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国家在军用装备方面难以完全自给自足,因此每年全球军贸交易额非常庞大且利润可观。
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也在积极开展军贸。近年来,中国军贸正在由传统的小批量产品逐步向批量产品出口转变,贸易对象由相对贫穷的国家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虽然形势令人鼓舞,但潜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出口审批制度的僵化呆板、军工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水平的参差不齐、军贸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等等。
军贸关乎国际关系之大计,需要谨慎行事。一方面,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我们有争取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正当权利,在军贸活动中与现有强国形成竞争时,我们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遵守有关国际条约,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一、 中国发展军贸的必要性
(一)提高防卫能力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几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代表中国政府与不同国家签署了多项政府间和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协定或协议;组织签订了多项行业间合作协议,推动了军工行业发展;通过国际组织、政府双边和多边组织及民间渠道,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从政府层面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发展壮大。
(二)建设地区关系
中国军品贸易仅占世界军贸市场份额的3%左右,但是也有自己的特色和稳定的用户群。中国军品出口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是有助与于武器接受国的正当自卫能力。二是不损害有关地区的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稳定。三是不干涉武器接受国的内政。
发展军贸有利于我国建设地区关系。比如我国和巴基斯坦联合开发生产的新一代战机——枭龙飞机。它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是我国首次和其他国家共担风险、共同研制生产的军用飞机,为我国军事领域国际合作开辟了新的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枭龙飞机会在更多国家上空翱翔。进一步提升当地空军的作战实力和空中防卫能力。
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国际空间合作。我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已成“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讯卫星的出口及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工作逐步展开;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空间领域的多边合作;参与了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取得了众多成果。
(三)推动军事科研
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我国以国家原子能机构为平台,累计签署核能领域的国际条约及协定70项,从国际原子能机构争取技术合作援助项目54项,派出1163人次赴国外进修、科学访问或培训,邀请外国专家访华1352人次,通过交流互动,提高了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和水平。在核电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经过消化吸收,提高了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能力。结合承担的重大国防科研项目,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通过引进专家、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培训、联合研究及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人才和智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之,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合作,取人之所长、补我之所短,并不断搞好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就能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是保证国防科技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中国军贸的比较分析
近年来,受巨额利润的诱惑,为在巨大军火贸易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军贸攻势。美国为了保持其在世界军贸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一方面同许多国家达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限制武器出口的协议,限制其他国家向第三世界及“动乱”国家出口武器,并主张建立监督军火销售的体制;另一方面却以“保持某些地区的力量均势”为借口,加大武器出口规模。
俄罗斯政府在巩固加强独联体国家内部军品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军贸关系,努力扩大军火销售份额。
欧洲诸强也积极挺进以求在其中分一杯羹。欧洲军工企业通过联营或兼并的方式,组织跨行业、跨国军事工业集团,以提高竞争能力。此外一些军事技术并不是非常先进的国家,也正想方设法扩大武器装备出口,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冷战结束以来的10年,经过激烈的角逐和竞争,国际军贸基本形成了“一超独霸,五强制衡,许多国家纷纷跟进”的新格局。
(一)中国军贸的优势
中国军品价格低廉且不附带政治条件,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与中国进行军品贸易,不但有着能够获得性能和质量越来越好的武器的前景,还意味着与迅速崛起的新兴超级大国能够保持亲密的关系。
另外,有许多买不到更好武器的国家,或者说被限制不允许购买西方国家武器的那些国家,他们也不得不转向购买中国的武器装备;还有那些囊中羞涩买不起先进武器的国家才也转向购买一向以低廉著称的中国武器;那些西方国家不愿意卖的武器也可以到中国来买。因此,我们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潜在稳定的客户。
(二)中国军贸的不足
中国的军贸产品弱势明显。至今,中国的军贸市场仍仅限于少量国家,如土耳其、科威特、巴基斯坦、伊朗、巴西、朝鲜、孟加拉国、津巴布韦、刚果、埃及、叙利亚、泰国等,且在这些国家的军贸销售也是微乎其微的数量,不是我们不愿意卖,不想卖,是因为我们的武器装备实在不是传说中的“香饽饽”,并不符合买家的胃口。
中国的军贸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薄弱,大部分仍靠低廉的价格来争取市场,在产品质量及技术性能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些都是中国军贸以后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军贸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国库是全球之最,拥有1.5兆美元的惊人财力,碰巧美欧经济受次贷危机打击,开始陷入衰退,恢复需时,美欧与中国在财力上的差距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拉大。
中国的军工企业近年急速发展,已制造出可供外销极具竞争力的先进武器,包括可媲美美制F-16的“枭龙”战机,随时可以打入亚非拉市场,而国际社会又惯于以武器供给关系界定国家阵营,即亚非拉诸国若向中国购买先进武器,就有可能被归纳为中国阵营,中国即将由地区大国跃升为全球大国,直接挑战美欧的地位。
中国军贸正在经历一些可喜的创新与变化,由传统的小批量产品逐步向批量产品转变,贸易对象由相对贫穷的国家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
此外,军贸商务模式也有创新,其中卖方信贷是一种可行的模式,中巴签署的有关“枭龙”战机的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期,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积极参与取消对中国武器装备禁运的行动,以期帮助中国快速掌握欧洲一流的军事技术工艺。因此,在2005—2006年之前提前得到了实施技术改进的第四代空军和海军武器装备系统之后,中国政府对解放军所需武器装备的技术工艺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坚持采购一批数量十分有限而且经过了技术工艺鉴定的武器装备。
而且,中国劳动力的质量和科研队伍,包括工程师和设计师的权威性都有很大提高。此外,在得到俄罗斯的武器装备系统之后,中国人很快的将其模仿制造出来。目前,尽管中国军工企业取得了十分有限的成绩,但是生产第二代(俄罗斯的米格一21)歼击机的经验和随后对其进行的史无前例的技术改进证明,中国军工企业迟早会解决遇到的这些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