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回复: 0

2018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世纪伊始,“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中国行将加入WTO,意味着我们行将全方位高层次地融入“全球化”的时代进程。如何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抓住“全球化”的机遇,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种情势下,重温江泽民同志最近有关历史机遇的一次谈话,很有必要。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十五”计划时,特意回顾了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出现的三次大机遇:第一次是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引发了欧洲思想、社会、经济的大变革;第二次是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纺织业率先形成了机械化大生产,西方国家经济迅猛崛起;第三次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相对论、量子论的创立,产生了世界性的巨大影响,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三次大的机遇,中国都没有赶上……
  通过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新世纪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要开拓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
  江泽民同志的谈话,对于我们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球化”的世界潮流,给我们又一次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丧失这个机遇,后果不堪设想。改革二十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认定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在基本顺利地推进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可以说,面对“全球化”的要求,我们从思想条件到物质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不移、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成功地融入“全球化”进程。
  为了自觉地抓住“全球化”的机遇,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全球化”世界潮流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必然性。美国著名的全球问题战略家约瑟夫.奈先生在第一届“全球化论坛”上发表演讲追溯“全球化”由来,将丝绸之路等亦纳入了“全球化”的历史。此说遭到一些与会者的反对,如刘吉先生就指出:现在所谈论的“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由高科技所支撑的、打破国界与地区界限的全球范围的经济社会整合,而非传统意义的民族、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我则以为,“全球化”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约瑟夫.奈先生所表述的“全球化”是一种广义的“全球化”,刘吉先生所肯认的“全球化”则是一种狭义的“全球化”。前者展示了“全球化”如何成为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后者则凸显了“全球化”对于当代世界的别无选择的现实要求,二者的统一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全球化”轨迹,这条历史的轨迹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升级:
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全球金融贸易体系与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跨国公司的全盛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
信息革命,高科技推广(20世纪80年代~)
  “全球化”是近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早就肯认并揭示了这种“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世界市场”的论说和对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的高度评价便是明证。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趋势更是不断地走向“全球化”。具体地说,这种“全球化”的内在必然趋势来自于科技发展的“创新”特征,来自于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原则,来自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性。每次“全球化”的升级,都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都有新的技术进步的支撑,都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格局。由高科技所支撑的新一轮“全球化”更带来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的充分开拓,资本、技术的最高效率的使用。由此所创造的财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造福于全人类,应当特别指出,其中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三十年中,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例增加了三倍,而这些国家的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只有靠经济开放也就是融入“全球化”才能解决,如资金短缺,技术、管理落后,人口爆炸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