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4|回复: 0

2018国内区域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家竞争力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09: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 要:大国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呷是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替代的关系;二是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国内区域贸易能提升大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区域贸易,国际贸易,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分工和专业化,国家竞争力
  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对本国工业化都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大国而言,似乎国内区域贸易的作用比小国更加明显。根据Chenery.H等人的研究,在大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内贸易的扩张对轻工业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80%,对重工业的贡献率约65%,而小国分别为60%和40%。简言之,在大国经济中,国内贸易无论对轻工业还是对重工业的最终贡献率都大于小国。另据库兹涅茨的研究,对大国而言,如果国内区域贸易发达,在国际贸易依存度很小的情况下也可实现经济的增长,原因是大国的国内市场和资源条件允许其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指出这些不是说我国不需要国际贸易,也不是说我国不需要继续扩大对外贸易,而是提醒我们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国内区域贸易对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在国内各区域存在大量贸易壁垒和国内区域贸易占GDP总额较小的情况下,各地就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而且各个区域对国际贸易的热衷程度远远大于对国内贸易,并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对外贸易偏好。这种贸易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我国作为大国经济所拥有的全国范围内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等优势难以发挥。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逐年兑现加入WTO承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协调国内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已成当务之急。
  1、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的相互替代关系
  一般认为,国际贸易与区域贸易有共同的贸易基础。迄今为止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比较优势仍是贸易主要基础。在比较优势的多方面来源中,最常见的仍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下面就以要素禀赋为例,探讨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相互替代关系。
  假设A国有E和W两个地区,生产X(劳动密集型)和Y(资本密集型)两种产品,使用K(资本)和L(劳动)两种要素,没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K也不跨区流动,并且区域和国际贸易的基础都是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使用地区或国家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都拥有竞争优势。再假设在开始时,E、W两地区相对要素禀赋与世界要素禀赋相同,既无区域贸易,也无对外贸易,A国的生产量等于消费量。劳动力从W流向E,而资本不流动,导致了区域和国际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下面分几种情况来讨论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替代关系。
  1.1区域不完全分工时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显然,劳动力的流入使E成为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地区,生产更多的X,而W地区生产更多的Y。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E地增加的X的产量将等于W地减少的X的产量,E地减少的Y的产量将等于W地增加的Y的产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整体,A国的生产量仍然等于消费量。由于两个地区的生产与需求偏离;贸易不可避免,E将输出X输入Y,W则相反;至于这种输出和输入是采取区域贸易,还是对贸易的形式,或者两种贸易都发生,则稂难确定。因为根据假设,这时对外贸易和区域贸易的价格相同,交易成本也相同,两者没有差异。更为一般的情况是两种贸易并存,并且这时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对外贸易是一种严格的交叉贸易,E、W两地的对外贸易形式相反而贸易量相等,使得A国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进口和出口X与Y,并且X和Y的进口和出口量均相等;第二,由于总贸易量一定,区域贸易量增加将减少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量增加将减少区域贸易量,两种贸易之间有明显的替代关系。
  1.2区域完全分工时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仍然假设劳动力由W流向E,并且数量足够大,致使W完全分工于Y后仍在继续流动。在这种情况下,W地区不仅将减少X的产量,还将减少Y的产量,而E地区只增加X的产量;A国为了保持原来消费中X与Y的相对量,必须成为Y的净进口国和X的净出口国。这和E地区以前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形式是相同的。两地区的区域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来实现上述结果:第一,E和W同时有区域贸易和对外贸易,E输出X输入Y,W相反,且E的对外贸易量超出W的,以保证A国是X的净出口国和Y的净进口国;第二,E和W的贸易一部分是对外贸易,但E的对外贸易量超过w的对外贸易量,维持A国作为一个整体的贸易形式;第三,W的贸易全部是区域贸易,E的贸易则包括区域贸易和对外贸易,E的贸易形式就是A国作为一个整体的贸易形式。,第一种情况最为一般,并且此时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替代关系表现得更突出,一种贸易的增加将减少另一种贸易。当劳动力继续由W移向E,致使E也完全分工于X时,其结果与上面两种情况相同,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替代关系仍然存在。只不过由于劳动力要素分布更为不均,A国作为一个整体;Y的产量更低,消费水平也更低。
