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7|回复: 0

2018对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09: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美贸易的现状,其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客观分析了中美顺差的原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 中美贸易 顺差 贸易不平衡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贸易不平衡渐成为一种态势,各国能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日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笔者就中美顺差的原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做一下分析。
  
  一、中美贸易现状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逆差;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1993年对美顺差62.7亿美元,2005年顺差1141.7亿美元,2006年达到1442.6亿美元,2007年顺差额达到1633.3亿美元,14年增长了25倍。而美国官方对中国的统计显示,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逆差,2005年美对中国逆差2016亿美元,2007年逆差达2562.7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美对中国贸易逆差2562.7亿美元,增长10.2%。美对中国出口方面,2007年美对中国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5.4%上升到5.7%,提高0.3个百分点,净增100.5亿美元,超过对日出口的626.7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美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中国增速高达18.2%,仅次于德国的20.2%;美自中国进口方面,2007年美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占美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15.5%增至16.4%,提高0.9个百分点,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3131.1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仍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且与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差距逐渐拉大。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中国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二、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
  
  1.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
  从中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顺差开始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期,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设立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转口到美、欧等传统市场。中国大陆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大陆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
  美国从日本的进口从1990年的12.2%,下降到2005年的8.3%;从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进口从1990年的12.2%,降至2005年的6.1%。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却从1990年的3.1%上升到14.6%。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很显然,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对美国顺差从1997年的169.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633.3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中国大陆对日本、韩国、东盟、台湾贸易逆差从1997年的163.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2.5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这说明中国大陆对东亚的逆差增加与对美国的顺差增加是相互转化的。
  2.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按原产地规则统计出来的
  由于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子公司出口改变了贸易流向,打破了过去的原产地规则的界限,从而改变了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内涵和经济意义,因此以原产地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方法,没有反映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出口迅速增长的真实情况:一国即使有大量顺差,也可能是外资企业造成的,本国获益不多;一国即使有大量逆差,也可能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结果,本国获得了巨大利益。因此,其统计意义明显大于其经济意义。美国与中国海关的统计方法不一样,美国是整体统计办法;而中国是对贸易增加值的统计,即从出口减去进口部分。所以,从美国方面看,顺差就比较大。实际上,中国产品出口的增加值是很少的。
  3.美国管制技术出口极大地限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美国的优势在高新技术,对中国进行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出口限制不利于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对美出口迅速增长,表明中方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发挥。中国商务部的数字显示,欧盟是2006上半年中国技术引进的最大来源地,占中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42.5%。日本和美国位列第二、第三,引进金额分别为33.6亿和20.8亿美元,金额占整个引进技术的25.4%和15.7%。据美商务部的资料,美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的比例正在持续下降,排列在日本、欧盟、中国台湾之后,美国占中国高科技进口的比例仅为13.47%。美国作为世界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却在中国市场处于劣势,不合理的出口管制阻碍了中美正常技术贸易。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同层次,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互开放,优势互补都将给对方带来经济利益。因此,扩大贸易是中美双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可能随之扩大。
  4.外资企业的带动作用
  一方面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传统企业(包括技术层面、产品质量层面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带动,越来越适合发达国家的市场要求;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帮助了不具备大规模出口能力的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业,像通讯和办公用品行业。所以,中国很快形成了大规模的加工出口能力,成为新的顺差增长点。
  
  三、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并不反映真实利益分配
  
  顺差和逆差并不能充分反映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真实利益分配格局,顺差大的国家可能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获得的利益较少,甚至出现“贫困化增长”;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出口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价格很低,但是,到了欧美的一些零售市场价格却很高。据调查,像中国的纺织产品,到了美国的超市价格就翻了4掊~5倍。原因是被欧美的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截留,赚取很大一块利润,而中间环节这块利润中国是享受不到的。总体看,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附加值很高,而中国在整个附加值中所赚取的比例却很低。
  以纺织品出口为例,2001年,美国取消对中国105种纺织品服装配额中的29种,2002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由于数量大量增加,而造成价格下跌,跌幅达30%~50%(下跌幅度主要包含中国失掉的29种配额租金,还包含因竞争造成纯单价的下跌。)如全棉针织类338/9S配额价2000年12月20日为美元32.69/打,平均单价约100美元/打。配额约占出口价的三分之一。2000年中国338/9S类别有1879000打,该项配额收入(租金)约为6142万美元。中国当年只要出口2亿美元的服装,就可得到6千多万美元的净收入。而到2005年该项配额取消时,按照中国目前出口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约需出口20亿美元以上服装,才能创造6千多万美元的利润。同样,347/8类别也需出口上十倍的增长,才能抵消配额收入的损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