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
返回列表
查看:
207
|
回复:
0
2018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
[复制链接]
8290975
8290975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6 12: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俄罗斯对华投资的发展趋势与结构特点
(一)俄罗斯对华投资发展趋势分析
1992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比较小。1992年大约为1622万美元,1993年增长到4194万美元。但是随后几年投资规模明显减少,尤其是1994~2000年期间仅仅维持在2000万美元左右,2001年有所上升,扩大到近3000万美元的规模,但是仍然未恢复到1993~1994年期间的最高水平。从俄罗斯对华投资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来看,1992年达到0.15%,2001年降低到0.06%,这一比例与中俄贸易关系的重要性相比相差甚远。二是波动较大。1993年俄罗斯对华投资增长达158%,随后连续4年陷入10%以上的负增长,在2000年出现16%左右的下降之后,2001年的增长速度竟高达83%。此外,10年中年均增长速度比中国同时期吸收外资的平均增长速度低10个百分点(参见表1)。
在周边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中,俄罗斯对华投资在中国全部利用外资中的重要性是最低的。按照截止到2000年底的数据计算,俄罗斯对华投资的累计实际出资额仅占全部外资的0.04%,相当于美国的1/200、德国的1/58、马来西亚的1/17和菲律宾的1/2。
(二)俄罗斯对华投资的产业分布结构
根据调研获得的数据,按照截至2000年底的累计出资额计算,俄罗斯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商业餐饮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8.5%、15.9%、6.1%和5.9%。与同时期全部外资行业结构相比,制造业的比重大致相当,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比重要高的多。此外,俄罗斯投资在科技研究技术咨询行业的比重达到3.2%,在所有行业中居第六位,相对比重高于全国外资行业结构中的该行业比重。这一点反映了俄罗斯在科技领域的人才、技术实力和近几年来中俄科技合作日趋加强的特点。在房地产开发、社会服务业、电力能源等行业,俄罗斯投资集中程度远低于全国外资平均水平,这也是俄罗斯企业在资本实力方面的劣势表现。
表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表2 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DRC数据。
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天津等地,涉及汽车组装、维修和零配件加工、化工、建材、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领域。
从制造业来看,俄罗斯投资最大的产业是化学工业,比重达到18.2%;其次是皮革毛皮、交通运输设备(汽车配件等)、塑料、食品、纺织、服装等行业,比重都在5%以上。这些行业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化学工业、塑料、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投资本身需要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大,尽管投资项目并不多,但是投资额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二是纺织、服装、皮革毛皮等产业投资主要为了满足俄罗斯国内市场的需要,如在俄罗斯投资企业出口额中仅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毛皮等三类商品就占了37.1%;三是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俄罗斯资源性产品加工,如食品加工业等。
(三)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的基本特征
根据调研获得的数据,目前正常营业的240家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有162家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制造业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的平均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按照企业人均资产计算,仅相当于外资企业平均水平的55%,在主要投资来源中是最低的;二是投资规模比较小,资本含量低。按照实际出资额计算,每个项目平均只有33.2万美元,相当于全部外资平均水平的1/4左右;三是在合资企业中俄罗斯方面出资比例较低,如162个企业外方平均持股比重只有42.7%,是各主要外资来源中最低的,而且外方累计实际出资额与合同规定的应出资额相比,仅仅达到78.5%;四是企业经营效益状况堪忧,按照2000年数据计算,制造业平均的销售利润率是负的,在23个有投资的制造业行业中16个行业出现亏损;五是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以2000年人均销售收入计算,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仅为9.8万元/人,比全部外资平均水平低45%左右;六是由于投资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等原因,这些企业的单位销售收入的纳税率、单个项目吸收就业的规模等当地贡献指标比平均水平低30~40%;七是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如2000年全部出口相当于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7.8%,除了低于以外向型特点著称的日本、韩国投资企业外,在其他来源企业中是比较高的,比全部外资平均水平高出27%。由于这些企业的进口依存度很低(仅相当于全部外资平均水平的15%),因此净出口额相当于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34.9%,是平均水平的3.5倍(参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服装、皮革毛皮、文教用品、塑料制品和电器等生活消费品领域,这一点与对俄贸易的结构特点是一致的,反映了投资对于促进贸易增长的作用。
总体上看,俄罗斯企业在华投资规模较小、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经济效益欠佳,对当地税收与就业的贡献较为有限。但是这些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而且由于其原料和材料的当地采购率比较高(进口依存度很低),对当地上游产业的相对生产诱发效果比较明显,这一点明显不同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日本、韩国等来源的投资企业。
表3 各种投资来源制造业企业2000年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DRC数据。
