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8|回复: 0

2018中国欧盟贸易失衡探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2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失衡
  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的迅猛发展,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双边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双方经贸博弈的焦点。首先列举了中国和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然后通过比较双方认识的异同,对双边贸易失衡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又从贸易失衡对双方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中欧应该理性看待贸易失衡问题,积极做出互惠互利的让步。同时,双方还应该从战略伙伴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切忌因为急于求成而激化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毒害双边贸易的良好氛围,努力将这一问题对双边经贸关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点。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的迅猛发展,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快速增加,从2001年的51.7亿美元剧增至2007年的1342.3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59.3%。其中,2002—2005年的增幅一直保持在90%左右。虽然2006年、2007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增幅明显回落,仅为30.7%和46.4%,但由于基数很大(2005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为701.2亿美元),这两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分别增加了215.4亿美元和425.7亿美元。欧盟的统计数据更为惊人。2005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为1085亿欧元(约合1349.7亿美元),甚至超过了中国2007年的统计数据,1342.3亿美元。严重的贸易失衡大大地刺激了欧盟本就敏感的神经,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公开指责对华贸易赤字“不可容忍”,强烈要求中国采取措施扭转贸易失衡局面。中国也注意到贸易失衡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积极想办法缓解双边贸易严重失衡的局面。目前,中欧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双方经贸博弈的焦点。
  
  一、中国和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
  
  1.中国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
  中方认为,中欧贸易失衡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大背景下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地区对华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欧盟对华产业转移使得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盈余,有很大一部分是中欧贸易转移的结果。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东盟成员国也加快了对华产业转移的步伐,在中国组装、加工产品,然后再出口欧美,这样欧美对这些国家的部分贸易赤字也转变成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这些逆差始于2000年(约400亿美元),并一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至2006年,中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逆差总额已达1539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对欧盟与美国的顺差总额约为2359亿美元”。中方还认为,中欧贸易失衡与欧盟歧视性的对华军售禁令有关。
  2.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
  欧盟承认在贸易失衡方面中国是“代人受过”,中国的顺差部分是其他国家的顺差。2006年10月,欧盟发表了《竞争与伙伴关系:欧中贸易与投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近十年来,亚洲国家在欧盟进口中的比例相对稳定在20%~25%。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国已经部分取代了亚洲其他国家成为出口来源国的事实”。欧盟也承认,“产生这一逆差的部分原因是结构性的,因而这一现象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欧盟更加强调贸易逆差反映了中国严重的市场准入问题以及中国未能履行世贸义务,强烈要求中国“完全履行WTO成员的义务,全方位地向其他成员开放货物和服务业市场、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和保护外国公司权利”。同时,欧盟还认为,中国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特殊的经济增长鼓励机制强化了中国的竞争优势,抑制了进口需求,加剧了贸易不平衡。另外,欧盟还认为贸易失衡同中国充分利用了欧盟的普惠制有关。
  
  二、中国和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认识的比较分析
  
  第一,双方均认同贸易失衡与国际产业转移和随之出现的贸易转移有关,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但是中方认为,这是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而欧方则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市场准入问题上。入世后,中国努力兑现承诺,将关税总水平下调至9.9%,取消了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产品招标等在内的所有非关税措施,并加大了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力度。2001年,欧盟对华出口为357.2亿美元,2007年猛增至1109.6亿美元,在7年内增长了3倍多,是欧盟所有贸易伙伴中增长最快的,这表明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但是,中国确实保留了一些限制条件,如资本要求带来的设立成本、限制投资规则、所有权上限,以及当地含量要求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开放,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扶植我国的战略性产业,降低经济运行风险,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进而持续扩大从欧盟的进口,才能实现双赢。
  第二,欧盟认为,中国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特殊的鼓励机制加剧了贸易失衡。近年来,尽管我国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国内消费需求有限的状况一直未有明显地改善。目前,国内经济增长一半以上都靠进出口拉动。对中国来说,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如此,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最主要评价指标。由于纺织、制造、生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税收以及就业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行业的出口企业一直持鼓励的态度,给予它们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造成这些行业投资过度,产能大幅度提高。而且由于大部分出口产品差别不大、种类重复,压价竞销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产品的利润甚至只有2%~5%。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特殊的鼓励机制确实给欧盟同类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贸易失衡。
  第三,中国认为,欧盟歧视性的对华军售禁令加剧了贸易失衡。入世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被释放出来,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涌入欧盟市场,深受欧盟消费者的欢迎。同时,中国急需的高技术产品、军民两用产品却因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而无法进行贸易,而欧盟的其他产品又因为价格太高无法获得中国老百姓的青睐。在此情况下,欧盟对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出口能力被搁置,自然会加剧双边贸易失衡。
  三、贸易失衡对中国、欧盟影响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的国际转移和产业链条的全球配置使得贸易顺逆差的原有内涵和经济意义发生了改变,以国界划分的贸易顺逆差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得失。因此,不能仅仅因为中国对欧盟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就认定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获益,欧盟在双边贸易中受损。事实上,中欧贸易失衡给双方带来的影响各有利弊,必须要理性看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