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2|回复: 0

2018对我国元代与高丽的贸易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利用中外历史学、语言文学、考古学等资料、特别是以往不太为人注意的原始材料,考查论述元代中国同高丽经过海、陆交通进行的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贸易往来,种类丰富的进出口商品,及商业活动对双方社会风习和民众生活的影响与渗透。元丽民间商人的交往更生动的反映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关键词:元代;高丽;贸易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d material and so on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language literature, archaeology, is specially formerly not too the manner attention raw material, the examination elaborated the Yuan Dynasty China after to cross ocean many kinds of channels which with Korea, the different form and the scale trade, the land transportation carried on, the type rich import-export goods, and the trade activity the influence which and the seepage lived to the bilateral society habits and customs and the populace. Yuan Li folk merchant's contact more vivid reflection two peoples' traditional friendship.
key word: Yuan Dynasty; Korea; Trade  
前言 
   中国与朝鲜直接山水相连,自古以来经济文化交流非常密切,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近年来已有不少相关的著述,(注:朴真奭《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其中论述了《十三世纪后半期至十四世纪元与高丽人民的往来和科技交流》;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和陈高华《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韩国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中朝关系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蒋非非等《中韩关系史古代卷》社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等。皆或多或少地述及元丽贸易,可备参考。)但是对于元代中国与高丽之间的商业贸易,仍留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文即试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展现元与高丽贸易的历史画卷。疏误之处敬希补正。
      一
   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易是元代发达的海外贸易之组成部分。元丽之间贸易的发展与当时历史、地理条件、社会和政策的背景密切相关。首先,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大地经历了两百余年的宋、辽、夏、金对峙的局面,并拓展为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以前各政权分立时交通道路上人为的界限、障碍为之一扫,干扰贸易的政治因素也不复存在,(注:宋与辽、金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紧张,相互防范、阻隔,宋朝与高丽的贸易往来就减少,宋又惧怕辽金间谍混迹高丽商人前来,时或将高丽商人疏远或婉拒与之贸易。