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2007――断裂社会的牛市咆哮
返回列表
查看:
238
|
回复:
0
20182007――断裂社会的牛市咆哮
[复制链接]
5260368
5260368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6 13: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的牛市与中国社会发展可能构成了某种反向指标关系:看得见的牛市越大,看不见的社会断裂就越深。在企业及政府牛市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社会及公民的熊市。
/2/view-384403.htm
2007年2月27日,中国的农历年长假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国股票市场用一根跌幅达9%的巨大阴线震撼了全球投资者。受此惊吓,随后开盘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纷纷以暴跌收盘。所有的人都在问:中国出了什么事情?按以往的惯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政治和政策影响极大的股票市场上,只有某种惊人的政治变故或政策转向,才会导致这种异常走势。
不过这一次,所有的人都猜错了。
这次奇异的暴跌,不过是宣告了一次金融大爆炸的开始。它实际上是在提醒全球投资者:把目光集中到中国来吧,这里才有最精彩的资本故事。
2007年的中国金融之啸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股市从2700点涨到最高的6100点,涨幅名列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之首,如果将时间再往前延长一年,涨幅更高达500%。在指数急剧攀升的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也急速膨胀。
在中石油上市的当天,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1∶6。这个比例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基本持平,甚至略有超出。这一比例在短时间内的急剧上升,表明中国经济的证券化比率已经出现飞跃式成长。
从一个封闭的,无足轻重的边缘性资本市场,在短短时间中一跃成为全球为之侧目的市场,中国金融在2007年发出了一声慑人心魄的长啸。难道,这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泡沫游戏或一种虚张声势的金融表演吗?
断裂时刻的牛市
中国资本市场在2007年的表现,让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日本在泡沫年代的同样情形。也正是这一联想和类比,大多数人简单地将中国2007年的金融狂飙当作那种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泡沫游戏来理解。
然而,历史虽然相似,但总有微妙的不同,而这种细微的不同,往往决定了历史的最后走向。
在许多泡沫论者看来,中国股市无非是一个由流动性过剩所堆砌起来的泡沫。不过,作为一个巨型经济体,中国以罕见的GDP成长速度,究竟应该有多高的市盈率水平,的确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问题。显然,泡沫论者并没有说服人们。在我看来,除了流动性过剩之外,中国2007年的股市暴涨确实是有企业盈利大幅度增长作为支持的。
在2007年的半年报出来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高达60%。这种增长速度,如果以PEG衡量,中国即便存在所谓估值泡沫,恐怕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离谱。然而,仔细观察中国上市公司,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绝大部分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垄断性国有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最大、利润最丰的前几十家企业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
换言之,中国股市的暴涨完全是建立在大型尤其垄断性国有企业利润不断超预期增长之上的。完全可以预计,随着央企不断整体上市,大型垄断国有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市值贡献及利润贡献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强。这也就是说,中国资本市场再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国有时代。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称作“新国有化”。
放眼中国资本市场,那些昔日被视为腐败、亏损渊薮因而饱受嘲弄的国有企业,现在却一个个变成了受人热捧的超级明星。对于那些熟悉中国改革历史的人来说,这多少有些玩笑的意味,而对于中国那些为数众多,奉私有化为改革圭臬的知识分子来说,则不啻是一种学术和智力上的羞辱。
顺便要提到的是,具有典型国有企业特征的所谓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在这几年开始大行其道。这显示,国有化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获得势头,中国的新国有趋势好像并不孤单。这种趋势不仅让人们深感困惑,也让人感叹:世界可能真的变了。
事实上,中国证券市场的这种新趋势,与19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经济中的新国有化趋势暗合。在名义上,这股新国有化潮流是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而将国有企业集中在所谓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领域,但在相当程度上,这种新国有化实际上是国有企业退出低利润行业,而集中在高利润、高垄断行业。
2003年中国国资委成立之后,中央企业的利润像变魔术一样年年超常增长,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中移-动这些垄断企业贡献的。成本从来就不会自己消失,它只会被转移、被隐匿,而利润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短短时间中,央企利润突飞猛进,我们有理由怀疑:除了经济增长本身以及国有企业绩效改进所带来的正常盈利增长之外,中国央企的利润有相当部分是通过转移成本以及挤占其他企业的利润等方式而带来的。
也就是说,一部分本应该属于公众福利以及其他企业的利润被转移到中央企业的损益表中。很有可能,这就是央企利润魔术式增长的主要奥秘之一。
这实际上进一步瓦解了中国本已严重锈蚀的社会团结,加剧了中国社会的断裂。这几年,在医疗、教育、环保、社会保障领域所出现的越来越沸腾的愤怒并不是偶然的。
人们一直忧心忡忡的金融危机似乎平地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在看不见的地方,中国的社会危机却在蠢蠢欲动。一位研究者曾经将中国的银行改革概括为“中国式成长”,但用这个视角观察,它更好的称谓应该是:“中国式魔术”。其中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显然,以侵蚀社会其他利益主体而获得利益并非仅仅只有国有银行,也绝非只有大型垄断国有企业,而是遍及几乎所有的企业。容易理解,其他类型的企业并没有央企以及国有银行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获取经济增长之外的超额利益的办法,往往是通过转嫁环境成本,获得廉价土地,争取税收优惠、直至直接剥夺劳动者的办法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血汗工厂中随处可见。
