽视周边乡村的发展,势必拉大城乡差距,最终制约城市发展。因此,“五点”的产业布局要注重对周边经济的影响和回馈,树立城、区、乡“一盘棋”思想,充分调动周边资源、有效拉动周边经济发展,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着力解决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产业增长极的区域覆盖。
  
  二、“五点一线”营销战略定位的问题分析
  
  1.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辽宁省地区间发展失衡现象极其突出。从沿海6个城市发展水平看,只有大连获得了相对充分的发展,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5市发展速度相对迟缓。从现在的情况看,除大连以外,其他五市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要实现辽宁对外开放的平衡发展,首先要消除沿海6城市之间的不平衡,缩小城市之间的差距。根据我省经济地理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辽宁区域发展可划分为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经济带,由辽西、辽北、辽东组成的内陆经济带。内陆经济带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禀赋相对较差的区域,也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6个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现象给整个辽宁的营销定位提出了新的问题。
  
  2.产业布局不合理
  辽宁产业布局目前是极其不合理的,各个城市在产业布局上采取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形式,产业布局将来的调整方向是:环渤海沿岸,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将形成以重大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精品钢材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主,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化工产业链为辅,以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为补充的大型临港产业集中区,进而发展成新兴港口城市。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微电子、生物工程、塑料制品、纺织服装和现代服务业。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重点发展重化工行业和石油化工产业链条的接续产业,构筑劳动密集型临港产业集群;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着力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精细化工产业,局部形成轻工产业突破。辽宁环黄海沿岸,丹东产业园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医药业、重化工业。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3.资源供给问题分析
  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地区,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在辽宁省具有重要位置,但发展面临“水”和“能源”的巨大压力。实施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一方面调整传统的生产力布局思路。摒弃在自有资源地进行产业布局的缺陷,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生产力布局的模式,以全球资源为出发点,以国际市场为参照系,逐步把全球化生产企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另一方面,又缓解了“水”和“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辽宁是淡水严重缺乏的省份,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20立方米,按照联合国分析指标,人均水资源量在500-1000立方米的为重度缺水。而辽宁又是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工业发展的重化工时代和经济规模的倍数扩张,淡水资源不足问题将严重制约发展。辽宁在资源供给方面要加大投入与管理的力度。
  
  三、营销战略定位支撑点
  
  第一,税收政策支持。辽宁在税收上的支持政策是:在五个重点区域内新办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在产业高级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运用税收调控手段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只是在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方式、重点上有所差别。美、日、法、德等国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是在科技投入、技术改造、研究经费、研究发展投资和科研设备等方面,新加坡、韩国等常对高技术产业给予税收优惠。
  对五个重点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是一项新政策。过去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都享有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的优惠。将这项政策平移到五个重点区域,目的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以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五个重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以沿海带动内地共同发展的目的。”当前,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正步入一个新阶段,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第二次创业。以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为例,未来基地将发展重点定位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微电子、生物工程、塑料制品、纺织服装上,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将担起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实践证明,把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企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能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企业会把重点放在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新技术产品上,使产业结构向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的方向发展,逐步使高技术产业成为五个重点区域的主导产业、未来的发展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能源支持。辽宁是一个资源较丰富的省份,沿岸陆域、海域多种矿产资源居于全国前列,海上能源开采利用前景广阔。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石油资源量约为6~7.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
  第三,交通支持。目前,东北已形成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
  第四,政策环境支持。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国家对东北地区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建设项目倾斜,这些倾斜性政策,给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也为东北开放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资金保障支持。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入和外资、民资北上趋势日益凸显,为“五点一线”的开放开发提供了绝佳的外部资金环境。辽宁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300亿开发性软贷款合作协议,在资金、财务咨询和金融服务上获得了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审非.加快“五点一线”的发展,促进辽宁的全面振兴[J].辽宁经济,2006,5:33-34,87.
  [2]王晓强.“五点一线”勾勒辽宁和谐画卷[J].东北之窗,2006,2:21-22.
  [3]丁勇健.临港产业发展与整合研究[J].辽宁经济,2005,2:64-65.
  [4]郭英红.辽宁临港经济发展的营销对策与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86-87.
  [5]郭英红.辽宁“五点一线”区域发展的营销环境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2:21?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