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6|回复: 0

2018企业家职业化的素质制约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2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业家职业化的素质制约因素分析
2001-09-17
企业家职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趋于具体化的必然产物。企业家职业化具有双重含义:其一对社会来讲,职业化是社会分工的表现;其二企业家职业化对企业家个人来讲,要把创办企业、发展企业作为自已的毕生事业来追求。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专家,企业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厂长、经理,他们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创新管理知识和技能,以其经营管理资产的技能受雇于资产所有者。从职业资格看,现代企业家不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行政任命,而是由企业董事会根据企业家本身的素质、才能、经历,借助企业家市场中介而聘任;从职业目标来看,职业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目标不是当局长、部长,企业家追求的主要是较高的个人收入和自身人力资本(包括知识、才能、社会地位等)的增值。
我国企业家队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全力进行经济建设,企业组织的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产生的。严格地讲,中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职业化的企业家阶层。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干部制度相对滞后,企业家职业化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尚未建立和形成,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经营者内在素质的欠缺,亦使他们难以顺利实现向职业企业家的角色转换。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角色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 代写论文 http://
一、企业家的专业素质滞后
1.忽视决策或盲目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人们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未来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以及程序、途径、手段或措施所做的选择决定。它本质上是人们对将要付诸行动的主观意志的表达。按照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西蒙和马奇教授的观点,决策不单是十字路口的选择,而是涵盖了从情报收集到拟定计划到决定计划的全过程,决策贯穿了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企业家的职责及功能发挥的最高点就是为企业的发展选择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是作出正确的决策。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6年“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精力投向依次为营销活动、企业内部管理、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关系等。我国企业经营者把多数工作时间和精力投人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这一行为取向在当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反映了企业家们对市场的重视。但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经营者来讲,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营销活动上是有失偏颇的。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资产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应该是一个相对摆脱具体事物烦扰的“思想人”,他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应该用于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也就是进行经营战略决策,即面对激烈变化、挑战严峻的外部环境,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并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这也就是管理学者泰罗所讲的“例外原则”和西蒙所讲的“非程序化决策。”在这方面我国许多经营管理者常常忽视自己是控制企业命运,预测企业未来的主要人物,使自己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之中,以下级的管理工作为己任,被一些学者称为企业家的“自动贬职症”。企业家注重具体管理实践,忽视经营战略决策是导致我国企业缺乏长远发展后劲的重要原因之一。  http://
与某些企业家忽视决策的倾向共存的是另一些企业家急于决策和盲目决策的倾向。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涉及到的问题、因素、关系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后果性,往往会“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为求得稳定发展,企业决策必须从战术到战略、从微观到宏观、从某一方面的价值到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多目标综合考虑,但现实中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缤密的考虑,盲目决策,使企业陷入亏损、破产的深渊。
2.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力,通过某些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当生产力水平较低,协作规模不大时,生产对管理就提不出更高的要求,而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分工的细化,协作规模的扩大,社会就会产生对管理的强大渴求力。这时,若管理手段和方式不能及时推进,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佳桔作用。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不善的主要表现有:注重投资而忽视投资的管理,以至于投入虽大却不能有相应的产出,制定规章和制度,但缺乏检查和监督,以至于文件虽多却行动较少,特别是一些经营管理者遇到问题“拍脑袋”,出了问题“拍屁股”,凭经验管理,轻视科学管理。 代写论文 http://
我国企业管理落后不仅在国有企业有所表现,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问题也很突出。我国的民营企业产生于计划经济占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发展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阶段。由于计划经济本身所存在的一些体制上的制约,使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拥有更灵活的经营机制,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更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加上我国的经济在较长一个时期处于短缺状态,市场供应不足,卖方市场的牵动作用使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市场越来越趋于规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均走入低谷。民营企业发展步履趋于缓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家族式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哥们、兄弟的封闭式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家族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亲缘管理。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型”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难家族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落后的,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反之,先进的、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则会促进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但制度创新是以观念更新为前提的,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只有不断摆脱狭隘的经营理念才能促进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作文 http:///zuowen/
