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把标准化定义为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经济,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定的过程。标准化以科学技术与实践的综合成果为依据,它不仅奠定了当前的基础,而且还决定了将来的发展,它始终与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ISO和IEC在1996年联合发布的ISO/IEC第2号指南《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中,对标准化做了如下定义: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作用,以在相关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的效益活动。并对此定义做了两个注解,即:实际上,标准化活动由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所构成;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使用性,以便于技术协作,消除贸易壁垒。
国际标准是标准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技术规范或企业参与国际经营的行为规范。国际标准数量众多,涉及面极为广泛。其中最为知名的国际标准包含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ISO14000系列,以及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
企业竞争力由核心的产品、专业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所构成。企业竞争力重点体现在技术的创造、运用、发展、扩散和保护的能力上。出口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延伸,主要表现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低成本和高收益。所以衡量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出口竞争力指标选择会有较大差异。对出口竞争力的衡量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指标,但是归结起来本质还是对成本和收益权衡的考察。
对于企业实施国际标准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文献很多。总的来讲,其研究结果分为三类:第一,促进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例如,Egan Michelle对转型经济国家按照国际标准从事外向经营的小企业的研究发现,劳工增长率和出口竞争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实施标准后第三年开始,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改善。第二,实施国际标准与企业出口竞争力无关或者影响不大。Takur对印度孟买地区小样本调查发现,是否实施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与出口竞争力没有相关性。第三,实施国际标准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为负。例如,Gandalf Neil and Oz Shy对拉美地区市场研究发现,实施了社会责任标准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的企业,其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在于实施国际标准的企业研发能力跟不上,整体经营成本增加。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大量阅读,笔者发现各种实证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归因于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吸收能力经济体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