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7|回复: 0

2018妥善处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政治因素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09: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政治因素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跨国并购的风险。论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政治因素的干扰,并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政治因素
  
  一、政治因素增加了跨国并购的风险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获得资源、开拓市场、获取技术、品牌建设等动机的驱使下,诸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并购的频次、金额、范围等不断扩大,日益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对于迈出跨国并购步伐的中国企业而言,中国企业不但面临着市场意识、管理规范上的欠缺以及管理背景的不完善,更面临着东道国政治因素的挑战。
  跨国并购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东道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以及政治与经济安全方面的考虑,会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干预国外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并设置各种政治性障碍。这些“非经济因素”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往往左右着跨国并购的成败。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1.意识形态偏见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将和平崛起的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日益壮大的中国并购力量让许多国家感到意外、震惊、甚至恐慌。被收购企业所在国担心先进技术被中国企业掌握,或担心中国企业控制资源。以美国为例,美国人在文化心理上对中国企业存在着很深的偏见:美国人心理上仍然是“欧洲中心”(Europe Centric),这个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导致美国人对非欧洲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抱有特别复杂的心情,美国人可以在心理上接受英国、荷兰、甚至德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但对亚洲企业收购美国企业则十分警惕,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反感”。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在美国的不成功并购经历就是一个佐证。
  2.以国家安全为借口
  由于意识形态或“地缘”上的偏见,使得美国人在文化冲突以外,又产生了一种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例如,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案例将并购的扑朔迷离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6月,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让美国政界一片哗然,美国国会议员以“能源威胁”、“国家安全”、“掌握核心深海技术”等种种借口,要求美国财政部外国企业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严格审查这笔收购案中中国政府扮演的角色。美国政界高层同样以“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对中海油收购制造障碍。实际上,美国有关方面指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会威胁美国的能源安全,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优尼科在美国本土的产量不到美国消费量的1%,公司国际上的产量都不供应美国市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视为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一种挑战。此外,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时,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务院、国防部、商务部、司法部等十多个部门参加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并购案展开了广泛的安全审查,安全审查为期长达45天之久。此次安全审查带来的麻烦完全在联想预料之外,威胁到了联想整个并购计划的成功。还有,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及中国企业在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商业收购计划,甚至连民营的华为在印度的“扩张计划”也因为印度政府怀疑其有“军方背景”而被暂时搁置。
  2.对国有企业的专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虽然也存在国有投资或控股的企业,但是不仅数量很少,并且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私营企业则是这些国家企业的主要模式。由于制度转型尚未完成,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跨国并购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眼里,中国国有企业的行为就等同于中国政府的行为,因而会过分专注于SOE(State Owned Enterprise,国有企业),进而将中国经济中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归因于SOE自身的缺陷上,诸如“缺乏监管”、“缺乏激励机制”等。再加上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舆论压力,如果应对不当,也可能会给并购带来不少的困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