在中国的改革中,除了根深蒂固的政府崇拜之外,又出现了一种甚嚣尘上的新的公司崇拜。这种崇拜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获取超额利益营造了极其有利的文化氛围。而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则是,作为社会重要主体的“公民”以及公民权利的极度萎缩,是政府与企业收入的非正常增长。
如果企业利润的增加是在政府、企业、公民相对平衡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那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是通过剥夺其他利益主体或者转嫁成本的方式取得的,就非常值得忧虑了。中国目前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属于后者。
在2007年11月的一次演讲中,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先生提供的数据非常直观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国内需求下降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中企业和政府占据的比重过高,而职工收入比重过小。从2002年到2005年,政府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了3.3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的比重则下降了4.6个百分点。”与这个趋势一致,在2006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仅36%。
这说明,在最近几年超乎寻常的经济增长中,财富正在迅速向政府和企业集中,而居民则没有获得相称的份额。
不过,新闻报道可能比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1999年,在胡润富豪榜刚刚问世时,中国只有一位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而在2006年,胡润中国富豪榜前800位富豪的财富已经达到5.62亿美元,较前一年暴增一倍。与此同时,另外一幅图画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2007年在中国最富裕的上海和西南省份重庆,都发生了因为超市销售打折烹饪油而发生挤踏致人死伤的事件。
一边是财富向政府及企业迅速集中,它表现为政府财政收入和公司盈利的超常规增长,另一边则是公共品的极端匮乏和严重短缺,这实际上就是中国2007年牛市的基本背景。这是中国居民被迫向企业及政府公司注入福利所造就的牛市。
用当前资本市场最流行的术语讲:这是一次典型的资产注入所造就的牛市――即将居民的福利以利润的形式注入企业。与中国资本市场早期局限于一省、一公司的赤裸裸掏空相比,这种隐蔽的福利转移无论在体制化程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政府及企业本位一直是中国改革秘而不宣的主题和灵魂,这种隐蔽的转移实际上一直在持续,2007年不过是这种历史性转移的一次集中释放,并以一个超级牛市的夸张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以此观之,中国的牛市与中国社会发展可能构成了某种反向指标关系:看得见的牛市越大,看不见的社会断裂就越深。在企业及政府牛市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社会及公民的熊市。两者共生共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金融市场的确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基本面。
显然,发生在2007年的中国金融狂飙,既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泡沫,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牛市。它比普通意义上的牛市和泡沫要意味深长得多。
自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执政以来,社会的公平正义已经成为非常优先的政策目标,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的分配结构依然加剧扭曲,这值得我们高度警觉并思考: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中国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分配体制,而这种体制正处于最终成型前的加速冲刺阶段?
大多数人都将中国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经济结构问题称之为“失衡”,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问题不是失衡,而是一种断裂。因为“失衡”意味着矛盾在原有体系中的可调控,可纠正,而断裂则意味着原有体系中的问题不可控制地滑向极端,意味着原有体系的打破。
无独有偶,今天世界体系似乎也出现了同样的体系断裂迹象。其中最强烈的信号就是:以美元为锚、为符号的世界金融货币体系逐渐失去控制力,正在发生深刻的危机。如果一国之内的金融危机意味着一次财富重新分配的话,那么,世界体系的信奉者则相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意味着全球权力的转移和体系的重构。
在这种视域中,美元的失势,次级债危机、中国牛市、石油飙涨就不是普通的金融危机和价格动荡,而很有可能是世界体系大变局、大动荡的某种预兆。为这个大变局提供背景的,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几个拥有海量人口的经济体对世界金融货币以及经济体系的高度卷入。这就好比航母下水,浪花四溅、惊涛拍岸恐怕在所难免。
比照简单的历史逻辑,有人鲁莽地将此夸张为所谓中国的崛起。真实的历史从来就不是教科书上的粗线条,它远远要复杂得多,也晦涩得多。不过有一点大致可以肯定:发生在2007年的中国股市狂飙是世界体系地壳运动的一部分。
迄今为止,似乎没有人令人信服地解释过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后果,也没有人描述过中国今天的体制形象。中国,不仅没有更清晰,反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有人揣测,在中国,可能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东方资本主义―― 一种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在一个拥有巨量人口社会中的奇特混合物。果真如此的话,2007年的中国金融狂飙,就可以被理解为这个巨大新型物种正式长成前的一次嘶鸣。
接踵而至的将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即将展开,对中国、也对世界。
点评:
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井喷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在2007年表现了相当程度的张力,这是否已经构成了“断裂”尚待详证,但诸如“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警醒之语,可以使我们在数字财富的大潮中保有必要的头脑清醒,因为穷人连获取“财产性收入”的可能都没有。
(摘自:《南风窗》2007年12月20日 编辑:蔡文清)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