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7|回复: 0

2018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的选择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2: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理论和案例的研究,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三种模式;通过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和采取区域模仿创新的优势因素分析,提出模仿创新是最适宜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并提出加快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的对策。
/2/view-387041.htm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世界经济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和低廉劳动力成本不再起主要作用,智力资源、区域环境和生产经营系统管理能力等区域创新能力已构成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1]。实施区域创新,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崛起的必由之路,然而,不同地区的创新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其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也不同,弄清不同类型创新体系发展模式及其特征,对有效构建符合地区实际的区域创新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
  
  在技术经济学领域,国际、国内学者已经就技术创新模式达成共识,即存在自主技术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经过研究发现,微观层次的技术创新与宏观层次的区域创新在创新行为上具有可类比性,因此,可以初步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模式,即:区域自主创新模式、区域模仿创新模式和区域合作创新模式。
  1.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体系,并使其产生具有相对领先的区域创新功能的发展模式[2]。美国的硅谷就是自主创新发展模式下的典型范例,虽然在70年代曾经由于日本通过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模仿式发展后来居上,使得硅谷地区一度陷入发展的困境,但80年代后期至今,硅谷通过坚持自己的分散灵活的创新机制,逐步恢复并巩固了自己的发展优势,树立了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
   2.区域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区域创新体系的模仿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通过向已有的具有成功经验的创新区域学习,模仿其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成分,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具有能够进行赶超和竞争的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2]。模仿创新并不是完全原样仿制,而是要有所改进和超越。日本正是通过模仿创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在汽车、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行业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毫无例外地都是走模仿创新的道路。我国的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空调等同样依靠这一途径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3.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它是指区域与其它区域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配置科技资源,壮大整体竞争实力,实现自己创新发展的模式[2]。该模式以欧洲联盟的区域创新合作为典范。欧洲联盟委员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启动了旨在进行合作创新发展的进程,其整体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各个国家自己的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创新合作;欧洲联盟共同制定的整体合作计划与行动纲领[3]。
  
  二、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的选择
  
  1.欠发达地区进行采取模仿创新模式的优势分析。欠发达地区在自主创新方面所存在的众多制约因素,使其在创新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模仿创新。欠发达地区在模仿创新方面具有比自主创新更强的比较优势,这体现在:
  模仿创新的主要优点决定了欠发达地区采取模仿创新模式更适合于其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创新系统的运行现状。模仿创新的最大优势在于后发制人。模仿创新在技术方面低投入、低风险和高效益的优势、在生产成本方面更节约的优势和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后发优势,对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缺乏而创新要求又十分迫切的欠发达地区来讲,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它能使欠发达地区有效避免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充分发挥现有创新资源的作用,通过对自主创新者的技术移植、产品改良、工艺改进和市场拓展等模仿跟随行为,能方便而低成本地获得技术创新的效益。
  
  模仿创新可以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国际经验表明,落后国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在3-5年的时间内达到对方的水平,能够消除10-20年的技术差距,然后再经过第二次技术引进,用3-5年时间接近或达到对方的最新水平,即经过两三个技术引进周期,用10年左右的时间,复杂技术用更长一些时间,可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发展的规律[4]。这条规律对于区域来讲,同样适用。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对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等模仿创新行为,跨越发达地区自主创新的漫长过程和强劲投入阶段,直接步入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阶段,尽快地完成技术和资本的原始积累,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在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时间与成本的节约性、创新行为的高起点性和跳跃性,使模仿创新常常导致技术跨越,并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欠发达地区往往首先通过技术跨越为区域的超常规发展奠定基础,然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模仿创新可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做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者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如果是自主创新,由于难度较大,方向性不确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兴趣和能力坚持下去。通过模仿学习,可以增长创新人员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样,由于模仿创新是有针对性的,要对率先者技术进行完善或进一步开发,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可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另外,资源投入所具有的中间聚积性特征,可使创新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可使欠发达地区将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集中到最能产生效率和新颖性的地方上去。因此,模仿创新可以使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反应能力、学习吸收能力、技术改进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为自主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2.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的选择。欠发达地区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众多不适应性,以及在模仿创新方面存在的较强比较优势,使欠发达地区可以以模仿创新作为创新运行的主要模式更为适宜。一般情况下,欠发达地区除了选择某些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影响较大而引进受限制的重大技术领域集中有限资源进行突破性开发,加强自主创新外,对于发达地区大量的高新技术,主要应采用模仿创新的模式。通过模仿创新,可加速掌握现代化高新技术和知识,加速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加速技术进步,还可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加快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的对策
  
  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模仿创新是一项艰巨的重任,需要有科学的对策和措施:
  注意消化吸收,促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只是促进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权宜之计。如果欠发达地区只一味强调技术引进和被动模仿,而不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在创新,那么欠发地区就会步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在区域分工中永远处于不利的地位,并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因而,欠发达地区在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仅应注重引进和模仿,更重要的是要落实于创新。在模仿创新中应有前瞻意识,一方面,应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模仿创新,完成欠发达地区资本、人才与技术的原始积淀;另一方面,应对模仿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消化与吸收别人的先进成果,争取实现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待人才、资本及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应积极组织和促进自主创新的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协同创新。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由于发展模式所依赖的条件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或很难存在永恒有效的发展模式。虽然,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条件、创新环境条件以及创新系统的发育状况,我们强调欠发达地区应以模仿创新为主要发展模式,但这并不排除欠发达地区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事实上,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不断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合作创新过渡[5]。因而,欠发达地区在技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在技术创新的特定阶段,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不足,因此,加强合作创新,善于借助外力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往往是欠发达地区的明智选择。欠发达地区应积极挑选那些关系区域全局、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通过招标、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对区外技术创新力量的引入,通过协同创新,满足重大技术项目的创新需求。
  建立模仿创新的支持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首先,要创造有利模仿创新的制度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同时,政府还要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创新能力,如利用税收优惠支持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模仿创新活动;给子财政补贴、贴息贷款来降低模仿创新的投入成本和创新的“门槛”等。其次,要使企业成为模仿创新投资、研究开发和利益分配的主体。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国有经济成份的比重较大,企业产权不明晰,缺乏人格化的主体,而且企业的机制僵化,自主权不高。因此企业在模仿创新的投资方而的积极性是不高的,所以,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要尽快在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主体,提高企业在创新投资方而的积极性,加大在模仿创新方而的投资力度,使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第三,要制定合适的创新战略,创新战略要与制定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符合,要充分认识当地的经济资源和人才优势;要建立模仿创新的专家咨询系统和决策系统,定期请他们把脉问诊,对模仿创新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对不合适的创新战略进行修正。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李晋东.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科技,2004(1).35-36.
  [2]刘曙光.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99-106.
  [3]刘曙光.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模式与国际案例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1).20-23.
  [4]邹再进.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轮―以青海省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47-162.
  [5]刘汉蓉,龙勇.论区域合作创新体系[J].财经论坛,2005(5).116-1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