  以上分析了资本不跨区流动且劳动力区域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替代关系。在劳动力均匀分布而资本不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这种替代关系同样存在,只不过区域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形式将相应地有所改变;这里不重复。
  由于在维持贸易平衡的前提了,区域贸易量对于两个地区而言是相同的,拥有较大贸易量的地区也就是拥有较大对外贸易量的地区,并且该地区的贸易形式决定了A国的对外贸易形式。也就是说,把A国划分为两个地区后,它以地区的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A国总的对外分工和贸易形式是其地区对外分工和贸易形式的加总;只要各地区的对外贸易形式不同,就存在区域贸易和对外贸易互相替代的可能。
  1.3影响贸易量在区域贸易和对外贸易之间分配的因素
  在各地区的贸易量和贸易形式一定的条件下,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贸易量在区域贸易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分配。没有政策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这种分配主要取决于这两种贸易的贸易条件和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出口方而言,如果区域贸易的贸易条件优于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它将努力把对外贸易转化为区域贸易,直至两者的贸易条件相同或对外贸易量降为零;如果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更优,则相反。而在两种贸易的贸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更高,它会把对外贸易转化为区域贸易,如果区域贸易交易成本更高,则相反。由于在自然状态下对外贸易交易成本要高于区域贸易,因此区域贸易在许多发达大国工业化进程中曾得到了先于对外贸易的大发展。
  2、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
  2.1国际贸易促进国内区域贸易的发展
  布罗代尔在对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欧洲民族国家全国性市场形成的历史详细考察之后得出结论:对外贸易的繁荣通常是统一的民族市场最终诞生的前奏……从地区市场发展到全国市场,把几个范围不广,几乎独立且往往颇具个性的经济区连为一体,不是自发完成的,统一的国内市场既是在政治意志的强制下,也是在资本主义商业扩张尤其是在远程对外贸易的强制下才得以完成的。
  2.2区域贸易量扩大促成的企业规模经济能改变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随着国内区域贸易量的增加,国内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大,企业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为提高价格竞争力提供基础。价格竞争力提高后,在其它条件特别是非价格竞争力不变的情况下,不仅会增加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困难,而且一国原来即使在国内市场上难以和别国产品相竞争的产品,也有可能成为出口产品,从而获得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改变竞争优势的国际分布。如图1所示,AC为某种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假设国内、国外企业都采取成本定价原则,A国在获得规模经济前的t点,国内产品价格是P1,而W国该产品价格是P0,P1P0,A国在W国进入其市场的交易成本低于(P1-P0)时,仍将进口该产品;而当A国通过区域贸易,在t1点获得了规模经济后,其价格降至P2,P2P0,如果A国产品进入W国市场的交易成本小于(P0-P2),A国将获得该产品上的国际竞争优势,并将出口该产品。
  2.3行业外部经济强化产品的持续竞争优势,阻止潜在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假设A大国虽然在i产品的生产并无要素禀赋优势,而j小国在产品i的生产上具有要素禀赋优势。如图2所示,WI代表世界i产品的需求。A和J两国均可生产,AC为A国i产品平均成本曲线;ACˊ为J国i产品平均成本曲线。两条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表示该行业具有外部经济。ACˊ位于AC的下方意味着每一产量水平上,J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按照要素禀赋理论,J国应该生产i产品并出口。由于历史原因,A大国首先生产i,由于A大国国内区域贸易发达并且对该产品的需求很大,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舶作用下不断降低成本,并出口到世界市场,最终以P,的价格和AC1的平均成本(P1=AC1)提供Q,数量的产品i,世界市场的均衡点为E1点。如果J国生产并出口产品i的话,它可以以更低的价格P2(P2Pf和更低的平均成本AC2(AC2AC1)向世界提供更多数量的i产品Q2,使世界市场的均衡点变为E2;但E2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因为A国在国内区域贸易扩张的基础上,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先发制人,已经占领了世界市场,把平均成本降至AC1,而对于要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i产业的J国而言,面临着比AC1还高的初始成本C0。所以尽管J国拥有要素禀赋优势,有较低的潜在生产成本,但其在i产业的起步阶段却无法与大国A竞争。A国i产业的先期建立,在国内区域贸易的基础上,拥有了该行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巩固了现有的贸易模式,从而限制了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
  2.4区域贸易促成的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斯密定理告诉我们,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区域贸易发生后,使得企业面对的是全国范围的市场,从而具备分工发展所必需的前提条件,能实现加C经济和专业化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经济是指当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时,随着在此生产活动中的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其边际或平均劳动生产率因之而不断提高的经济现象。从成本的角度看,专业化经济表现为在一定区间内,平均成本随着专业化水平的上升而递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