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2|回复: 0

2018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09: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造成这一情况既有出口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依赖于技术引进的原因,又有出口企业缺乏消化吸收能力、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观念创新、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开发核心技术、管理营销创新,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出口企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海关总署预计,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可望达到1758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4%,净增3300多亿美元,其中出口约9630亿美元,增长27%,进口约7950亿美元,增长20%。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工制造水平稳步提高,部分商品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份额,我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但是,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出口增长质量不高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本文拟对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出口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漠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而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许多的出口企业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搞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装配业、一般产品制造业等,也就是说国外厂商要什么,出口企业就生产什么,挣的就是加工费和国家的出口退税。相比较自己开拓国外市场来说,这样的出口方式风险小,利润比较稳定。这就导致有些出口企业满足于现有利润,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意识。
  
  2.对于引进技术无法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引进先进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手段,到2005年,累计引进国外技术合同金额近1100亿美元。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10538项,合同总金额2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5.6%;技术引进不但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出口企业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去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习惯于搞技术引进。许多企业或者是认识不足,或者是技术人员力量不足,对买来的技术不去进行改进、完善,导致消化吸收创新无法进行。消化吸收弱,导致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3.自主创新缺乏资金支撑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作为反映投入强度的相对数指标,是当前在科技领域最能够体现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的一个概念。《200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达到2450亿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34%。应该说,这一数字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来说,中国的R&D投入仍显偏低。2005年这一指标韩国是2.64%,日本是3.12%,美国是2.6%,德国是2.5%。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自主创新缺乏资金支撑。
  
  二、增强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1.出口企业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加大研发投入
  自主创新要落到实处,首先出口企业在思想上要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由于仅依靠数量扩张,产品雷同,附加值低,导致出口价格不断走低,利润不断减少。所以,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制定一个长远的出口战略规划。国家当前的目标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过去“量大价廉”的粗放式出口已不被提倡,出口企业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不要满足于当前低价出口和加工装配所形成的利润,要在研发上舍得投资,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研发资金,逐步实施高附加值的自主创新出口战略。
  
  2.出口企业要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
  我国目前的国情是科技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自主创新应以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事实上,即便是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也善于利用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后,不仅要利用它快速形成先进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原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进、完善。我国的家电、通讯技术等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效果明显,涌现了TCL、康佳、美的、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典型。这些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它们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