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方法和成果,提出了专业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2/view-384519.htm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以及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需要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提高高职院校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好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最终目标。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一、进行社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扎实有效的社会调研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调研资料是确定专业人才业务规格的主要依据。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办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是该院办学的根本。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每年对太仓及周边地区物流和工商企业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将获得的人才需求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对物流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和解读,逐渐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能胜任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内外贸公司的物流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们对专业覆盖的岗位和岗位群的定位是:(1)仓储物流:货物收发员、理货员、商品配送员(2)企业物流:采购员、物流规划员、跟单员(3)物流营销:销售员、客户服务员(4)运输物流:运输调度员、车辆管理员(5)国际物流: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确定了五个岗位所需要的三个一级主要能力(物流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运用能力),并将一级能力细化为七个二级能力(仓储配送管理能力、企业物流管理能力、运输调度管理能力、物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英语阅读与书写能力)。从岗位群分布来看,制造企业仓储配送管理人才特别缺乏,据此将仓储配送管理能力确定为专业核心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英语阅读与书写能力确定为职业基础能力,其余四个能力确定为行业通用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设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群为导向,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是办好专业的基本保障。
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岗位―能力―整合课程的逻辑,围绕着核心能力,首先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再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确定理论教学体系,进而设计了本专业的集群式课程体系,即“一般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确定均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紧密配合,突出了课程与现代物流业务发展的有机衔接。
我们安排课程结构时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全面规划与设计,突出基础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做法是:第一,精简合并部分理论课程。如把《财政学概论》、《金融学概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经济与管理学基础》;第二,增开一些职业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增设或强化诸如《商品存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和货代运理》《叉车技术》《自动化仓库仿真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必须在校内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上课,在完成实验实习的同时达到课程目标。此外,还考虑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多的特点,增开了《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课程;第三,突出实训实习,增加实训实习课时。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从第二学期开始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如《物流信息技术》每讲完一章都要进行实训操作,使学生能够及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在第二―第六学期又分别设置了“专用周实践实训课程”,其中包括第二学期一周认识性实习、第三学期两周物流单项技能实训、第四学期两周ERP、供应链综合实训,第五、六学期28周上岗实习等。
三、拓宽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共建共赢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
1.建成高标准校内实训中心
学院将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期工程投入了200多万资金,建成符合国家级示范标准的占地4500平方米的综合供应链实训基地。供应链实训基地总体设计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①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品物流实训基地;②以现代物流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为依托,实现“零距离”就业的实训项目; ③培养学生仓储、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核心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④完成精技术、重操作、会管理、知调配的总体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含有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即现代物流技术中心,仓储及配送平台、生产物流管理平台、销售物流管理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其中,“四个实训平台”是与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共同设计的,采用的设备与物流市场众多运营商使用的主流设备相同,构建了现代物流领域最为前沿的仓储配送网络。这些前沿技术与产品,为学生进入物流岗位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也为教师新技术学习以及科技研发提供了平台。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高职院校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物质条件。物流管理专业在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三年来,经过积极争取,先后与苏州亚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舍弗勒有限公司和捷特物流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在真实环境下提高物流操作能力,它的真实性和参与性比校内实训更为突出。
物流专业还特别重视以实习基地为中心开展科研,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我们与太仓发改委合作开展“太仓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太仓地区物流企业特征、规模、港区集装箱货运状况等问题加以研究,探索利用太仓港资源发展物流业的思路和策略。再如我们与太仓贸易局合作进行“太仓市市区商业网点调查与布局研究”,派出6名指导教师和48名学生组成12个调查小组进行了地毯式调查,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为太仓未来商业网点的集中化、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提出了若干建议,得到了贸易局的肯定。这些研究项目的启动,促进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四、提升师资品质,建设“双师”队伍
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过硬技术的职业学生,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教师自我提升、在职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育人、教学和科研能力。目前,7位专业教师硕士比率达86%;先后有3位教师到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部门实习,了解业务岗位的实际操作,有效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5位教师获得了双师资格。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将富有实践经验、热心教育事业的10位行业专家请进课堂,充实专业师资队伍,使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实现了 “硕士化、双师化、职业化”的目标,切实保障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
总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研为动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特色,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78-80.
[2]刘沙.高职特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北方经济,2006,8:56-57.
[3][4].陈金山,梁军.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J].中国教学纵横,2004,3:29-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