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3|回复: 0

2018我国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09: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已处于世界第三位,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生产链条的低端,对外贸易大而不强。“贸易大国”如何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我国如何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贸易,大国,强国,转变路径
  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到了现代高技术信息知识产业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也应从追求数量规模的扩张型转变为追求综合效益的国家福利贸易强国型,国家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也应从廉价劳动力优势扩展为体制、人才与技术综合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则从单一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战略提高到劳动、知识、科技、服务等多层次战略。就是说,我国强国型的外贸发展战略应是在发挥中国现有的劳动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努力拓展和建立我国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效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基于这一原则,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贸易强国的发展目标。
  一、立足本国优势,促进生产要素结构升级
  根据资源禀赋,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虽然基于这些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就资源的利用来说,还可能有潜在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和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既是我国目前要素禀赋条件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充分就业目标和加速资本积累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存在近千万城市失业人口,农村中还有三亿富余劳动力等待转移。从理论上讲,居高不下的非自愿失业(不论其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意味着实际GDP低于潜在的水平。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也是经济缺乏效率的表现。从现实意义上看.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是我国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在劳动力要素无法像资本要素一样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较为自由地流动的情况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首选。因为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使占社会劳动力绝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逐步从事非农业劳动。特别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技术素质偏低,只有在技术含量低的行业里才能找到工作,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领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就业机会,让广大的劳动者可以从经济的增长中受益,是提高资源效率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从成功的国家的发展经验看,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在内,二战后从一个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差不大的起点,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变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国家。这些国家就是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着手,根据他们当时劳动力多、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结构,先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以后,才逐渐把已经失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同时提高自己的产业和技术水平,发展重工业、汽车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从我国的产业发展状况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产业群体的外部经济性使我国发展高档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国现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现代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渗透,着力于新型化、多层次化、精细化产品的开发,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增加其附加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拓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决定的静态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竞争优势体现为动态的比较优势。单纯地依赖静态的比较优势必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家实力增强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性战略产业具有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主导性的产业往往是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在一国的发展水平与该国的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不仅仅要获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带来的比较利益,更要借助开放型经济提升和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我国能否最大程度地分享参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关键取决于我国能否尽快提高外贸出口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对处于发展阶段、资金紧缺的我国来说,现应主要通过引进技术来实现技术进步这一点已取得共识,关键问题是如何加强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引进技术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根据日本通产省的调查,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日本研究和开发费用中有三分之一用于与引进技术有关的项目的研究,同时在消化吸收中培育自己的技术队伍,每引进一项工艺技术,都组织培训一支技术力量对这项技术进行消化使之产业化,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但在引进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问题。2002年大中型企业投入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之比为1:1.01(就是拿1亿美元引进一套高技术设备,用1.01亿美元来消化吸收它),远远低于1:10的国际水平。所以在今后的技术引进中,我国要注意增加消化吸收的投入。
  在强调引进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要加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投入,加强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改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过分依赖外资企业的现状。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只能是成熟的或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先进的核心的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获得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要素,其最终出路还是要依靠自主创新。虽然目前我国在资金和技术要素上处于劣势,但像我国这样的大国,政府的行政主导力量很强,完全有能力动员社会一部分资源来进行自主创新,发挥政府在自主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确定和扶持我国未来出口的战略产业。从科技计划管理体系、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宏观管理、加强协调服务,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加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强化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确立一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重点项目,在国家重点扶植基础上集中力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群。
  三、规范出口行业管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
  我国是贸易大国,进出口规模大,对世界市场价格影响大,应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改变无序竞争的状态。通过兼并和联合等方式,扩大我国外贸企业的规模,节约成本,形成规模经济,走规模经营之路,争取在出口时获得高价,进口时获取低价,改变我国的贸易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