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回复: 0

2018林毅夫:贸易顺差并非比较优势之过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史再创奇迹。究其原因,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一直坚持的比较优势战略,似乎并不为过。
然行走至今天,往日被两位数的GDP增速所覆盖的结构性问题一一显现。在外,有中国巨额贸易顺差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美、中欧持续不断的贸易摩擦;在内,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股市、楼市的飞速上涨。比较优势战略越来越受到质疑。
带着社会各界的诸多质疑,本报专访了最早把比较优势引入中国、并坚定拥护该理论至今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听听林先生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如何看待,而这些又是否是比较优势之过?
1.顺差并非比较优势之过
比较优势战略曾为中国带来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对比较优势产生质疑,认为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导致了经济结构失衡,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是不是比较优势战略所引发的必然结果?
林毅夫:与赶超战略相比,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一定会使该国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高。因为如果一个欠发达国家选择赶超战略,就意味着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资本比较密集型的产品本应该进口,但却要自己生产,于是进口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本有限,把有限的资本用来发展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后,就导致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得到的资本较少,发展缓慢,出口也就比较少。这样该进口的不进口,可以出口的得不到资本,发展不起来,也会出不了,最终就导致进口和出口都明显减少。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在1979年之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上得不到发展,进出口的比重都很小。
而根据比较优势战略,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就要进口,而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获得资本和其他资源,得到较好发展,所以出口也比较多。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即是如此。但是,进口或出口是内生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的,而非人为拔苗助长地去增加出口,所以,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的国家虽然出口会比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多,但是,把比较优势战略混同于鼓励出口的战略是不正确的。
其实,比较优势是比较而来的,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一个国家在可贸易的产业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正好各占一半,所以,一个国家如果真正地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其贸易依存度虽然会比赶超战略下的贸易依存度高,但其进口和出口一定是平衡的,如果不平衡只会是产业结构调整时的短期现象。
既然根据比较优势战略,一国进出口会基本平衡,那为什么中国现在外贸顺差如此之大,难道不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导致的么?
林毅夫:中国现在外贸顺差这么大,我想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前一段时间投资过热,造成生产能力过剩。
其次,中国贸易盈余如此之大,也与美国有关。我们知道,美国居民储蓄率非常低,而且有财政赤字,这代表美国国内的需求过多,而国内需求过多一定会表现为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占全世界经济的1/3,它的贸易逆差加大以后,一定会变成其它国家的贸易盈余。根据统计,美国1990年代中期,贸易逆差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大概只有1%,但现在已经增加到6%以上。所以,必然有其他国家的贸易盈余会越来越大,其实,日本、德国在这段时间里也出现同样的贸易盈余剧增的情形。
第三方面原因,有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本应该是我们的主要进口品,但是他们除了飞机以外很多东西都对我们封锁,这样我们想进口就进不来;但我们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涉及国家安全,障碍较少,所以这种局面也不是由我们造成的。
第四,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造成贸易盈余虚高。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很大,投机者普遍预计人民币可能会升值20~30%,而我国资本账户还没有开放,就以隐蔽的方式利用高报出口价值,低报进口价值,来投机人民币升值。这是在任何资本账户受到管制的国家,当出现汇率大幅升值的预期时都会出现的情形。日本在1985~1987年日元大幅升值时期,经常账户盈余、外汇储备也同样出现快速增加。我想中国现在经常账户盈余如此大,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顺差扩大并不是比较优势或者出口导向战略导致的,而是国内外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林毅夫:对。如果真的按照比较优势,没有这些内外部因素,进出口一定是大致平衡的。
2.“贸易摩擦实际上是政治秀”
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必要假设是,国际间商品自由流动,但现实可能并非如此。尤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不断增加的出口额对国际市场影响巨大,这与四小龙的出口导向战略所引起反应不能同日而语,因而从反倾销到施压人民币升值,再到反补贴,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中国这样规模巨大的经济体,是否能复制四小龙的模式?
林毅夫:回头看改革开放以后的这28年,1979年我国出口约136.6亿美元,进口约156.7亿美元;到2004年,出口约5933.2亿美元,进口约5612.3亿美元,进出口的增加幅度基本上是相当的。2005年以后,我刚才分析过因为投机资金的影响,贸易盈余数据不准。
综合来看,我国出口固然增加了,给国外带来竞争压力,可是同时进口增加也给国外创造了市场。当然这种压力可能会有些不同,因为我们出口的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比较密集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的出口品的就业含量较大,而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就业含量相对较少。
说到贸易摩擦,从1995年以来,我国确实是遭受反倾销控诉最多的国家。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比如2005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51起,占全世界反倾销控诉案件的一半,但涉案金额才17.9亿美元,只占当年出口7619.5亿美元当中的0.2%。所以我想说,现在贸易摩擦问题看起来好像很严重,但实际上是政治秀。
除了贸易摩擦外,现在全球经济增长有放缓趋势也是很多人的担忧,中国是不是还具备当年日本崛起时有美国广大市场带动的情形?
林毅夫:如果全球经济放缓,那也仍然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最好。首先,我们的出口产品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接近于生活必需品,不管收入高低总是要消费,而且,人口增长,消费就要增长。其次,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我们的产品价格会最低,竞争力最大,即使经济放缓,市场的规模还可能扩大。第三,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面对的会是全世界的市场,而不只是美国的而已。
有两个最好的例子。一个是1930年代全世界经济大萧条,但是在那一段时间日本的出口是增加的,为什么?日本当时出口就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个例子就是2001年以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带来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但是从2001年以后我国出口一直在快速增加,为什么?因为我们出口的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国际的经济形势如何,按照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都是最有利的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