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7|回复: 0

2018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调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16: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分歧,特别是Rodriguez和Rodrik(2000)在对一系列关于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文章评述后认为,大多数得到预期结论的文章要么来自于模型误设,要么是对开放度使用了错误的代理变量,而这些代理变量往往是衡量其他政策或制度的变量,这些变量本身也对经济增长具有独立的效应;并且很多模型的估计系数对控制变量敏感,即模型的估计系数并不稳健。同时,开放度的内生性问题也给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Rodriguez和Rodrik(2000)的评论文章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十年了。在过去的十年中,数据的丰富和数据质量的提高,新的工具变量的发现以及新的计量方法的运用,使得该领域成为国际经济学的热点领域之一。
一、贸易开放的内生性表现
对外贸易能够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其作用机理表现在:一方面,通过进口国外中间品,不仅可以增加国内中间品的数量,而且通过进口国外高质量的中间品,使得国内的最终产出增加(Romer, 1990; 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另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对进口产品实行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本国的研发部门能够获取国外的技术外溢,从而有助于培养本国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外部的交流还能够使本国的进出口企业学习到一些隐性的知识(Tacit Knowledge),从而提高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Keller, 2004)。在微观方面,出口部门的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其他出口厂商的竞争,同时也不得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企业竞争,因此,在贸易开放过程中,这些企业经营质量得以改善,投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增加会使得家庭对深加工、质量好的商品种类需求增加,继而增加贸易量。因此,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可能是相互促进的,即对外贸易可能是内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联立性(Simultaneity)
联立性也即反向因果关系(Reverse-Causality),贸易开放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会提高贸易开放度。具体表现在:第一,一个国家由于贸易之外的因素导致其富裕,该国家可能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等,从而获得较多的贸易量;第二,如果一个穷国的低收入是由于低贸易量之外的因素导致,该国可能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较小的税基和对国内经济活动征税能力的缺乏还可能会导致其依赖关税来为政府支出融资;第三,除贸易之外其他因素导致的收入增加会使得家庭对商品种类需求的增加,并且需求结构将会从基本必需品转移到深加工、质量轻的产品上。
(二)遗漏变量
在跨国的增长回归方程中可能会遗漏制度或地理特征等与经济增长有关的变量,如一国的民族构成、殖民地的经历以及地理特征,通常这些变量都是非时变的。典型地,如Rodriguez和Rodrik(2000)对Frankel和Romer(1999)的批评,认为在Frankel和Romer的回归模型中加入其他地理特征控制变量之后,估计结果将不再显著。同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也可能采用其他自由市场经济政策来提高收入。
(三)测量误差
Frankel和Romer(1999)认为贸易依存度是衡量开放的一个较差的、噪音很大的代理变量。例如,贸易开放会导致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外溢,这种外溢和贸易流量没有很强的关系,而只是由于在两个国家间存在贸易开放。类似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好处的一大来源在于企业市场势力的消融,这种效应也不依赖于真实的贸易流量,而依赖于一个可信的市场进入威胁。专业化分工、自然人流动、思想的交流等都是开放带来的好处。因此,使用贸易依存度作为开放的代理变量,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
没有控制开放度的内生性问题,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将是有偏的和非一致的。下面分别介绍文献中关于解决开放度的内生性问题的新进展。
二、工具变量法
已有文献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寻找工具变量来控制和解决开放度的内生性问题,即内部和外部工具变量。一个有效的工具变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工具变量必须和内生变量相关;二是工具变量和误差项不相关。其中,第一个条件是外生性或正交性条件,第二个是相关性条件。工具变量法通过外生的变化能够甄别因果关系,并能够显示由因及果的作用渠道。
(一)内部工具变量法
内部工具变量法只能用于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中,使用可疑内生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由于因变量的将来值不会影响内生变量的滞后值,通过这种时间上的交错能够解决反向因果问题,但不能解决遗漏变量和测量误差问题,通过差分不可以消除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征变量和遗漏变量。如Dollar和Kraay(2003,2004)在包括开放度的一般收入决定方程中,引入收入的滞后项使其成为一个动态模型,并对模型的左右两边取差分形式,考虑十年间一国内部的贸易流量的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根据Arellano和Bond(1991)的思想(差分GMM),原水平方程右边的解释变量(一定的滞后阶数)此时可以成为差分方程合适的工具变量,也即差分方程中贸易依存度差分值的工具变量是贸易依存度的滞后水平值。由于现在的贸易通过进口资本品可以影响未来的经济增长,因此,该工具变量是否有效值得怀疑。
Felbermayr(2005)引入类似于增长的经验研究中的动态计量模型设定,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系统GMM)方法来研究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动态面板GMM估计依赖于两个基本假设:(1)原估计方程的残差项没有序列相关;(2)内生解释变量具有弱外生性。于是,在系列矩条件下,就可以得到系数的一致估计量。运用动态面板GMM的好处:第一,差分后能够消除掉这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和个体非观测效应,从而能够部分地解决遗漏变量问题。对于时变而且对各国都造成类似影响的事件,如世界需求的增加和运输成本的下降,可以通过加入时间虚拟变量来加以控制。第二,差分能够消除反向因果关系。第三,Bond等(2001)表明,即使存在测量误差时,工具变量的使用会得到一致性的估计。但在动态面板GMM估计中,过多的工具变量会导致对内生变量的过度拟合、系数估计值偏向于OLS的估计结果以及工具变量的联合有效性检验过度接受原假设(即工具变量是外生的)(Bowsher, 2002)。
Lee、Ricci和Rigobon(2004),Rigobon和Rodrik(2005)运用异方差识别法来控制贸易开放的内生性。该方法类似于动态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