二、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根据外经贸部公布的资料,截止2001年底中国经批准并备案的在俄中资企业共455家,总投资规模约2.8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涉及贸易、餐饮业、轻纺加工、家用电器组装、通讯、微电子技术、木材加工、农业种植等领域。总体来看,对俄罗斯投资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多数与双边贸易活动直接相关,营业范围更多集中在一般消费品和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方面。目前中国的TCL、春兰、华为等知名家电和电子企业已在俄罗斯投资发展业务。在2002年4月的第九十一届广交会上,春兰集团又与一家俄罗斯企业达成协议,合作建设冰箱厂,预计年产30万台,合作的方式将是春兰出技术、出设备,俄方出资金、厂房等。这些动向表明中国企业对俄罗斯投资的规模和技术层次也在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由于缺乏系统的全国性统计资料,无法进行中国对俄投资的总体分析。但是由于参与对俄罗斯投资和经济合作活动的中方企业主要集中在与俄罗斯邻近的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针对这些地区实际进展情况的分析对于总体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调研中获得的各地汇总资料,共有653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76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为1.39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0.3%。首先从项目数来看,四省(区)已经超过了全国批准的对俄投资企业数。据各地反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未经过批准,而是根据自身贸易和生产活动的需要,直接利用境
外资金或携带资金出境设立企业,所以使得实际数超过了经过批准的企业数。以黑龙江省为例,经过批准备案的对俄投资企业合计为47家,仅相当于实际设立企业数的10%。由于各地都存在类似情况,保守估计,全国在俄罗斯累计设立的企业数可能已经达到2000多家;按照表4的平均投资额计算,实际的投资总额和中方投资额估计分别达到8亿美元和4亿美元以上。
表4 四省(区)对俄罗斯投资概况
注:均为截至2001年底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各地调研数字汇总。
此外,从四省(区)的概况中(参见表4)还可以看出中国对俄罗斯投资项目的几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普遍比较小,项目平均投资额仅达到42.3万美元,多数项目属于中小企业;二是投资企业的当地资本成分比较高,平均中方持股比例仅保持在50%左右,说明合资或合作企业是对俄罗斯投资的主要方式,为了适应当地制度和政策环境的需要,中方投资者更多选择了与当地投资者合作出资的方式。
黑龙江省是我国对俄投资项目最多的省份,由于其距离相近、经贸往来频繁等特点,中方企业对俄罗斯投资环境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因此黑龙江省企业投资的动态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动态发展趋势。1992~1994年是黑龙江企业对俄投资的高峰期,每年的合作投资项目平均为110个,投资额也达到1830万美元左右;但是1994年以后出现很大变化,投资项目逐年减少,1995~2001年的7年中,每年的投资项目平均只有15个,1997年以后甚至减少到5~7个,投资额也降低到年平均390万美元左右,最少的年份只有10万美元。通过与黑龙江对俄贸易增长趋势比较可以看出,投资波动与1994年以后对俄贸易的急剧降温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中国对俄投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开展贸易活动为主要目的,双边贸易受到严厉打压,不仅会影响到贸易额本身,对俄投资也受到了直接的冲击。因此,贸易和投资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对俄罗斯投资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四省(区)调查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开业的在俄投资企业中多数出现亏损、经营状况欠佳。这也是影响投资增长的一个因素。
总体来看,中国对俄投资由于受双边贸易波动的影响,在过去10多年中增长十分有限,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而且投资多数以中小型项目为主,企业经营对当地资本成分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经营效益并不理想。
三、中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工程承保与劳务合作是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领域。由于俄罗斯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领域拥有较大优势、苏联解体导致社会经济体制剧烈变化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尖端科技研究在内,大批俄罗斯科技人员通过中俄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议或者其他途径来华从事科学研究、咨询与新产品开发、技术转让活动,构成了俄罗斯对华劳务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来华从事长期或短期商贸、演艺、餐饮服务等商业活动的俄罗斯劳务人员也达到了一定规模。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1年中国接待的俄罗斯客人达到120万人(次)的规模,相当于全部外国客人的1/10左右,比1995年增加了5.3倍,由此可以看出人员往来增长迅速。保守估计,其中大约有17.7%(这是全国接待外国游客中劳务项下入境人数的平均比重)是从事劳务活动,照此推断,目前俄罗斯在华劳务人员大约有21万人(次)左右。
根据外经贸部统计,截止2000年底,中国与俄罗斯累计签署工程承包与劳务合同4181项,合同金额为35.8亿美元,实际营业额达到13.7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16.5万人(次)。按照目前年度水平计算,中国在俄罗斯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营业额占全国对世界总额的比重大约在1~2%之间,高于对俄投资的相应比重。从构成来看,劳务合作所占份额达56.6%,占全国的比重为2.3%,可见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对俄经济合作相对集中在劳务合作领域。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劳务合作统计的派出劳务人(次)数,与上述俄罗斯在华劳务人数(次)的统计范围有很大区别,仅仅包括双方签署劳务合同、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的派遣劳务人员,如果将旅游、探亲、留学等因私出境,参与劳务活动的中方人数计算在内,中国在俄罗斯的实际劳务人数将远远超过政府劳务合作统计的规模。
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1992~2001年期间累计对俄签订工程劳务合同达2700多项,合同额约24亿美元,派遣劳务人员12.2万人次,是中国对俄罗斯经济合作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但是从同期对俄承包劳务的动态变化来看,大多数年份出现持续负增长,不论是从项目数、合同额还是派劳务人数,10年中年平均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参见表5),从2000年起各项指标才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这种波动与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曾经受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全面倒退,同时也说明了加强双边贸易对于促进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
表5 黑龙江、内蒙古等二省(区)对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对俄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多数集中在农业种植、养殖业、建筑、森林采伐、商业服务、医疗和提供技术工人等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领域,尤其是农业种植、森林采伐、建筑等对于开发俄罗斯资源、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劳动力就业机会等具有明显效果。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