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4|回复: 0

2018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2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在区域内贸易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区域经济合作没有重大的突破。基于此,本文在介绍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发展现状概况、特点、商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其合作进程的因素,并提出了单领域开发合作以及次区域合作的前景。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内贸易;次区域经济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作为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也不断增强。据统计,2000—2007年,东北亚区域贸易额由7710亿美元增长为11120亿美元,年均增长6.31%,与此相适应东北亚内GDP总额也以年均4.70%增长率持续的增长,从数据可以看出东北亚区域进出口贸易对推动东北亚各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现状
  
  众所周知,东北亚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日本、韩国的钢铁、汽车、化工、造船等产业的生产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中国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外向度的提高,也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东北亚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目前东北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其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区域内国家的多边经贸往来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2007年数据看,东北亚区域的GDP总值已接近10万亿美元,约占世界55万亿美元GDP的1/5,亚洲的70%,可以与美国和欧盟相比。2007年东北亚区域内贸易额约11120亿美元,占区域内国家对外经贸总额的30%以上,虽然还无法与美国为首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6.5%、欧盟的50%以上相比,但从东北亚松散的区域合作现实及短期内尚无法形成实质的经济圈来看,这种互利为基础的发展还是很快的。另外,从2007年区域内的双边合作看,区域内的中日、中俄、中韩、日韩、日俄、俄韩等双边经贸关系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中日贸易额为235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俄为481.55亿美元,大幅增长44.3%;中韩为1598.51,同比增长19.1%。
  
  二、东北亚区域内贸易流向的变化及特点
  
  随着近些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东北亚区域内贸易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贸易流向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区域内贸易大国的中国,对东北亚区域内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降低,对区域内贸易的依赖度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1996—2007年,中国对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率由30.24%持续下降至20.61%,这主要是因为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贸易对象范围以及贸易额也不断扩大。另外,通过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也带动了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进出口的迅速增加。
  
  注:(1)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并经记者计算;(2)因为朝鲜数据不公开,所以此统计没有朝鲜公布的对外进出口数据,但以上国家对朝鲜的贸易数据包含在内。
  
  与中国相反,日本、韩国、俄罗斯对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率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受近几年图们江开发进程等推进的影响,日本和韩国将贸易方向转向东北亚区域贸易。1996—2007年,日本由14.90%持续上升至25.46%,韩国由25.33%持续上升至33.35%。作为能源大国,俄罗斯的贸易重点主要在欧洲,所以对东北亚区域内贸易额相对于区域外比例较小,1996年的比率仅为7.07%,经过近几年的贸易方向转变,2007年该比率已增长为13.68%;而蒙古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贸易范围比较集中,对东北亚区域内贸易额占蒙古对外贸易比重比较高,但由于贸易基数小,因此贸易比重波动性较大,因此经历了1996年的75.28%后降至2000年的71.02%,之后持续增至2007年的78.02%。东北亚区域内贸易流向的变化趋势表明,东北亚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在世界区域内贸易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东北亚区域内贸易的结构分析
  
  国家之间相互贸易的商品结构反映了贸易双方产品需求以及贸易优势,尤其是产品供需状况。由于联合国统计司在第3次修订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广义经济分类(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简记BEC)数据库,将贸易商品分类统计,因此本文可以从BEC数据库中近几年东北亚区域内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如表2所示,2002—2007年,东北亚区域内贸易中工业供应品、燃料和润滑油以及运输设备及零配件占总出口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其中,出口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贸易比率由32.49%上升至41.38%,增长了8.89%;与此相对应,食品和饮料、资本货物和消费品占总出口的比重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食品和饮料的贸易比率由4.88%下降至2.44%,下降了2.44%,资本货物和消费品占总出口的比率则分别下降了4.69%和5.09%。
  如果按照加工程度以及用途分类汇总统计,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比重都有所上升,最终产品的比重有所下降。具体表现为初级产品由2002年的5.87%上升至2007年5.90%,中间产品由61.67%上升至69.30%,最终产品由32.46%下降至24.80%。初级产品的比重增加,事实上反映了区域对石油等矿物原料的需求增加。中间产品中半成品和零部件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反映了东北亚区域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加强。尽管最终产品的比重都有所下降,但是其中资本品占最终产品比重仍有明显的上升,由50.67%增长为57.63%,而消费品的比重却大幅度下降了,由49.33%下降到42.37%。由于资本品的作用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所以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和东亚区域内贸易相似,都是以生产为导向而非消费为导向的贸易。
  
  四、东北亚区域内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
  
  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到现在,东北亚区域内经贸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很多合作领域仍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究其原因,存在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将其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际政治因素带来的阻力
  东北亚地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种因素制约以及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影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对峙和纷争,特别是领土争端问题一直是影响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核心因素。另外,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影响东北亚地区环境安全体系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朝鲜核问题的提出一度使半岛局势陷入危机,在经过国际社会多方努力促进和解,形势刚刚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朝鲜近期又提出永久不再参加六方会谈,使国际政治形势再次陷入僵局状态。可以说,朝鲜半岛问题也是阻碍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问题。
  2.东北亚区域内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由于东北亚各国所处经济环境差异大,对外经济战略又各不相同,导致了东北亚各国的区域经贸合作意识比较薄弱。目前东北亚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各国都以本国的利益为重,很难达到一种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局势。如何强化区域经贸合作意识,将区域利益与各国利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约束机制,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