宋与高丽贸易的北方一些口岸也由盛转衰。这些情况在元统一中国后就无由发生,原来北方的港口、海道重新成为元丽商贸的重要途径。)统一而辽阔的疆域内道路网络四通八达。东北与高丽的陆路往来可称近在咫尺,更似闲庭信步。元代的航海技术、装备、运输及管理能力都较前代有所改善提高。这些皆有利于商品物资对外交流。同时,元政府采取对外开放、发展贸易的政策。一方面,元朝以“官本船”制度,“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利润官府取七成,贸易人得其三;有时“官自发船贸易”,(注:《元史》卷94《食货志》。)乃至派遣船队专为皇室经商盈利;(注:《元史》卷38《顺帝纪》。)并在相应管理下准许和放任官民僧俗私人从事海外贸易,“勿拘海舶,听其自便”。(注:《通制条格》卷18《关市·市舶》规定,禁止市舶司及所在地官员“拘占船舶,捎带钱物下蕃货卖”;准许其余“诸王、驸马、权豪势要、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诸色人等下蕃博易”,“依例抽解”。《元史》卷94《食货志》载至元31年成宗诏有司“勿拘海舶,听其自便”。)故私营贸易相当发展:权贵者以“巨艘大舶帆交蕃夷中”;(注:陶宗仪《辍耕录》卷5《朱张》。)“富民往诸蕃商贩,率获厚利”,“商者益众”。(注:《元史》卷205《铁木迭儿传》。)另一方面积极招徕海外各国来元交易。如1280年,元世祖诏行中书省:“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注:《元史》卷10《世祖纪》。)所以元代的海外贸易蓬勃发展。而高丽社会“上下以贾贩利入为事”(注:《宋史》卷487《外国》3《高丽》。(韩)郑麟趾《高丽史》卷46《恭让王》载当时(1391年)“无赖之徒,皆利远方之物货,不事本业”,可见宋历元至明,高丽与中国的贸易长盛不衰。)的风习亦相延不改,因此,元与高丽的贸易同元代整体国际贸易一样兴旺。
   元与高丽进行贸易的主要地区,包括今山东半岛、北京、天津一带、辽宁、吉林等北方、东北地区和江、浙、闽等东南沿海省区。海路贸易的口岸,北方有今天津附近的直沽,明确见于高丽文献的记载。《原本老乞大》中的高丽商人李某在大都卖了行货后,即“到直沽里上舡过海”回国。元朝的大都商人经海路往高丽,最近捷的港口也就是直沽。山东半岛也有与高丽通航的港埠,高丽官方曾到益都贸易。其实山东与朝鲜半岛有历史悠久的海路交通和数处重要港口。据《管子》等书所讲,春秋战国时齐国就从海路进口朝鲜的“文皮”。朝鲜境内考古发掘到我国战国时期的很多货币明刀钱、安阳布钱和各种金属用具。(注:《朝鲜考古学研究》第196-236页,转引自朴真奭《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第10-11页)隋唐以来,淄、青、莱、海等与朝鲜海交一直密切,“登州海行入高丽道”是唐代海外交通的重要线路。(注:《旧唐书》卷199上,《新唐书》卷220《高丽、百济、新罗》,《新唐书》卷43下《地理》7下。)密州、诸城、登州(包括牟平、文登、斥山)、青州等地因新罗人旅居者甚多,而形成“新罗馆”、“新罗坊”。(注:《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2,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宋代,熙宁七年以前“高丽入使,率由登、莱。”可知山东半岛沿岸诸地在与高丽交往中的地位。宋熙宁七年后,因高丽方面顾虑政治环境干扰,“欲远契丹”,而改“由明州诣阙”。(注:《宋史》卷487《外国》3《高丽》。)入元以后,政治因素已无问题,历代相续的由山东通往高丽的海道与港埠也应有所恢复,重新发挥作用。
   东南沿海与高丽交通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庆元和泉州,其他如上海、温州、澉浦等,亦不乏与高丽的往来。(注:详参陈高华《元朝与高丽的海上交通》《震檀学报》(韩国)第71、72合刊。)
