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鞋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遭遇贸易争端的现象,分析了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剖析韩国鞋业兴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鞋业国际化发展的积极建议。
[关键词] 制鞋业 反倾销 品牌 国际化
2006年3月23日,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两国皮鞋以不合法低价在欧盟市场销售。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目前4.8%过度到19.4%。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欧盟对中国鞋子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正式作出,这将成为近10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史上金额最大的一宗,涉及中国1200余家制鞋企业和400多万人的就业。
商务部专家指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已成为常态。伴随着欧盟对我国皮鞋业反倾销税征收而来的是我国制鞋业将面临与纺织、服装产品一样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我国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鞋业发展现状
制鞋业是我国轻工业中最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鞋文化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鞋业也初步显示生产、贸易大国迹象。首先从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上看,我国有制鞋企业2万多家,从业人员22万多人。2005年,生产各种鞋类超过70亿双,占全球鞋类生产总量的50%以上。其次从消费数量和市场容量上看,近几年,我国年消费鞋类近20亿双,居世界首位。据海关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出口鞋69.1亿双,价值190.53亿美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17.5%和25.3%。
中国鞋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中国鞋业自身发展的不足。
2.我国制鞋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一,由于鞋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各国在鞋类的进出口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世界市场对鞋的需求也逐渐变高。这不仅要求中国制鞋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要提高,制鞋业的生产效率要提高,时尚流行元素要提高,制鞋专业化生产也要提高。
第二,国际上对品牌越来越注重。国际鞋业巨头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积累了丰厚的品牌底蕴和市场经验,促销手段灵活、多样,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灵,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时,这些国际品牌企业,特别注重服务,他们认为销售的不是商品,是服务,是文化,是享受。
第三,以往国内制鞋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在国内零售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大型商场。但现在大量的日本、新加坡、欧美零售企业在国内兴办大型零售综合商场,迅速打破了国内一级市场原有格局。全国已约有80多家外资或合资商场,因此中国鞋业的发展面临着商业格局的变化。
第四,从市场的方向来看,鞋业竞争不断加强,一些品牌新品一上市,就打折销售,鞋市场上的销售和生产商不会得到所谓的超额利润,价格的下降使得他们步入一个竞争力很强但利润却不多的空间。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将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我国制鞋企业将会减少。由于相对而言,外国的一些鞋业已实现了工业化并且他们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强劲的科技力。
第五,消费者的胃口的不断变化。消费观念更加体现出消费者的个性。他们更加在乎鞋的时尚、休闲、前卫、不同文化、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民族者,就会对鞋的品牌,价格款式有不同的选择。因此,国内制鞋业面临的是大众市场。
第六,随着中国鞋业对国际市场的出口不断增加,中国鞋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面临的反倾销的风险也在不断扩大。西班牙焚鞋事件值得所有中国制鞋企业警醒。中国制鞋业需要作出全方位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中国的鞋业发展离不开世界,需要学习和改进的方面还很多。拥有强大生产能力的中国制鞋业迫切需要保持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为了避免激烈的贸易冲突,很好地融入国际市场,中国鞋业面临如何进行国际化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在这方面,韩国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韩国鞋业由兴到衰的教训
韩国制鞋业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快速成长,曾长期在出口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80年代是继电气电子产品、纺织品之后的第三大出口产业,1990年创下出口43亿美元的最高纪录。但在80年代末短短几年内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出口逐年递减,每况愈下。2002年出口仅5.77亿美元,2003年5月份在韩国鞋制品贸易史上首次出现逆差,宣告了韩国制鞋业作为主要出口产业时代的彻底结束。
韩国制鞋业在20年间迅速兴起,在10余年间急速衰落,可谓“兴也勃焉,衰也忽焉”。韩国制鞋业的兴衰,教训沉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韩国制鞋业衰落的原因
分析韩国制鞋业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原因在于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乃至丧失;根本原因在于从70年代开始过分依赖贴牌生产方式(OEM)进行生产和出口的模式。这种从属方式长期忽视自有品牌创立、海外促销能力,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韩国制鞋业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此外,世界鞋制品需求量十年间增长了十倍,于1990年达到饱和,需求增长缓慢,对韩国制鞋的发展十分不利;还有外国的进口限制措施加速了韩国制鞋业衰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