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8|回复: 0

2018日本经济衰退的贸易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其有信服力的解释有这样几种:1.金融体制的缺陷与泡沫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日本的融资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大量中小企业与房地产业的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了巨额的银行不良债权,不良债权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经济的增长;2.企业尤其是国内经济部门的企业效益低下的影响,日本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内部治理结构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创新能力不足,开发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缺乏微观基础;3.日本陷阱的出现与宏观政策调控不当的影响。以上解释归根结底都是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大需求总量不足以拉动经济的进一步解释,本文从总需求的第四大总量—净出口出发,论述日本贸易竞争力的减弱与经济衰退,作为以上三种解释的补充。
  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被忽略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总需求的拉动作用,其大小由对外贸易乘数所决定,相对于政府支出而言,由于不存在挤出效应,因而其实际效果要大;二是资源配置效应,产业间贸易总是出口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考察,出口的产业或产品构成都是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相对工资率的产品,因而出口的增长可以改善一国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的增长;三是规模经济效应,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是累积产量的减幂函数,企业可以通过出口做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取更大份额谋取垄断利润,从而提高一国国民的净福利,如果该产业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度上高于其它产业,则还可以取得正的社会效应。日本的发展离不开钢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床等产品的出口,从人口、国土面积、资源、技术等方面来综合考察,日本绝不能算一个大国,能在世界上持续保持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国外市场的支撑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推行的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战略是值得商榷的。既然出口对日本经济具有显性作用,为什么在分析总需求各因素对经济衰退的作用时,会忽视贸易因素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净出口在日本GDP中所占比重太小,其影响可以忽略,(王洛林2001),以1995年为例,日本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9.4%,而净出口只占1%,也就是说,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GDP增长近0.6个百分点,而净出口需增长60个百分点才能达到同样的作用;第二是“日本神话”的影响,认为日本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部门高效率依然如旧,竞争力一如既往(袁跃东2001),日本经济虽然衰退了,但贸易竞争力并未削弱。
在总需求各构成因素中,消费一般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在经济衰退时,刺激消费往往成为首选之策。但消费主要受收入、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预期的作用相对很小,从长期趋势来看,平均消费倾向一般都很稳定。在个人的一生中,今日的多消费将以明日的少消费为代价,以一国的平均水平来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在总需求的各构成因素中消费是稳定经济而非扭转经济趋势的因素,只有变动不居者才是解释经济转折的关键,政策作用的对象,这也正是凯恩斯看重投资因素的重要原因。在日本经济中,投资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1986年11月至1991年5月长达54个月的“平成景气”期间,旺盛的民间设备投资就是支撑此次经济高涨的物质基础。同样,对于曾以“贸易立国”为经济发展之策的日本来说,进出口因素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尽管净出口只占日本GDP的1%,但进口毕竟是漏出因素,将其从出口中扣除必然低估偏估出口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正如税收与政府支出对经济的作用相异一样,我们不能将税收从政府支出中扣除,只算政府的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日本2000年上半年第2季度为例,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为0,但如果分开算,则出口的贡献度为+0.6,进口的贡献度为-0.6(注:转引自《2000-200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3页。)。
  三、日本贸易竞争力下降的直接市场原因
世界经济论坛所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认为,一国的竞争力指通过管理资产和经济过程、吸引力和扩张力、全球性和就近性以及通过把这些关系整合到经济和社会模型中去创造增加值和由此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贸易竞争力反映了国内经济竞争力在国际上的表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体现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引自《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第一辑)。比较优势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产业间的比较,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同类产业或产品之间竞争上的比较,对于资源贫乏,进出口都较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经济而言,贸易竞争力尤其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尤为重要。
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含量、技术创新以及同类产品的价格上。整个199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对日本的进口亦持续增长,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进行自私的日元贬值,因此日本的贸易还是盈余的,但这种盈余并不代表竞争优势,一旦国际市场形势逆转,其出口即严重受挫,1993-1994年日本由于贸易黑字导致日元升值,立即大大削弱了日本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汽车、家用电器等出口产品可以说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因日元升值出口锐减,仅汽车一项,1993年就下降8.4%(注:转引自车维汉《日本经济周期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第395页。),直接导致1990年代日本衰退的开始。出口指数[等于(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常用来表示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大小,其值在-1至+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产业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反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代表日本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出口指数值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86年的0.48下降到1998年的0.27,软件业的出口指数95年、97年、98年均为-1,(注:转引自白雪洁《“IT革命”与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日本学刊”2001年第3期。)。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做的调查表明,日本目前企业购买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是美国企业的1.87倍,中国企业的5.57倍,表明日本的物价水平依然在全世界居高不下,具体说,日本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是美国的1.03倍,能源为1.53倍,服务价格为2.73倍,明显高于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日本的工业制成品是中国的2.49倍,服务价格是8.44倍(注:引自《国际金融快讯》,2001年8月6日,第143期。),企业成本高,加之质量差距与别国日益缩小,严重影响了日本产品的竞争力。随着中国以及东亚其它新兴工业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产品再也不像1980年代那样畅销全球,以彩电为例,与中国相比日本彩电的价格/质量指标肯定是高的,近几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国产彩电的日益普及可为明证,尽管仍有一些爱时髦的人偏好日本货,但这样的愚行已不普及,消费者的货币选票胜过了一切计量分析。从总体的情况来考察,自1993-1998年,日本的货物出口所增非常有限,从3526.6亿美元增长为3740.4亿美元,而从1995年算起,则从4287.2亿美元降为3740.4亿美元(注:引自《2000年国际统计年鉴》。),1996—2000年,日本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例下落了1.3个百分点(注:转引自课题组《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