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条件下的H-O模型较多,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Vanek(1968)所提出的HOV模型,他通过引入贸易品的要素含量(Factor Content Of Trade)概念,证明在更高维条件下H-O定理的预测将不再成立,但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将是净劳动要素的出口国,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是净资本要素的出口国。Leamer(1980)在HOV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扩展,证明在一个多维商品世界中,比较生产和消费中的资本密集度或者比较净出口和生产、消费中的资本密集度,才是确定一国资本相对于劳动而言是否丰裕的正确方法。
进一步比较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H-O定理我们还会发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虽然考虑了劳动力的不同质性,但是其一种要素的假说并不符合现实世界;尽管H-O定理对比较优势进行了拓展,其同质要素的假定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也并不强,这一点在后续的实证研究中便得到了证明。有关H—O定理适用性的实证测算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利用投入产出法对H-O定理适用性的直接检验。“里昂惕夫悖论”便是利用这种方法得出的成果(Leontief,1953)。第二类是回归分析法,包括跨产业回归分析(Baldwin,1971等)和跨国家回归分析(Learner(1984等)。得出了与H—O理论褒贬不一的结论。第三类是对HOV定理适用性的探讨。最初的实证研究表明,HOV定理对现实的解释力就像掷硬币的概率一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Maskus,1985;Bowen,1987)。为了找到真实世界与理论基础的关系,实证经济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的努力,通过计入要素生产率、消费偏好等多个变量,从新的视角对现有理论进行修正,使HOV模型的解释力大大加强(Trefler,1993,1995)。后续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把所有的信息都考虑进去后,HOV模型等式应该是一个恒等式(Da—vis and WEinstEIn,2001;Trefler,1998)。 http://
已有研究通过纳入多种要素试图对已有理论进行补充,使其符合现实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