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0|回复: 0

2018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3: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这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view-384113.htm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我们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时代要求,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意见》为指导,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能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探索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机制等,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事业的推进,我们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量高学历人才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似乎并不如我们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果那样光芒四射。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应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德育教育应该永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但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中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的负面因素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
  其次,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不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 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他们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经历了失败之后,往往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导致了有些人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再次,大学生人生理想和目标追求存在偏差。生活在高等学府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大学生, 虽然个人气质、能力、性格各异,但大都富有理想。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些学生的理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其具体表现为: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工具性知识轻品行修养, 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轻内在文化涵养。
  最后,大学生中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高校大学生在经历了大学教育后,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着重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精神。总的来说,他们的自立意识增强了,协作意识降低了。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不同的思潮、文化涌入中国。在这些思潮和文化中有的是正面的可以产生好的社会影响,有的则是负面的。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受到负面的思潮和文化的冲击,便可能会产生拜金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从学校方面来说,就业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校育人的方向越来越多地专注于在社会竞争中取胜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整体学历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很多学校虽然设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但过于公式化和形式化,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起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课程形式单一乏味,期末考试也不过应付差事的过场。学校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升学率,很少关注于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培养和道德标准的教育。自然就使学生将工作和学业放到第一位,其他的很少考虑。
  再次,从学生个人方面来说,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意识,但是对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的知之甚少。他们往往有着爱国主义的热情,却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了解市场经济却不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懂得成长过程中知识的重要性,希望不断的完善自己,却缺乏应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往往是实用主义至上,很少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及自己的责任[1]。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努力地实现自我价值,很少考虑自身的社会价值。我为中心的行为,使他们否定社会和集体的作用。同时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又表现出悠然自得,轻松自在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在积极进取的同时又不肯吃苦,希望寻求解脱或是超脱。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思想状态使得许多的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于是更加的迷恋网络的虚拟世界,以求在网络世界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选择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理论体系的研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它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伦理关系差异及其个体道德品行的不同影响的研究,以伦理规范强化道德评价的尺度,进而减少个体道德生活的困惑。尽快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伦理论证和道德支持[2]。应该指出的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无论如何构建,都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人生价值观念的正确导向。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学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这些都是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导向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牢牢地把握这个前提,才能在自我奋斗中成才。
  其次,营造思想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切实发挥“两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一,要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营造德育教育的大环境。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扎实推进“三进”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确立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突出民族精神教育,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要以宽阔的视野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要突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崇尚正义、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3]。第二,要加强“两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2005年3月9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两课”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两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最后,突出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手段,拓展教育途径。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应注重科学合理地制定校规校纪,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又不违背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真正建立起一套稳定的、完整的、有效的道德奖惩机制和道德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利益和社会荣辱的双向驱动效应,通过在精神和物质的双向调控,实现大学生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适范”乃至“立范”。如建立学生的永久诚信档案,以写实的方式记录每位学生诚信状况,与评优、学位授予、就业等挂钩,积累诚信纪录,塑造良好形象[4]。二是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把大学校园建设成环境优美、学习风气优良、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科学殿堂,又要为学生提供高尚的校园文化,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网络的发展对思想道德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要重点加强师德建设。“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5]。崇高的师德既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只有以高尚的师德、高深的学问、精湛的现代教学技法,才能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地增长知识,走向现代科技知识的前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9-94.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9-191.
  [3]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9-42.
  [4]王为正.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49-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