   庆元港宋代曾称明州,宋时已为与高丽交通的重要港口。熙宁前即屡有高丽海船至境上,熙宁七年后,高丽船“来者益多”,“直趋四明”。中国官私船舶赴高丽也多由明州定海“绝洋而东”,遇便风,三日入洋,又五日抵朝鲜之黑山入其境。元时,庆元贸易更发展,为元代市舶司所在地之一。庆元港地处甬江上游奉化江、余姚江汇合处,位置适中,距温州218海里,距杭州167海里,距上海136海里。“南通闽广,东接日本,北距高丽,商舶往来,物货丰溢。”(注:至正《四明续志》卷1《土风》。)据载此港于元代进口货物220余种,比南宋多50余种。元人有诗描述庆元港的海外贸易盛况:“是邦控岛夷,走集聚商舸,珠香杂犀象,税入何其多”。(注:张翥《送黄中玉之庆元市舶》《元音》卷9。)泉州港为元代第一大港,亦市舶所在地,海外贸易一派繁荣。福建与高丽贸易自有其历史传承。据《宋史·外国传》《高丽》载,当时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高丽史》载,北宋中叶后有时泉州赴高丽的海舶比明州往高丽的船还多。(注:据《高丽史》,宋真宗末年到高宗初年,宋商赴高丽93次,其中可考籍贯者25例,泉州9例,福州2例,明州5例,台州、广南各3例。)到元代,泉州则是“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巨商富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其民往往机巧趋利”。(注:吴澄《送姜曼卿赴泉州路录事序》《吴文正公集》卷16。)庆元、泉州常年往来着高丽与元贸易的货船。高丽方面的礼成江口是与中国贸易的重要口岸,十三世纪已臻繁荣:“潮来复潮去,来船去舶首尾相连,朝发此楼底,未午棹入南蛮天(中国南方)”。(注:朴真奭《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页。)元人周致中的《异域志》著录了214个国家和民族与元代有交往,其地域范围最近的即是朝鲜。除海路外,元代北方陆路对高丽的贸易数额也相当多。
 二
   元与高丽的贸易以官方和民间两大形式为主。(注:韩国学者把中世纪韩中贸易更细分为官贸易、附带贸易、公认民间贸易和秘贸易、朝贡贸易、准朝贡贸易等,颇可参考。见韩全海宗《中世纪韩中贸易形态初探》,并认为元丽间仅有数次官方贸易和一次秘贸易,见《论丽元贸易性质》。二文皆载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笔者以为简要分析中韩贸易的四种形态实质还是分属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大类别,且元丽之间贸易史实也发掘了稍多的资料。)官方贸易主要通过“朝贡”或“交聘”“回赐”的形式进行。互赠礼物(贡物也给免税),实质是变相的贸易。外国商人也常将运来物货说成“呈献”“进奉”(有的假本国君主的名义),但却“依着时价要钱”。(注:《永乐大典》卷19425载《成宪纲要》《驿站》记“海里做买卖的人每,将着宝货等物,指称呈献物货……到这里呵,依着时价要钱”。)元政府为免于进奉过多,负担过重,以致不得不只按货物的十分之一作进奉处理,其他依例抽买。元政府有时直接“官自发船”到海外贸易,自是一种官方贸易。榷场互市也是在元官方管理下与高丽进行贸易的途径。
   首先看榷场互市。元朝与高丽在两国陆路交界地区的榷场互市贸易,时置时罢,史料记录较少而不详。高丽方面载,1224年(高丽高宗十一年),元政府同意在两国边界“各置榷场,依前买卖”。(注:郑麟趾《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元朝有专门的官吏负责管理市场,收取税利。如1286年,高丽史载“元遣使算商人税钱”。(注:郑麟趾《高丽史》卷30《忠烈王世家》。)《元史·高丽传》载,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十月,帝遣阿的迷失、焦天翼持诏,谕以开榷场事,三年正月罢互市。《元史·世祖本纪》记中统二年七月癸亥:“巴思答尔乞于高丽鸭绿江西立互市,从之”,中统三年正月庚午,“罢高丽互市”。(注:《元史》卷4、卷5《世祖本纪》。)
   据前述史料,于边境地的榷场,在元世祖时已不存在,但元丽官方在其他场所的互市活动并未停止,而在继续。《高丽史》记元宗十二年(1271年)凤州经略司以绢一万二千三百五十匹,来市农牛。(注:郑麟趾《高丽史》卷27《元宗世家》。)忠烈王四年(1278年)五月,遣前大将军尹秀,市马于北京;忠烈王十三年(1287年)三月,遣将军张舜龙等...令求买公主真珠衣;忠烈王二十年(1295年)高丽政府遣人“航海往益都府,以麻布一万四千匹,市楮币”。(注:郑麟趾《高丽史》卷28、30、31《忠烈王世家》。元时称益都路,不称益都府,《高丽史》记载有误。)高丽换取元的纸币以购买元朝市场上的商品。经海道往益都(今山东青州市及潍坊市辖区)贸易,反映了当时山东半岛也有元与高丽贸易的重要口岸。元人朱晞颜作《鲸背诗》云:“高丽辽阳各问津,半洋分路各复神,风帆相别东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据研究认为向高丽和辽东的分路航行,是在山东半岛附近海域。(注: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5页。)