二、职业角色意识淡薄
1.企业家“入仕”现象
企业家“入仕”是我国企业界的独特现象。是指一些企业家在取得一定“政绩”之后,陆续转移到党政领导岗位上“进爵为官”。企业家“入仕”不是一个新现象,而是长久以来存在于我国企业界的老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企业机构依照“官府”设置。一个企业,在生产力不很发达的社会里,它是为了维持人们基本生存需要而存在的,是以社会单位细胞的面目出现的,它服从于社会权力,受制于社会权力,不具有社会法人的地位。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分三日趋明显。企业从事的是半专业化经营,企业家是独立的经营实体的法人代表,企业和企业家所追求的是财产的增值。然而由于长期落后的生产关系和“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家偏偏让本来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去套用“官本位”的模型,在自己企业内部设置与生产经营没有多大关系的诸如宣传部、党办等机构,使这些企业看上去不像是经济实体,而是一个类似于政府的行政部门。
第二,“非经济型心理”,一个企业是否发达,关键在于它在生产经营上实现的经济效益。从外部条件来讲,经济效益来自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内部来讲,经济效益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内在活力。企业家的使命就是面向市场,追求财富,使企业资产增值。然而,我们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在追求上是政治型的而非经济型的,他们对权力实行自我崇拜甚于对经济利润的追求,如有一位民营企业家操办起一家融资企业,他本来并无实业可言,却要显示自己是个相当于“正部级”干部的企业家,热衷于批文件,办报纸,并在报纸上报道“X总接见XX省副省长”。还有一家民营公司,负责人身在国外,根本不了解国内情况,却每个星期电传口头批示并要求下属讨论其批示然后将讨论结果电传给他,向他汇报等等。这类企业在政治型企业家的管理之下,在中国社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从长远发展看是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  http://
由于“入仕”动机和“企业领主”现象的存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非效益行为。企业经营者,从经营者角色看,其利益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绩效。他们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并以一定的风险投入来求得更大的回报。这需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而要顺利“入仕”必须尽快创造令人瞩目的业绩,这样许多国企老总就大搞短期行为,拼人力,拼物力,拼投入,甚至“杀鸡取卵”--虽然自己任期内创造了可圈可点的业绩,而由于掠夺式的经营,及对企业资源超极限地使用,给企业发展留下了黑洞,如巨大的债务和产品的大量积压。
2.企业家对职业使命认知的偏差
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经理人员。企业家以经营管理企业为其特定活动内容,企业家要以市场为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情况,制定目标战略,组织生产经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企业“出资人”的资产保值负责,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财富。但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经营者对作为企业家的职业使命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6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中62.l%的人最关注的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只有8.4%和0.7%的企业经营者关注“企业所有者或者老板的评价”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价”。 论文网 http://
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7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将“满足社会需求”列为第一项经营目标(占79.2%),将“完成上级任务”列为第二项经营目标(占64.8%),只有15.5%的企业经营者将“实现资本增值”作为经营目标,只有7.l%的企业经营者将“追求最大利润”作为经营目标。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7年的调查还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对“责任主体”的认识还较模糊,除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把代表出资者利益作为首要选择之外,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均认为自己代表的是企业利益。
三、企业家的职业角色人格还待完善
1.企业家的“59现象”与“35现象”
所谓“59现象”,通俗而言就是一些颇有成就,甚至十分优秀的企业家在59岁左右,也就是在他们即将退休之际因贪污腐化而翻身落马。“59现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20多年来,各地处理的“59现象”式企业家有几百人之多,有名的案件在几十起以上。1997年4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全国劳模,北京动力公司总经理陈铭一案,陈铭在退休前两年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达574.6万元,平均每天8000元,被依法执行枪决。与陈铭一样,原贵州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阎健宏也是想在退休前捞一把而被送上了断头台。 代写论文 http://
“59现象”的案例层出不穷。由于大肆非法获取财富,使一些优秀的企业家“纷纷落马”,而且,“59现象”的蔓延还产生了消极的社会示范效应,诱导出“35现象”,即一些年轻的企业家(35岁左右)一上台就开始为个人谋取利益,在任期的后期住手,以避免在离职或退休时被审计出问题。“35现象”的危害性不亚于“59现象”。
2.私营企业家的“错位经营”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私营企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私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解决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私营企业的逐步发展,私营企业的劳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些私企老板为追求更高利润,违规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工资;一些私企老板封建、宗法意识和家长观念浓厚,视自己与工人的关系为主人与奴仆的关系,随意训斥、辱骂甚至体罚雇工,侵犯职工的人身权利。这些行为使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较为紧张。同时,还有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由于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的局限,违背职业操守,违法经营。其表现有:(1)偷税漏税,据哈尔滨国税局1997年年底对全市7区12县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及零散税源的专项调查,发现在清理检查的37274户中,有偷税漏税行为的达18797户,超过总数的50%。(2)兜售假冒伪劣商品。1997年第二季度国家技术监督局抽查了1490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44.5%,三资企业占14.8%,股份制企业占7.4%)的53类1761种产品,合格1381种,抽样合格率为78.4%。其中,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产品合格率分别为84.l%、82.8%、77.6%、70.9%和57.9%。私营企业的产品合格率最低。 代写论文 http://

企业家职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企业家队伍成长的必由之路。实现企业家职业化,制度改革是前提,这包括企业家市场的建立,企业家选拔任免制度,激励、约束和保障制度的完善。而企业家队伍素质的提高,则是实现企业家职业化的保障。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专业素质,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职业角色意识,完善企业界经营者的职业角色人格,应成为当前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作者:梁丽萍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