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2|回复: 0

2018《太上妙法本相经》农学经济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16: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上妙法本相经》是南北朝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后来在《敦煌道藏》和《正统道藏太平部》(第24册第857-874页)均有收录。在《敦煌道藏》中,此经典有:S.2357号抄本、S.3173号抄本、P.2396号抄本、P.2755号抄本,P.2429号抄本、S.2122号抄本、P.2389号抄本、P.2476号抄本、P.3091号抄本、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289+184(存号),原本卷数不详,现存残本3卷流传至今,它们一起构成了《太上妙法本相经》的整体内容。《中华道藏》集以前道教经典之大全,在其第5册将该经典的所有版本同时收录,使之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从《中华道藏》和《敦煌道藏》的对比来看,各种抄本均已残缺不全,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其整体意义。从其意义上看,它是《敦煌道藏》中少有的论及农学思想的经典,所以,从农学的角度去解读它,不仅对于拓展道教研究的领域有相当的学术价值①,而且对于了解我国农学思想史,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农学思想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从现有资料来看,古代西北地区的专业农书不多,所以此经典对于丰富我国西部地区的农学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意在对此经典中的农学思想做一个浅显的梳理,请专家斧正。
一、顺物道而行的农业哲学观
道一词并非道家文化的首创,它早在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但直到《老子》才第一次真正提出具有哲学意义的道,成为道家和道教的最高哲学范畴。此文中的道实际上已经兼具本体论和实体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就其本体论来说,首先以道作为世间万物的本源和始基;其次,又把道视为万物所具有的共性。就其实体论来说,具体讨论道与世间万物的关系,认为世间万物的共性和差异性均由道所致。所以,道不仅高标独超,玄冥难测,而且还具有圆融贯通、首尾相衔的存在个性。道既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为万物之母。又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莫不禀道而获得它们的生命②。道与物的这种关系构成了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
首先,它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道生,早在《道德经》中就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说,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世间万物皆以道为源,一、二、三皆为道所生。后来的道家其他著作又对此理论进行了发展,这就产生了我国哲学史上的气本论思想。它认为道生成万物以气为媒介,道不同则气不同,气不同则所生之物不同,也就是说道性决定物性,气决定物之实体。《太上妙法本相经》说:十方众生,各有类气,各不依先业之所造也。譬如禽还生禽,兽还生兽,我见众生父母,四足之子亦四足。父母飞行子亦飞行。父母白黑其子亦白黑。父母能言其子能言。未有鸟能驰步万里者。③还说:吾见鱼止水之中,虎居长林,燕雀依人,蚯蚓居穴,类气受性,各有所禀。岂有非性而食之也!我见虫还生虫,毛还生毛,蝇还生蝇,蚁还生蚁,随气啖食,以养性命,岂有生业而改其形也!我见众生,若有啖肉者,其子啖肉,若有啖草者,其子食草,若有食木者,其子食木,若有蝎土者,其子啖土。一切众生各有定气,不相假受,错谬其类也!我见一切众生性不同,同体而异名,阴阳不同,受化不等,依斯理物,各有类气,不相改异。④所以,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识别和把握各种不同的气,就像《太上妙法本相经》所言其名虽同,果成殊别,亦如禾莠生垄,其初难分,条穗秀类,结实乃别⑤。把握不同物种的气时,既要况一可知百,类一可知万⑥地把握该物种的类气,这样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支出,可以进行同类嫁接等方法培养优良品种;也要把握此物种的个气,只有这样才会采取不同措施因物施种,不会出现炼土成金,变猪为犬⑦的结果。所以《太上妙法本相经》说:猛虎所以入静,以其犬故;翔鹰所以罗网,以其鸽故。猎师不加追逐,不须绳索,而自缚之。何以故?以痴胶捕之,故不加追驰,绳索缚之。⑧如果在农业生产中忽视物之道,则无异于它所说的空中可以种栽,流中可以田耨,无父可以结子,无母可以生息⑨和其犹颠木之生苗,逸鱼之失水,假尔而生,命亦不久。譬如其树,若刖斩其根株者,万无一活,若露其根株者,遭冬则枯槁⑩。不仅物由道所生,道性决定物性,而且物性的展示,或者说物的作用也需通过道来发生,离开道,物性也就毫无意义。《太上妙法本相经》继承和发挥此观点说:日月无道无以耀明,星宿无道错乱不行,阴阳无道四时不成,草木无道则不能生,五谷无道则伤败不成,水无道则不流润,火无道则不热温,金铁无道则不锋坚,山石无道则崩退不全,百鸟无道则不飞空,兽无道则不驰走。(11)这就是说,阴阳、日月、星宿、水、火、金铁、山石、百鸟等各得其道之后就产生了四时、明、序行、流润、热温、锋坚、挺全、飞空等作用,所以,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不仅要顺农作物的物道,而且对于农业环境和农业工具的使用也需顺其道而为之,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勤劳为本的农事观
农业生产是一种时空跨度较大、环环相扣、多种经营并存的系统工程,从事农业生产要求生产主体具有一定的计划、体力、耐力和勤于农事活动的精神。当农业产生后,在刀耕火种时期,以勤为本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人类社会进入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即农业文明以后,勤劳、朴实、团结协作仍然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思潮。勤劳、纯朴、团结互助也因此成为我国传统美德,成为我国各宗教的主要教义。就道教而言,在其经典中体现最多的就是勤和善两字,《太上妙法本相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