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9|回复: 0

2018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导向战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0: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对我国现行外贸出口导向政策的评估
  
  (一)出口导向政策使我国对外经济与能源资源消耗同步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目标取向是相对集中的,即根据当时外汇资金短缺的实际国情,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28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1994年以后进入了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时代;到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已达17607亿美元,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德两国,位居世界第三。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随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截至2006年12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达10663亿美元,已经远远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43万亿美元。
  但是,不能不看到,作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目前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及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已经到了全面趋紧的阶段。历时28年一成不变的出口导向政策,使得“高能耗、高污染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模式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出口越多,对国内资源性原材料的消耗就越大,所支付的环境成本就越高。事实表明,单纯的实施传统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已经显示正在部分地抵消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它不仅大量消耗了当代人的资源,更是损害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中国在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替发达国家承担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这种外贸增长不和谐的现状,与我们所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和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不相符的。
  
  (二)出口导向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造成潜在影响分析
  
  现行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与外贸出口造成的潜在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与国际相比,定价偏低,造成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收取的加工费只占出口商品价格的很小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的土地、自然资源、能源、技术及人力资本等要素价格均低于国际价格,同时我国政府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各项优惠政策,使得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来华投资84%的外资企业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行进出口贸易,其贸易额占我国全部加工贸易额的2/3。1997-2006年间,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始终处于50%以上。外商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高附加值的营销、技术支持服务等环节长期保留在自己手上,获取高额利润,而由我国企业来从事初级加工、最终装配和组装工作。这些环节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劳动密集程度高,赚取的加工费十分有限。
  2.我国出口企业在劳动待遇、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投入不足,远达不到国际标准,使得出口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福利相应的同步增加。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价格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存在着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超时生产、工人生产和劳动环境欠佳、工伤事故频出等一系列社会劳工标准不达标的严重问题。劳工问题不但使我国许多企业因达不到SA8000国际标准而失去了出口机会,而且也损害和牺牲了我国劳动者的利益,致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抑制了内需的增长,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是与我国新时期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严重背离。
  3.我国经济增长已对外需形成相当程度的依赖,给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并对宏观调控产生诸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确实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到2004年已超过70%,沿海发达地区甚至超过150%。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大国,我国外贸依存度所表现出来的小国特征,以及过分依赖美、日、欧等少数市场的现状,不得不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乃至出口市场持续性担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会对我国出口产生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对于外需的依赖还影响到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有效性,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4.我国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企业无法依照国际市场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日益成为各国争夺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制高点。首先,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由于政策、体制、观念等诸多原因,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其次,我国企业掌握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足,使得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上同类、同档次商品的价格,并且我国的民族传统工艺、知名品牌、老字号在国外被他人申请专利或抢注商标以致造成利润大量流失的事例不胜枚举;加入WTO不久后的6c事件,在软件、医药等产业也时有发生。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的评选活动中,已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中国只有4个品牌入选。
  
  二、确立和谐贸易发展国家竞争优势导向战略与政策调整思路
  
  深入研究表明,要想提高我国外贸出口的竞争力,使其继续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适时对我国的外贸政策目标进行调整,使其由单一的鼓励出口创汇扩展到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对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因此,“十一五”期间应依据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所处新阶段的特点,适时调整我国的出口战略目标与外贸出口政策,稳步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制定我国未来15-20年外贸政策,实现出口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
  
  1.科学谨慎地选择重点扶植产业,并提供适度的贸易保护。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首要问题是确立优先促进的出口产业,从而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导向体系。可以着眼全球经济结构演变的大趋势,立足跨越式发展,选择具有突出外溢性和联动性的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目前看,对于环境、信息、能源、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我国具有相对优势和与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的产业,政府应给予更大力度和更有效的扶植措施,以增强这些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品出口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的实际国情,在选择战略产业时兼顾就业规模的扩大。
  2.在WTO的框架下灵活应用各种战略性贸易政策工具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虽然战略性贸易政策主张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但这种保护应是适度的,而不应高筑贸易壁垒,否则将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而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一方面要注意贸易政策工具的多样化,例如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相机的反倾销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此外,进口监管、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以及狭义贸易政策以外的竞争政策、环境政策、产业标准制定等也能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而且这些政策的隐蔽性较强,不易引发冲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WTO的一些模糊区域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来为本国的贸易干预提供辩护,例如保护幼稚工业的原则、国际收支平衡例外的原则,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信息补贴、政府采购、技术壁垒等方面的一些有利规定。
  3.制定中长期利用外资的总体规划,对外资进行有选择的引进,并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关系。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央政府,在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本国企业进行竞争力扶持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投资动向,统盘规划产业布局中各区域的引资投向,对外资加以有选择地引进。外资的引进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选择引进那些真正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管理理念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的外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鼓励外资投向高技术、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外资有选择的引进利用,通过降低附加值不高的产品盲目出口,提高相关产品设备的高效进口,也有利于缓解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于庞大的压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