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8|回复: 0

2018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特征及调整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1: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94年至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及特征分析,揭示出“双顺差”这一我国特有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并指出了其存在的巨大负面影响。针对“双顺差”这种严重不平衡的收支结构,提出了一系列调整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双顺差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然而自从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即经常账户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出大额顺差的局面,形成了“双顺差”甚至“三顺差”的结构特征。虽然大额的收支顺差能够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及对外融资和引进外资的能力,但其深刻的消极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国际收支的失衡进行调节。
  一、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征
  1.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呈现出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的结构性特征,导致总的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199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总计达到305.27亿美元,虽然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下滑到了53亿美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到2002年国际收支规模再次扩大,顺差总额为677亿美元。2003年我国虽然爆发了“非典”,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国际收支顺差依然保持着上涨的势头,达到了986亿美元,比2002年又增加了309亿美元。一直到2006年,国际收支顺差的规模依然持续扩张,达到了2599亿美元,创下了国际收支顺差的一个新高点。并且根据2007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们可以推测2007年国际收支顺差将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攀新高。
  2.从经常项目来看,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顺差,其内部结构不合理
  货物贸易账户的持续巨额顺差是整个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除开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2年开始货物贸易账户的顺差连年增长,到2006年已经比1997年增长了6倍;服务贸易账户长年来均为逆差,并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收益账户同样一直维持着逆差的局面,仅在2005年,2006年及2007年最近这三年出现了顺差。
  3.从资本和金融账户来看,总规模不断扩大,其大量的顺差已成为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资本和金融账户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而且顺差的幅度逐年扩大。200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67.89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引进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外商直接投资严重失衡。根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资料,一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例的世界水平是1:1.1,其中发展中国家为1:1.03,而我国从1994年以来该比例一直都高于1:0.2,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结构的不对称(参见表2)。直接投资流入与流出之间的长期严重失衡已经导致收益项目的巨额逆差。
  4.外资流入与贸易顺差并存
  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来说,资本的流入,特别是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必然意味着相应贸易逆差的存在,这是因为如果一国要从外国借钱,那么必然是该国所得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满足进口所需用的外汇。但是,在我国“双顺差”的格局下,外资的流入并未导致外贸逆差,国内企业引进的外资大部分都是转化为了人民币用以购买国内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
  5.净误差与遗漏账户在2002年~2004年出现了连续顺差,与经常项目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共同出现了“三顺差”局面。但是在其余年份净误差与遗漏账户基本上都是逆差,这表明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额有相当一部分被该账户抵消,形成资本外逃。
  6.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通常一国的国际储备与贸易商品进口额的比例应以25%~30%为宜,即国际储备应能满足3~4个月的进口需要,如果两者比例过度偏离这一标准,那么就会造成国际储备短缺或过剩。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个主要部分,但是截至到200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5300亿美元,已经远远超过了亿美约9558亿美元的进口总额。由此可以看出,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使得国际储备数量远超过了适度规模的数量,两者均处于绝对过剩的状态。
  
 
  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的负面影响
  1.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源于一方面是出口过多形成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是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形成的资本与金融的顺差
  出口过多意味着本国大量的实际资源输出,因而国内可供使用的资源不断减少,将会制约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增高;外资的大量涌入则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挤出效应,特别是如果其中包含游资的话,还会对一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1997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过度的国际收支顺差会造成贸易摩擦,带来潜在的贸易壁垒,使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一国的收支顺差必然对应他国的收支逆差。在过去10年中,中国出口产品遭受了411起反倾销调查,被实施了297起反倾销措施,分别占同期世界反倾销调查总量和反倾销措施总量的15.53%和17.93%,是此间遭到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过去25年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了111起反倾销调查调查,至今仍然有效的反倾销税令就有61条。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将对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造成的影响
  (1)使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弱。由于我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新增顺差只能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消化,央行必须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以购买外汇,这就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自1994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已经超过了20%,而这又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风险与资产泡沫的膨胀。
  (2)使人民币汇率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我国外汇储备中有70%是美元资产,人民币单一钉住美元,美国经济的双赤字结构使近年来美元不断贬值,从而造成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增强,这种预期的存在又导致了投机性的换汇行为,大量热钱流入不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3)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与风险加大。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为8537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一方面,过度积累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原本可用于发展经济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以美元为主的储备结构存在汇率风险,美元的持续贬值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支付能力,增加了外汇储备的风险。
  三、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选择
  1.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消除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1)通过调整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根据“两缺口”模型——I-S=X-M,如果一国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就需要一个规模相等的贸易盈余予以平衡,这时需要国内资本输出。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巨额逆差,主要是因为消费不足造成的储蓄率过高,到2006年,我国储蓄率已经超过了50%。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投资渠道少、房地产过热等都是造成储蓄率过高的原因。要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从而降低储蓄率,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实行收入政策,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差距;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改善消费环境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