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面对21世纪的人才竞争,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知识学习、环境影响以及实践体验等途径,将人类文化精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2/view-384116.htm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以“专才教育”为主,忽视“通才教育”,学生只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忽视其它方面知识的学习,这就形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面对新世纪的人才竞争,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由于文理分科造成的人的培养上的畸形和片面性,使大学生具有专业素养以外的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修养。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和外延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修养。”人文素质是跨学科的复合性概念,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成果积淀而成。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精神态度,倡举高品位价值境界和深层次品行底蕴的人格修养,善于慎对自我、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呵护环境的心理品质,是人在自身社会经历中的人文体验和在文化交流中的人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内心的认定、取值、拓升而形成的,是由环境的熏陶和教育的养成塑造出来的。人文素质的外延拓展表现为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文素质包含了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社会性、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学科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视域,凝练了这些学科的精神品格。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突出地显示讲理想、讲进取、讲守节、讲自律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突出地显示讲诚信、讲为善、讲包容、讲互助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在人与集体的关系上,突出地显示讲大局、讲奉献、讲合作、讲和谐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突出地显示讲规范、讲秩序、讲公平、讲安定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文知识缺乏,文化素养较差。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中,他们在中学时学习一般,文化底子薄弱,思想上学习被动、不思进取,精神上消极压抑、情感失落。二是“机器人”现象的存在。由于受到实用主义的思想影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创办之处,就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许多学生只重视在特定职业中的实用理论、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教育,不重视人文知识学习,其结果成为技术纯良的“机器人”。三是人格残缺。高职院校一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格问题,具体表现为:心理素质差,通常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波动,言行偏激,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极易出现高度的亢奋、激动和热情,或是极端的发泄、消沉和绝望,不能保持冷静、稳定,缺乏心理的自我疏导和调适能力;缺乏应有的人格修养,表现为一些大学生缺乏起码的人际交往礼节,不遵守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规范,语言粗鲁,举止庸俗,打扮低级,随地吐痰,酗酒,打架等。四是缺乏创新精神。美国人的创新意识较强,这与美国的“通才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而我国的许多职业技术院校企图通过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其实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人文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知识学习、环境影响以及实践体验等途径,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将人类文化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1.重视人文学科建设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依然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只在进行概念性的介绍,或简单的说教;一些高校强制性的人文教育考试模式依然残留应试教育的阴影,学生依然像对付其它的文科考试一样,用“背”的方法来应对人文教育考试;一些高校盲目追求人文学科在总学科中的比例,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应该由以下四类构成:一是文史哲类,如: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中外文学史、科技发展史、中西方哲学简介等。二是美育与艺术修养类,如美学基础、艺术欣赏、绘画艺术等。三是社交与伦理类,如社交礼仪、道德与伦理等。四是实践应用类,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要想使人文教育落到实处,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进一步改革和更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教育思维,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在学分制的选课机制的压力下,促使教师从根本上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素质;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从体制上强化学生的读书、实践、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环节;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试考核方法。
2.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把道德观念、伦理价值、科学精神带进课堂,还要在教学的方法上融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播,还要引导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方法,对于学科的背景资料、学科的前沿发展、学科创始人及重要代表人物生平事迹、学科的应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介绍给学生,这些内容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仅关注学科本身的发展,也使他们关注学科领域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人文世界的问题;不仅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也应该教给学生包括人的价值取向的答案“应当是什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努力把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在新的视野下更好地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在大学校园里,校园的文化品位使人心灵的感受胜过感官的感觉,它是一种精神的感受,它能激发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力量。校园的文化建设包括校魂、校训、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校园文化氛围、学风、教风、校风等,是学校的精神底蕴。学校各种建筑的内涵、造型、风格、色调和品位,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潜在的校园文化,包括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行政人员与教师的关系、行政人员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后勤人员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构造融洽的氛围、良好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建设校园文化,也要强调完善的校规校制,它既能规范人的行为,也能发展人的个性,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位。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营造、维护、和体现,它是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努力的结果。
4.开展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组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学术和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为学生建设设备齐全、功能多样的活动场地,如电影院、电视厅、舞厅、台球厅等,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举办学术沙龙、健美训练、舞会、卡拉OK、体育比赛等;积极筹办学生社团,如文学社团、美术社团、音乐社团、艺术社团、科技创新社团、英语沙龙等;举办多形式的学术讲座,聘请我院老师或社会名人给学生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天文到地理、从人文到专业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联合社会文艺社团或其他院校的文艺社团,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在一些全国性的重要纪念活动期间,学校或者各系组织一些活动,如“学习雷峰月活动”、“植树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香港周”、“台湾周”等;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得到精神的熏陶,人格的升华。
5.图书馆要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资源保障
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柱,对于那些勤奋好学、热爱真理的人们来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精神的家园,创造的源泉。一个好的图书馆就是一所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实不为过。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实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要求图书馆必须尽量做到门类齐全,特别注意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料的收集。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开辟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阅览室,丰富的阅读资料,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人文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场所。没有图书馆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保障,人文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海,石亚军.面向21世纪的高等文科教育[J].教学与研究 ,1995,3:31-36.
[2]邵军.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EB/OL].省略ki.net,2005-11-14.
[3]石亚军.人才成长岂止在课堂[J].中国大学教学,2003,5: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