十三世纪末,高丽国王派遣周姓侍郎由海路抵杭州,与元地方官员商议双边贸易事宜。(注:姚燧《史公神道碑》《牧庵集》卷16。)高丽忠肃王时(1314年),成均提举司派博士柳衍、学谕俞迪来元江南,以宝钞150锭,购得经籍一万八百卷而还。(注:《高丽史》卷34《忠肃王世家》。)到高丽晚期,高丽国王甚至连年派遣官员或委托富贾巨商,从事贸易获取利润。如忠惠王时期(1342)年三月丙申,遣南宫信赉布二万匹及金银钞市于幽燕。1343年“王召富人大护军林桧、前护军尹庄等十余人,授内库货,如元贩卖”。(注:《高丽史》卷36《忠惠王世家》。)元政府也多次派人携官绢、币帛等物为元镇戍屯田军赴高丽求佛经纸、购买耕牛、粮食乃至人口等。元廷有时视需要从高丽或元方调剂粮食等物资,类似统购统销。元丽官方以“朝贡”和“回赐”的方式互相赠送、交换大量物资,元廷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赐多超过贡物所值。(注:胡祗通《紫山大全集》卷7《八蛮来朝诗》。)双方派遣的贡聘使节常常私自带一些物品进行交易。元政府对此种行为司空见惯,一般也不深究,准许高丽来使个人贸易。但高丽政府若发现赴元使臣夹带人众和获私利隐匿过多,则予治罪。如高丽元宗四年(1263年)十二月壬戍“流朱英亮、郑卿甫于岛。英亮等尝赴北朝(元)时,受人货赂,带十七人而行,多行买卖,至是事觉。没十七人银瓶一百七十口、真丝七百斤,皆配岛。征英亮银九斤,卿甫七斤。”(注:《高丽史》卷25《元宗世家》。但据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宋时高丽允许贡聘使臣个人贸易:“高丽故事,每人使至,则聚为大市,罗列百货,而金银器用悉王府之物,及时铺陈”。元时,高丽可能有不同规定。)附带提及,高丽使节除了完成其首要任务外,有些活动直接促进了经济交流,推动了后来高丽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商业贸易。如元末出使元的高丽使节文益渐(1329--1398)把元的棉种带到高丽,使人推广栽种,并迅速发展了棉纺织技术。棉织品成为高丽重要的新产品,(注:《高丽史》卷111《文益渐》。)并向国外输出:1396年和1423年先后开始出口到中国和日本。(注:杨昭全、韩俊光《中朝关系简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19页。)
   根据《高丽史》(卷二二至四四,《高宗世家》至《恭愍王世家》)的记载,有元一代,元朝使节携带物品赴高丽共61次,计:元世祖朝(1260-1294年)18次,成宗朝(1295-1307年)12次,仁宗朝(1312-1320年)2次,泰定帝朝(1324-1327年)1次,顺帝朝(1333-1370年)18次。高丽使臣携带物品赴元朝共138次,计:高宗朝(1214-1259年)23次,元宗朝(1260-1274年)14次,忠烈王朝(1275-1308年)66次,忠宣王朝(1309-1312年)6次,忠肃王朝(1313年-1339年)12次,忠惠王朝(1340-1344年)5次,忠穆王朝(1345-1348年)13次,忠定王朝(1349-1351年)1次,恭愍王朝(1352-1370年)8次。没有明确记述所携何物。不排除有物资交换的贡聘往来次数更频繁。据统计,1218至1367年间,高丽向元派使节479次,元赴高丽使节277次。
   高丽王进献的物品有(依《高丽史》记载的顺序):鹞子、好铜、黄白纸、金锤、金鳝、银鳝、獭皮、真紫罗、细苎布、纸、玳瑁、白苎布、表纸、奏纸、金盂、银盂、阿吉儿合蒙合皮、鹰、铁、真珠、金、日本栗、虎皮、花文大席、人参、鹄肉、牛、香菜、水果、白银满镂镀金台盏、白银满镂瓶、银锤、虎豹皮、白马、金盏、银镂葵花盏、金瓶、米、木衣、脯、獾皮、野猫皮、黄猫皮、鞍骄、耽罗马、金瓶、镂银壶、银汤瓶、银大尊、半镂银胡壶、金画瓮器、野雉、耽罗牛肉、耽罗酥油、海菜、干鱼、干脯、画扇、酒锺、皮货、织纹纺布、熊皮、熊羔皮。
   元帝回赠的物品有:西锦、历日、金线走丝、色绢、骆驼、良马、弓矢、重锦、秤子、等子、鹘、海东青、宝器、凤瓶、玉笛、彩帛、海青圆牌、铺马扎子、金瓮、玉带、金袍、米、鹦鹉、银、宝钞、织金段、红绢、葡萄酒、线绫、红绡、金段、金段衣、绣段、绫素段、木棉绢、剑、御鞍、金鞍、黄金、羊、鹄、楮币、浮车。(注:此处统计仅根据《高丽史》,未包括元朝方面记录,故不全面。)
   贡赐礼品货物有相应的礼仪程序,以示隆重。如元廷赠高丽历日,派专使携诏书置锦盘:侯仪太使立金銮,宝历新成锦作盘……中郎仗节使三韩……独卷丝纶渡遥海,远人愈觉圣恩宽。这是描写赠历情节的诗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